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圓桌論壇|投資人如何看待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和創業?

2017年12月2日,在杭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醫健創業者大會上,六位投資大咖就 “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和創業”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對圓桌論壇內容做了精煉整理,以饗讀者。

生物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顧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全國生物醫藥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也水漲船高,這一領域的創業投資正朝著細分化、專業化的方向前行。2017年12月2日,在杭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醫健創業者大會上,圓桌嘉賓就 “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和創業”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

主持人:

姜天驕

方正證券產業金融部董事

醫療健康投資並購負責人

圓桌嘉賓:

許小林

華蓋資本創始人、董事長

朱忠遠

毓承資本創始合夥人

趙春林

安龍基金創始合夥人

陶峰

博遠資本創始合夥人

原複星醫藥投資總部總經理

李文罡

中衛基金創始合夥人

以下為各嘉賓的主要觀點

許小林:在醫療領域裡面的創業,兩個特點:一個成功率低;第二個週期特別長。

朱忠遠:第一有比較充足的資料或者很好的模型;第二個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合作夥伴;第三點可能是找一個真正懂你的投資人。

趙春林:在早期投資,早期創業,也要把這個銷售和市場做好。

陶峰:關注創新和整合,前端創新和後端整合這兩個行業的大趨勢。

李文罡:這兩年其實智慧醫療尤其人工智慧,

熱度不斷的提升,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

以下為火石創造整理圓桌論壇的演講實錄:

投資策略分享

朱忠遠:我們是一個跨境的資金,一半投中國,一半投海外。投資策略的話,基本上50%-60%投醫藥這一塊,剩下的投RVD以及其它。

許小林:第一是生物醫藥,第二器械國產化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還有醫療服務最好的機會其實是在民營的專科醫院,以及三年前我開始投的健康管理,就是說民營主導的這種健康管理機構是真正能解決基層的醫療和分級診療,而不是靠政府往社區醫院推。

趙春林:三個領域,醫藥、醫療器材和醫療服務。此外我還比較看中智慧醫療,將來能把它做成一個醫療器械,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在醫院裡面能夠幫助醫院醫生賺錢。

陶峰:關注創新和整合,前端創新和後端整合這兩個行業的大趨勢。希望大家,各位創業者,多和我們交流,我們的策略可以根據你眼中的機會而改變。

李文罡:這兩年其實智慧醫療尤其人工智慧,熱度不斷的提升,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因為有了智慧醫療和人工智慧,能夠讓我們的資源更好的整合,重新分配,這就是你的投資機會。

醫療領域人工智慧的前景與分析

李文罡:目前病理醫生的缺口高達90%,那麼人工智慧在這個裡面就可以扮演一個非常好的角色。在某個程度上,可以幫助醫生提高很高的工作效率。

陶峰:人工智慧是不是會出現巨頭,包括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機會?我覺得我看這個機會是兩點,兩個基本原則,看它有沒有實實在在的價值,臨床的價值也好,幫醫生的節約時間也好,幫醫生提高判斷的準確度也好。第二個有沒有壁壘,除了你還有誰能幹這個事,為什麼就你能幹。

趙春林:智慧醫療和互聯網醫療區別在哪呢?智慧醫療針對醫生的,互聯網醫療針對病人的。中國的市場,病人是沒什麼說話權的,針對病人的幾乎都賺不到錢的,針對醫生的,至少在我們的領域,至少看得懂。所以我想智慧醫療要做,就一定要針對醫生。

許小林:互聯網的發展在醫療和教育這兩個領域是最慢的,產生的效果的結合是最慢的。人工智慧現在還不是一個特別成熟的應用來講,將來跟我們所謂的跟互聯網跟醫療的結合一樣,一定是漫長的過程。作為投資機構來講,我可以喊它很熱,可以講這是未來的趨勢,但是要是給錢一定先慢十年再說。

朱忠遠:我的看法偏樂觀一些。人工智慧的話主要三個方面:第一個要有資料,第二個要有個場景,人工智慧真的有突破的話,影響非常大,而且很深遠的,如果把藥研發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如果把成功率提高了,或者說把時間縮短了,對藥廠都省了很多錢,第三AI的突破是會有一個突進的突破的。

創新藥與仿製藥市場現狀

陶峰:我問一個問題,各位做創新的科學家,你們投了非常多的創新藥。但是中國整個市場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仿製藥占主導的市場,中國的創新藥,市場並不大,而且你看有很多中國企業的創新,往往還是跟在外企後面,生物仿製藥也好,中國企業要拿到批件,然後外企降價60%。您看就是創新藥的投資非常火熱,但是市場沒有真正熱起來?

