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mazon的未來佈局:區塊鏈是扯淡、多雲有待觀察、AI必須拿下

當時間來到了2017年的年底,科技界中各種靠譜與不靠譜的預測與分析也甚囂塵上,成為了正在沖年底業績的人們忙碌之余的談資。在這其中,炒作也罷、借勢也罷亦或是真的想有所作為也罷,

科技巨頭們也成為了人們聚焦的中心,他們對於新興技術的投入與關注度往往決定了對於該技術的預測是真憑實據還是信口開河。 所以,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們不妨來看看科技巨頭們尤其是Amazon對於新興技術的佈局,從而一探2018年一些市場趨勢的虛實。

當前,各種新興技術種類繁多,眾多技術術語也不好理解,如超融合架構與容器。因此本文僅從三個角度來進行一些簡單性地說明,

這個三個角度是Gartner看好的AI與區塊鏈,以及被眾多雲供應商(如:Google和Microsoft)熱捧的多雲模式(Multi-Cloud)。

其一、扯淡的區塊鏈

對於區塊鏈這項比特幣的基礎技術,Gartner認為,區塊鏈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而值得人們去關注與瞭解。Microsoft與IBM看起來似乎是這一技術的大力支持者,比如Microsoft早在2015年就於其Azure平臺上開放了區塊鏈相關的服務,並於2016年正式開放了它的BaaS(Blockchain-as-a-service)服務;而IBM的區塊鏈專案也是早在14、15左右就開始了籌備,

並於之後推出了區塊鏈平臺服務。

在推出自身區塊鏈服務的同時,Microsoft與IBM兩家也在大肆推廣自身地產品,甚至市場中也傳出了IBM試圖讓加拿大政府應用區塊鏈技術以破解大麻合法化問題和Microsoft宣傳自身區塊鏈可以解決政府安全性問題這樣的新聞。不過對於區塊鏈能否做到這些,筆者還是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畢竟目前區塊鏈技術似乎除了在於分散式分類帳方面,

沒有其他可以令人信服的應用。

這其實也是Amazon及其旗下AWS的主要觀點,與Microsoft和IBM不同,同為科技巨頭的Amazon對於區塊鏈態度是“小心翼翼地”。在AWS上周re:Invent大會上,AWS CEO Andy Jassy在回答區塊鏈相關問題時回答到,“AWS並沒有開發這項技術,因為我們認為它太酷了(不切實際)”,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Amazon認為區塊鏈就是一種扯。

其二、有待觀察的多雲

多雲也是近些年比較火熱的話題,據RightScale公司今年的調查,85%的公司希望使用多雲戰略,這遠高於試圖使用單一公有雲(9%)和私有雲(5%)的比例。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客戶卻往往會遇到各種挑戰。

因為在多雲模式中,客戶不僅是要實現像混合雲那種私有與公有資料與資訊的打通,而且還往往要解決不同雲供應商之間系統的聯通問題。Gartner的分析師Mindy Cancila說到“我們絕大多數的客戶同意混合雲將是他們最終的應用模式。但是我也發現,很少有人明白他們需求去做什麼”。我們不妨試想一下,一家如何聯通Salesforce SaaS CRM、Microsoft PaaS開發工具以及AWS的底層IaaS基礎實施?這難度可想而知。

自然雲供應商們當然不會忽略這個可以大顯身手的機會。在多雲這一領域,Microsoft依然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比如今年10月公司發佈的Azure Cloud Services Map,旨在幫客戶更好地規劃遷移和管理多雲環境。這個領域中的玩家當然不止Microsoft的一家,還有科技巨頭Google,而此外眾多的多雲管理創業公司紛紛被科技公司收購,比如IBM收購Gravitant,Cisco收購Cliqr,以及CenturyLink收購ElasticBox。

相較于其他廠商這種對於多雲追捧的態度,Amazon則顯得有些曖昧。對於多雲問題,Jassy的回答也有些模棱兩可,他只是從側面說明了大部分公司的雲平臺僅依賴于單一的供應商,同時也說明多雲只是公司在制定上雲戰略時考慮的方案之一,而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實際上,Amazon也曾為多重雲推出過相應的特性腳本,公司是否會在多雲上更進一步還需要有待觀察。

