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會計為什麼不能停止學習?看了這個你就懂了

曾幾何時,我們萬分的相信一個真理:會計越老越吃香。因為潛意識裡,我們都覺得會計是一份非常講究實務的工作,誰的計算器按的快,誰的excel做的好,誰的報表整理的清晰,誰就能獲得更好的職場晉升之路,

而這一切非老員工莫屬。

只是職場向來就是個鬥獸場,身處這其中的每一個財務人,不知什麼時候就被改變了遊戲規則,需要奮力相博才能在這裡生存下來。“會計越老越容易被淘汰”成了新形勢下的新場景。

而隨著2017年會計行業改革的一步步加快,第一批即將被清退的財務人頻發的跡象已經初露端倪。

01

本應該30而立,但多少財務人卻應聲倒下

前段時間網上瘋狂的在討論30歲的人應該有多少存款,對於有些90後年薪百萬的註冊會計師來說,30歲時存款壓根不是什麼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對於有些30歲的財務人來講,能否保住自己的工作崗位都是個未知數。

前兩天,有個關係處的很不錯的老鄉給我發微信,

說她準備離開魔都,辭職回老家了。我聽完覺得很詫異,好不容易來上海,打拼了3年剛剛覺得日子沒那麼難了,怎麼突然決定回老家了。

記得當初她在老家一所師範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以後,她媽想讓她回去超市找個收營員工作,過兩年結婚生子,然後像大多數人一樣普普通通的過完這一生。但是她覺得,自己讀書晚畢業已經晚了兩年,再不出來看看世界就來不及了。

於是畢業半年後,她第三次拒絕了親戚介紹的相親物件,拉起行李箱來到了上海。輾轉一個月後,在一家做貿易的公司找了一份財務助理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做一些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像機器一樣轉個不停。

本以為自己的生活就會這樣下去,但是上個月開完公司大會後,部門領導突然宣佈了要調整結構的問題,讓她覺得手足無措。公司面臨轉型,

老闆的意思是趁此機會進行人員換血,多找一些有想法的應屆畢業生來,沒有存在價值的老員工可以考慮是否清退的必要。

擺在她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安安穩穩回老家結婚生子,一條繼續漂泊和職場新人搶難度技術低的工作。論年齡沒有優勢,論拼勁沒有優勢,論專業自己也沒有優勢,即使是朝九晚九的忙碌,留下還是離開在她看來從來就不是一個選擇題。

我想勸她在年前多翻翻招聘網站,興許來年可以直接上崗。過了很久她回復了我一句,應該是等不到年底了,車票不好買,聽說清退會有補貼,可還是覺得自己辭職比較體面。

她骨子裡算是一個安分的女生,本以為表明不結婚是自己最後的倔強,結果到頭來發現職場才是最大的軟肋,3年前跟父母生氣的時候沒有哭,但是面對即將被清退的結局,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時候,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02

財務職場變遷太快,不進則退是唯一的準則

生活中有很多和我那個老鄉一樣的財務人,畢業時還沒準備好自己的財務路要怎麼走,就快速的捲進來,又被無情的推出去。每個人都覺得,會計既簡單又穩定,既體面又多金,尤其是女孩子的最好選擇。

事實是,老闆可能願意給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人機會,但沒有人願意給一個隻會記帳、做表、貼發票,其餘一無是處,還不思進取的中年人機會。我國每年會計專業畢業的本科大學生超過10萬人,加上專科、中專、成人專科、成人本科、碩士等各種畢業生群體,這個資料要擴充10倍,接近百萬。

十分之一的本科生,即使在北上廣月薪也在3000—5000之間,可想而知低水準會計群體的薪資水準在什麼範圍之內。既然做的是同樣價值的工作,企業為什麼不把機會留給薪水更低、精力更多、發展空間更大的應屆畢業生呢。

所以說,25歲以後的財務人,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路該往哪裡走,知道自己不努力可能會面臨哪些職場危機,知道職業生涯的每一步該在什麼時候實現,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競爭中有哪些劣勢和優勢。