朱忠遠:對,其實大頭還是在仿製藥,整個基層的需要。但是首先是這個蛋糕足夠大,如果你相信4萬億的創新藥市場,如果你相信明天中國的醫藥市場跟美國是一樣的,甚至超過美國的話,你就能看創新藥的,因為中國不可能完全做仿製藥。假設一個比例,創新藥是其中的10%-20%,這是絕對大的市場。另外一方面來講,我們講消費升級,藥是消費的一個部分,其實我們講想要的,不僅是治基本的病,而且治的更好,以前不能治現在治好了,或者生活品質大大改善。隨著中國中產階層人口增加,這是很大的需求,創新藥這塊應該有很大的市場。我其實是反對為創新而創新,沒有真正的臨床需求,這個來說我們需要注意。

醫療領域創業經驗與建議

許小林:在醫療領域裡面的創業,兩個特點:一個成功率低;第二個週期特別長。在醫療這個領域裡面成功的概率太小了,無論藥的研發還是器械的研發還是醫院的投資,最早十年,十年之後才知道十年前的選擇是不是對的,成本太高了。

朱忠遠:給早中期創業者一些建議,如果有些直接從學校拿的做藥項目離真正的藥還有很大的距離的時候。最好就是有比較充足的資料或者很好的模型,這是第一點;第二個建議就是說創業是挺不容易的,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合作夥伴。第三點可能是找一個投資人是真正懂你的。

許小林:這個時代來講一個大的趨勢肯定是技術驅動型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研發團隊和產品,在這個時候你去做創業會非常艱難,如果你選擇醫療服務的話,大家更不要去嘗試,這個東西更難了。

趙春林:產品在研發和做的過程中,你就要想好,你這個事到底是怎麼個賣法。在早期投資,早期創業,也要把這個銷售和市場做好,否則是將來醫療一個巨大的坑。

陶峰:讓我出來創業的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有了一個資本的啟動資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說我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到一定水準了,這個能力是什麼呢?就是解決能用錢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文罡:最重要的就是人,雖然很簡單的一個字,但是牽扯很多方面,真正要把一件事情做成你要自己相信並且堅持到最後才能夠勝利,這是很不容易。第二個是什麼人?要加強家人的問題,家人能不能最大的支持,這是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第三個解決合夥人的問題,人無完人,團隊非常重要。最後是找到對你胃口的投資人。

嘉賓未來投資展望

朱忠遠:伴隨診斷。

許小林:高端的影像設備。

趙春林:外企高管創業。

陶峰:基於中國本土的全球性的原創創新。

李文罡:比較謹慎的看好人工智慧和微創耗材。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加入細分交流群

精彩回顧

圓桌論壇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助力中國醫藥產業換道超車火石創造與矽谷人工智慧研究院宣佈達成戰略合作 連結中美產業資源第二屆中國醫健創業者大會圓滿閉幕,大會亮點搶先看!五大2017年度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榜單權威發佈生命健康“產業大腦” V1.0正式公佈!打造基於資料智慧和協同網路的產業新生態以及三年前我開始投的健康管理,就是說民營主導的這種健康管理機構是真正能解決基層的醫療和分級診療,而不是靠政府往社區醫院推。

趙春林:三個領域,醫藥、醫療器材和醫療服務。此外我還比較看中智慧醫療,將來能把它做成一個醫療器械,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在醫院裡面能夠幫助醫院醫生賺錢。

陶峰:關注創新和整合,前端創新和後端整合這兩個行業的大趨勢。希望大家,各位創業者,多和我們交流,我們的策略可以根據你眼中的機會而改變。

李文罡:這兩年其實智慧醫療尤其人工智慧,熱度不斷的提升,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因為有了智慧醫療和人工智慧,能夠讓我們的資源更好的整合,重新分配,這就是你的投資機會。

醫療領域人工智慧的前景與分析

李文罡:目前病理醫生的缺口高達90%,那麼人工智慧在這個裡面就可以扮演一個非常好的角色。在某個程度上,可以幫助醫生提高很高的工作效率。

陶峰:人工智慧是不是會出現巨頭,包括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機會?我覺得我看這個機會是兩點,兩個基本原則,看它有沒有實實在在的價值,臨床的價值也好,幫醫生的節約時間也好,幫醫生提高判斷的準確度也好。第二個有沒有壁壘,除了你還有誰能幹這個事,為什麼就你能幹。