三、AI必須拿下

在AI與機器學習方面,業界似乎達成了難得的共識,幾乎所有的雲供應商均進入了這一領域中並試圖佔據一席之地。沒有人會對Google 的阿爾法狗感到陌生自然也沒有人會去懷疑Google在於AI方面開發與研究的能力,而且人們對於IBM一直大肆宣揚的Watson也相當熟悉,不過相較于阿爾法狗的大放異彩,Watson則顯得有些暗淡,甚至還有一些負面新聞,比如它在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失敗案例。

自然Amazon不甘落於人後,在2016年上的re:invent大會上,AWS正式推出了自己的AI產品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服務Amazon Rekognition,支援24種語言47種聲音的文本轉語音服務AmazonPolly以及人機交互的AmazonLex。雖然在AI上,Amazon看來是個後來者,但是無論是公司龐大的零售業務還是其智慧語音助手Alexa都為Amazon的AI產品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場景,從而可以説明它們積累足夠的資料與資訊以實現快速的發展。

總體看來,對於任何雲服務供應商來說,AI都是一塊必爭之地,他們紛紛入局,使得這一領域更加紛亂也更加精彩。

總結

曾有人說過,若想瞭解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新趨勢,就去看看那些巨頭們都在關注什麼,如果一項新興技術得到了大多數科技巨頭的認可,但這項技術變得火熱就是必然的。因此,在2018年,區塊鏈、多雲模式以及AI這三個趨勢將依然保持強勁。不過相較于其他廠商,Amazon顯得稍微有些保守,除了AI,它對於區塊鏈仍持觀望態度而對於多雲模式也是較為謹慎的。

自然雲供應商們當然不會忽略這個可以大顯身手的機會。在多雲這一領域,Microsoft依然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比如今年10月公司發佈的Azure Cloud Services Map,旨在幫客戶更好地規劃遷移和管理多雲環境。這個領域中的玩家當然不止Microsoft的一家,還有科技巨頭Google,而此外眾多的多雲管理創業公司紛紛被科技公司收購,比如IBM收購Gravitant,Cisco收購Cliqr,以及CenturyLink收購ElasticBox。

相較于其他廠商這種對於多雲追捧的態度,Amazon則顯得有些曖昧。對於多雲問題,Jassy的回答也有些模棱兩可,他只是從側面說明了大部分公司的雲平臺僅依賴于單一的供應商,同時也說明多雲只是公司在制定上雲戰略時考慮的方案之一,而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實際上,Amazon也曾為多重雲推出過相應的特性腳本,公司是否會在多雲上更進一步還需要有待觀察。

三、AI必須拿下

在AI與機器學習方面,業界似乎達成了難得的共識,幾乎所有的雲供應商均進入了這一領域中並試圖佔據一席之地。沒有人會對Google 的阿爾法狗感到陌生自然也沒有人會去懷疑Google在於AI方面開發與研究的能力,而且人們對於IBM一直大肆宣揚的Watson也相當熟悉,不過相較于阿爾法狗的大放異彩,Watson則顯得有些暗淡,甚至還有一些負面新聞,比如它在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失敗案例。

自然Amazon不甘落於人後,在2016年上的re:invent大會上,AWS正式推出了自己的AI產品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服務Amazon Rekognition,支援24種語言47種聲音的文本轉語音服務AmazonPolly以及人機交互的AmazonLex。雖然在AI上,Amazon看來是個後來者,但是無論是公司龐大的零售業務還是其智慧語音助手Alexa都為Amazon的AI產品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場景,從而可以説明它們積累足夠的資料與資訊以實現快速的發展。

總體看來,對於任何雲服務供應商來說,AI都是一塊必爭之地,他們紛紛入局,使得這一領域更加紛亂也更加精彩。

總結

曾有人說過,若想瞭解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新趨勢,就去看看那些巨頭們都在關注什麼,如果一項新興技術得到了大多數科技巨頭的認可,但這項技術變得火熱就是必然的。因此,在2018年,區塊鏈、多雲模式以及AI這三個趨勢將依然保持強勁。不過相較于其他廠商,Amazon顯得稍微有些保守,除了AI,它對於區塊鏈仍持觀望態度而對於多雲模式也是較為謹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