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試錯的機會,即使你能力不如別人企業也不會一開始就淘汰你,但是你不能深陷錯誤裡不可自拔。職場是殘酷的,但又是公平的,殘酷體現在它似乎毫不留情,固守不進則退的唯一準則,而公平也是如此,它會及時清退跟不上自己步伐的人,給努力的人更多的機會。

03

財務人應儘早認識到自己面臨的職場危機

我那個老鄉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從始至終只在一個平面上努力,沒有對自己的現狀做出調整。行業競爭太過激烈,高級財務人匱乏,低端財務人氾濫,財務總監尚且還在追求更高水準的進階,自己作為食物鏈底端的弱者,卻選擇了原地等待滅絕。

我聽她講過,她剛來上海的那段日子,花時間考出了初級職稱,後來工作漸漸忙了起來,中級職稱的年限要求還不到,索性把學習和考證這些事情就放到了一旁,也再沒有去招聘網站上看有沒有跳槽到大企業的機會。

後來慢慢變成了“溫水煮青蛙”,自己覺得每天這樣工作也不錯,看著時間一天天耗盡等著發薪休息,其實平靜的水面下沸水已經開始冒泡,再想跳槽已經失去了當初的優勢。

沒有高學歷,沒有高含金量的證書,沒有在高水準的崗位上有過工作歷練,這些在旁人看來一眼就洞穿的劣勢,卻被很多像她一樣的財務人選擇性忽視。

眼界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努力的動力有多大,意識不到自己會面臨的職場危機,就相當於上帝關上了門的時候,你卻找不到哪裡可以打開那扇窗。

財務人的職場危機說到底就是兩件事,一沒有足夠專業的知識,二沒有和好的平臺匹配的足夠的能力。知識決定了你站的有多高,能力決定了你走的有多遠。當你儘早意識到自己在現在的崗位上沒有什麼出路的時候,你就該思考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麼才能打破這個瓶頸。

04

打破清退的法則,就是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我在讀大學和留學期間,看到了很多同學的學習狀態,也見證了他們後來在職場中的蛻變,極少數人成為年薪百萬的註冊會計師,少部分人成為年薪20到30萬的財務經理或小公司的總監,但大多數人畢業好些年,還在小公司混主管,或者是在外企做普通的會計。

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把時間用在了工作,看書考證,還是刷劇,無聊發呆上面。誠然,每個人都有自由支配自己空餘時間的權利,但相應的,就要承受可能被淘汰,被清退的後果。

我有個大學同學在一家國企做財務主管,想跳到外企多一些晉升空間。年初開始備考CPA的時候得知自己已經懷了孕,國慶前兩天生了孩子,10月中旬在一家子人的看護下上考場參加考試。

事後還在朋友圈感慨自己孩子對自己很體貼,沒有趕在考試那兩天的時候才降臨。很多同學都在留言說不能為了考試傷了身體,她一一回復大家,有了孩子後才覺得自己浪費了太多學習的時間。

其實職場最大的潛規則就是優勝劣汰,被清退也好,升職加薪也好,都是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指向的結局。不想做第一批即將被清退的財務人,那就走出舒適區,用自己的能力打破清退的法則。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同樣,也沒有人會隨隨便便屈服。職場也是如此,走到最後的永遠都是在一次次挫敗和一次次堅持中成長起來的人。

深圳曼陀羅財稅培訓 www.szmandala.com

深圳國興美廣告 www.szgxm.com

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02

財務職場變遷太快,不進則退是唯一的準則

生活中有很多和我那個老鄉一樣的財務人,畢業時還沒準備好自己的財務路要怎麼走,就快速的捲進來,又被無情的推出去。每個人都覺得,會計既簡單又穩定,既體面又多金,尤其是女孩子的最好選擇。

事實是,老闆可能願意給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人機會,但沒有人願意給一個隻會記帳、做表、貼發票,其餘一無是處,還不思進取的中年人機會。我國每年會計專業畢業的本科大學生超過10萬人,加上專科、中專、成人專科、成人本科、碩士等各種畢業生群體,這個資料要擴充10倍,接近百萬。

