華文網

杭產動畫電影《大世界》斬獲“金馬獎” 明年1月上映

過去的一周,杭產動漫所有的閃耀瞬間都屬於電影《大世界》(原名《好極了》)。

這部杭產動畫電影,一路走來都在收穫讚譽和驚喜。它是首部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動畫電影,

不久前,它又成為第一部斬獲第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內地動畫電影,實現了內地動畫電影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

金馬獎組委會這樣評價《大世界》:“錯綜複雜的關係與縱橫交織的欲望,展現了極為犀利的批判視野。”該片畫風獨特,極致現實又不失幽默,真實展現了“大世界”裡“小人物”的命運。正如電影的標語所描述的一樣,“每個人都想改變命運,我們終被命運改變”。

手握沉甸甸的獎盃,導演、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副教授劉健看到的是杭產電影更遠的未來,他說:“中國動畫最終是落在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有一點提高,有一點進步的話,總體就會進步。”

入圍柏林 被贊“動畫版昆汀”

南方小城,大雨將至。工地司機小張為了挽救和女友的愛情,搶劫了老闆的鉅款,引發連鎖反應。幾股勢力紛紛對小張展開追逐。原本沒有關係的他們,

命運產生了交集。在一番陰差陽錯、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後,結局會是什麼?

這是劉健耗時3年帶來的全新作品《大世界》,他用獨特的畫風描繪了一個發生在一天之內的黑色幽默故事,令人拍案叫絕。

今年年初,這本極富黑色幽默的杭產動畫,入圍了第67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中國動畫電影第一次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是亞洲動畫電影史上的第二次。

上一次入圍的亞洲動畫電影,還要追溯到15年前宮崎駿前輩的《千與千尋》。

藝術電影/獨立電影領域的重要媒體Indie Wire稱讚《大世界》是一部“動畫版昆汀”,雖然遺憾落選,但製片人楊城發朋友圈稱“雖然沒能拿獎,但這次柏林不虛此行,首映之後觀眾、同行和媒體的反應已經讓我和劉健導演覺得好極了。感謝團隊所有人。”

雖說本片未在柏林電影節上有所斬獲,但能入圍已經給了中國動畫電影以信心和鼓勵。

就像製片人楊城所說,“這是劉健導演的第二部作品,我們沿著好的起點繼續好好做電影,就像以前那樣。”

斬獲金馬 杭產動畫笑傲江湖

入圍柏林,和金熊獎失之交臂之後。11月25日,《大世界》贏回屬於自己的榮譽,它獲得了第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此外,《大世界》還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

這部動畫有近80分鐘的手繪二維動畫,800多個鏡頭的原畫全部由劉健自己獨立完成。憑藉《大世界》,劉健也獲得了首屆平遙國際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

能擁有如此輝煌的戰績,劉健靠的是實力。

在《大世界》前,劉健有過《刺痛我》和《大學城》兩部動畫作品。2001年,機緣巧合下,劉健為馮小剛的電影《大腕》製作過一段3分鐘的短篇動畫,與電影結緣。2007年,抱著“多畫一幅畫,把一部電影畫出來”的單純想法,他決定做一部自己的動畫長片。劉健曾說:“當時自己對電影幾乎一無所知。”由於擔心別人跟自己理念不合,一個人默默做了三年。最後,劉健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刺痛我》,入圍國內外13個動畫電影節,拿到了7個獎項,其中包括“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片競賽單元。

一開始做動畫,劉健覺得自己是“無知者無畏”。到後來,他越來越喜歡動畫的表現形式,他認為動畫是有“魔力”的。三年來,借勢杭產動漫的氣氛和良好的平臺,動畫電影《大世界》終於誕生。

如今入圍柏林,斬獲金馬,《大世界》為杭產動畫開啟了一條不平凡之路。

曾經有人這樣問劉健導演:“中國動畫的出路是什麼?”劉健回答:“中國動畫最終是落在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有一點提高,有一點進步的話,總體也會進步。”

1月公映 《大世界》打開現實大門

在征服了挑剔的評委之後,這部電影的公映日期正式定檔,2018年1月12日,各大院線即將開啟《大世界》之門。

讓人驚喜的是,《大世界》的出品方之一彩條屋影業,此前還推出過《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電影,這次《大世界》加入後,“四大”國產動畫的格局已形成。和前三部國產動畫一樣,《大世界》用一顆漫畫的心,為大家講述了一個成人黑色現實題材。

在影片中,時常會出現一些“反差萌”的鏡頭。前一秒殺手正比著刀討債,刀子剛要落下時,卻接到一通電話。只見帶著黑色墨鏡的冷酷殺手說著:“我對商鋪投資沒興趣,我不買房,謝謝你。”插科打諢的對白、極大的反差,瞬間就將人從緊張的氛圍中拉了出來。