十分之一的本科生,即使在北上廣月薪也在3000—5000之間,可想而知低水準會計群體的薪資水準在什麼範圍之內。既然做的是同樣價值的工作,企業為什麼不把機會留給薪水更低、精力更多、發展空間更大的應屆畢業生呢。

所以說,25歲以後的財務人,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路該往哪裡走,知道自己不努力可能會面臨哪些職場危機,知道職業生涯的每一步該在什麼時候實現,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競爭中有哪些劣勢和優勢。

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試錯的機會,即使你能力不如別人企業也不會一開始就淘汰你,但是你不能深陷錯誤裡不可自拔。職場是殘酷的,但又是公平的,殘酷體現在它似乎毫不留情,固守不進則退的唯一準則,而公平也是如此,它會及時清退跟不上自己步伐的人,給努力的人更多的機會。

03

財務人應儘早認識到自己面臨的職場危機

我那個老鄉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從始至終只在一個平面上努力,沒有對自己的現狀做出調整。行業競爭太過激烈,高級財務人匱乏,低端財務人氾濫,財務總監尚且還在追求更高水準的進階,自己作為食物鏈底端的弱者,卻選擇了原地等待滅絕。

我聽她講過,她剛來上海的那段日子,花時間考出了初級職稱,後來工作漸漸忙了起來,中級職稱的年限要求還不到,索性把學習和考證這些事情就放到了一旁,也再沒有去招聘網站上看有沒有跳槽到大企業的機會。

後來慢慢變成了“溫水煮青蛙”,自己覺得每天這樣工作也不錯,看著時間一天天耗盡等著發薪休息,其實平靜的水面下沸水已經開始冒泡,再想跳槽已經失去了當初的優勢。

沒有高學歷,沒有高含金量的證書,沒有在高水準的崗位上有過工作歷練,這些在旁人看來一眼就洞穿的劣勢,卻被很多像她一樣的財務人選擇性忽視。

眼界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努力的動力有多大,意識不到自己會面臨的職場危機,就相當於上帝關上了門的時候,你卻找不到哪裡可以打開那扇窗。

財務人的職場危機說到底就是兩件事,一沒有足夠專業的知識,二沒有和好的平臺匹配的足夠的能力。知識決定了你站的有多高,能力決定了你走的有多遠。當你儘早意識到自己在現在的崗位上沒有什麼出路的時候,你就該思考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麼才能打破這個瓶頸。

04

打破清退的法則,就是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我在讀大學和留學期間,看到了很多同學的學習狀態,也見證了他們後來在職場中的蛻變,極少數人成為年薪百萬的註冊會計師,少部分人成為年薪20到30萬的財務經理或小公司的總監,但大多數人畢業好些年,還在小公司混主管,或者是在外企做普通的會計。

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把時間用在了工作,看書考證,還是刷劇,無聊發呆上面。誠然,每個人都有自由支配自己空餘時間的權利,但相應的,就要承受可能被淘汰,被清退的後果。

我有個大學同學在一家國企做財務主管,想跳到外企多一些晉升空間。年初開始備考CPA的時候得知自己已經懷了孕,國慶前兩天生了孩子,10月中旬在一家子人的看護下上考場參加考試。

事後還在朋友圈感慨自己孩子對自己很體貼,沒有趕在考試那兩天的時候才降臨。很多同學都在留言說不能為了考試傷了身體,她一一回復大家,有了孩子後才覺得自己浪費了太多學習的時間。

其實職場最大的潛規則就是優勝劣汰,被清退也好,升職加薪也好,都是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指向的結局。不想做第一批即將被清退的財務人,那就走出舒適區,用自己的能力打破清退的法則。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同樣,也沒有人會隨隨便便屈服。職場也是如此,走到最後的永遠都是在一次次挫敗和一次次堅持中成長起來的人。

深圳曼陀羅財稅培訓 www.szmandala.com

深圳國興美廣告 www.szg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