影片真實展現出“大世界”下一群“小人物”的生存百態,其表現力度不亞于真人片,甚至更加殘酷和冰冷。片中有大量能讓中國觀眾產生代入感的元素,比如選景參考了諸多中國城市實景,有樓盤廣告林立的馬路邊、拆遷工地、菜市場,而其中穿梭的人物則是當下中國很有代表性的社會群像,包括工地司機、“殺馬特”青年、網吧小妹、民間科學家等。片中還穿插了諸多大眾關注的社會現象和議題,比如整容、拆遷、催婚等。

《大世界》的出現無疑有著極強的開拓意義。在談到為什麼要選擇用動畫而非真人出演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製片人楊城的回答很耐人尋味:因為動畫有著更加廣闊的想像空間,雖然我們講的是一個現實中的故事,但它仍然具有荒誕性和諷刺性,做成動畫是十分合適的。

其實,這幾年國產動漫的崛起,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大聖歸來》再現經典名著的“燃”,《大魚海棠》展現東方古韻的“美”,《大護法》呈現大膽想像之“奇”,《大世界》則落腳於現實主義之“真”。“四大”國產動畫集合,讓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類型電影。我們有理由相信,動畫電影不再是低幼的代名詞。它是一種表達思想和內容的藝術載體,是用漫畫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想法,用帶有溫度的筆觸去觸及社會現實問題,用不同的顏色來反映人間冷暖。

800多個鏡頭的原畫全部由劉健自己獨立完成。憑藉《大世界》,劉健也獲得了首屆平遙國際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

能擁有如此輝煌的戰績,劉健靠的是實力。

在《大世界》前,劉健有過《刺痛我》和《大學城》兩部動畫作品。2001年,機緣巧合下,劉健為馮小剛的電影《大腕》製作過一段3分鐘的短篇動畫,與電影結緣。2007年,抱著“多畫一幅畫,把一部電影畫出來”的單純想法,他決定做一部自己的動畫長片。劉健曾說:“當時自己對電影幾乎一無所知。”由於擔心別人跟自己理念不合,一個人默默做了三年。最後,劉健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刺痛我》,入圍國內外13個動畫電影節,拿到了7個獎項,其中包括“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片競賽單元。

一開始做動畫,劉健覺得自己是“無知者無畏”。到後來,他越來越喜歡動畫的表現形式,他認為動畫是有“魔力”的。三年來,借勢杭產動漫的氣氛和良好的平臺,動畫電影《大世界》終於誕生。

如今入圍柏林,斬獲金馬,《大世界》為杭產動畫開啟了一條不平凡之路。

曾經有人這樣問劉健導演:“中國動畫的出路是什麼?”劉健回答:“中國動畫最終是落在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有一點提高,有一點進步的話,總體也會進步。”

1月公映 《大世界》打開現實大門

在征服了挑剔的評委之後,這部電影的公映日期正式定檔,2018年1月12日,各大院線即將開啟《大世界》之門。

讓人驚喜的是,《大世界》的出品方之一彩條屋影業,此前還推出過《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電影,這次《大世界》加入後,“四大”國產動畫的格局已形成。和前三部國產動畫一樣,《大世界》用一顆漫畫的心,為大家講述了一個成人黑色現實題材。

在影片中,時常會出現一些“反差萌”的鏡頭。前一秒殺手正比著刀討債,刀子剛要落下時,卻接到一通電話。只見帶著黑色墨鏡的冷酷殺手說著:“我對商鋪投資沒興趣,我不買房,謝謝你。”插科打諢的對白、極大的反差,瞬間就將人從緊張的氛圍中拉了出來。

影片真實展現出“大世界”下一群“小人物”的生存百態,其表現力度不亞于真人片,甚至更加殘酷和冰冷。片中有大量能讓中國觀眾產生代入感的元素,比如選景參考了諸多中國城市實景,有樓盤廣告林立的馬路邊、拆遷工地、菜市場,而其中穿梭的人物則是當下中國很有代表性的社會群像,包括工地司機、“殺馬特”青年、網吧小妹、民間科學家等。片中還穿插了諸多大眾關注的社會現象和議題,比如整容、拆遷、催婚等。

《大世界》的出現無疑有著極強的開拓意義。在談到為什麼要選擇用動畫而非真人出演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製片人楊城的回答很耐人尋味:因為動畫有著更加廣闊的想像空間,雖然我們講的是一個現實中的故事,但它仍然具有荒誕性和諷刺性,做成動畫是十分合適的。

其實,這幾年國產動漫的崛起,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大聖歸來》再現經典名著的“燃”,《大魚海棠》展現東方古韻的“美”,《大護法》呈現大膽想像之“奇”,《大世界》則落腳於現實主義之“真”。“四大”國產動畫集合,讓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類型電影。我們有理由相信,動畫電影不再是低幼的代名詞。它是一種表達思想和內容的藝術載體,是用漫畫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想法,用帶有溫度的筆觸去觸及社會現實問題,用不同的顏色來反映人間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