趙春林:智慧醫療和互聯網醫療區別在哪呢?智慧醫療針對醫生的,互聯網醫療針對病人的。中國的市場,病人是沒什麼說話權的,針對病人的幾乎都賺不到錢的,針對醫生的,至少在我們的領域,至少看得懂。所以我想智慧醫療要做,就一定要針對醫生。

許小林:互聯網的發展在醫療和教育這兩個領域是最慢的,產生的效果的結合是最慢的。人工智慧現在還不是一個特別成熟的應用來講,將來跟我們所謂的跟互聯網跟醫療的結合一樣,一定是漫長的過程。作為投資機構來講,我可以喊它很熱,可以講這是未來的趨勢,但是要是給錢一定先慢十年再說。

朱忠遠:我的看法偏樂觀一些。人工智慧的話主要三個方面:第一個要有資料,第二個要有個場景,人工智慧真的有突破的話,影響非常大,而且很深遠的,如果把藥研發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如果把成功率提高了,或者說把時間縮短了,對藥廠都省了很多錢,第三AI的突破是會有一個突進的突破的。

創新藥與仿製藥市場現狀

陶峰:我問一個問題,各位做創新的科學家,你們投了非常多的創新藥。但是中國整個市場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仿製藥占主導的市場,中國的創新藥,市場並不大,而且你看有很多中國企業的創新,往往還是跟在外企後面,生物仿製藥也好,中國企業要拿到批件,然後外企降價60%。您看就是創新藥的投資非常火熱,但是市場沒有真正熱起來?

朱忠遠:對,其實大頭還是在仿製藥,整個基層的需要。但是首先是這個蛋糕足夠大,如果你相信4萬億的創新藥市場,如果你相信明天中國的醫藥市場跟美國是一樣的,甚至超過美國的話,你就能看創新藥的,因為中國不可能完全做仿製藥。假設一個比例,創新藥是其中的10%-20%,這是絕對大的市場。另外一方面來講,我們講消費升級,藥是消費的一個部分,其實我們講想要的,不僅是治基本的病,而且治的更好,以前不能治現在治好了,或者生活品質大大改善。隨著中國中產階層人口增加,這是很大的需求,創新藥這塊應該有很大的市場。我其實是反對為創新而創新,沒有真正的臨床需求,這個來說我們需要注意。

醫療領域創業經驗與建議

許小林:在醫療領域裡面的創業,兩個特點:一個成功率低;第二個週期特別長。在醫療這個領域裡面成功的概率太小了,無論藥的研發還是器械的研發還是醫院的投資,最早十年,十年之後才知道十年前的選擇是不是對的,成本太高了。

朱忠遠:給早中期創業者一些建議,如果有些直接從學校拿的做藥項目離真正的藥還有很大的距離的時候。最好就是有比較充足的資料或者很好的模型,這是第一點;第二個建議就是說創業是挺不容易的,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合作夥伴。第三點可能是找一個投資人是真正懂你的。

許小林:這個時代來講一個大的趨勢肯定是技術驅動型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研發團隊和產品,在這個時候你去做創業會非常艱難,如果你選擇醫療服務的話,大家更不要去嘗試,這個東西更難了。

趙春林:產品在研發和做的過程中,你就要想好,你這個事到底是怎麼個賣法。在早期投資,早期創業,也要把這個銷售和市場做好,否則是將來醫療一個巨大的坑。

陶峰:讓我出來創業的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有了一個資本的啟動資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說我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到一定水準了,這個能力是什麼呢?就是解決能用錢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文罡:最重要的就是人,雖然很簡單的一個字,但是牽扯很多方面,真正要把一件事情做成你要自己相信並且堅持到最後才能夠勝利,這是很不容易。第二個是什麼人?要加強家人的問題,家人能不能最大的支持,這是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第三個解決合夥人的問題,人無完人,團隊非常重要。最後是找到對你胃口的投資人。

嘉賓未來投資展望

朱忠遠:伴隨診斷。

許小林:高端的影像設備。

趙春林:外企高管創業。

陶峰:基於中國本土的全球性的原創創新。

李文罡:比較謹慎的看好人工智慧和微創耗材。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加入細分交流群

精彩回顧

圓桌論壇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助力中國醫藥產業換道超車火石創造與矽谷人工智慧研究院宣佈達成戰略合作 連結中美產業資源第二屆中國醫健創業者大會圓滿閉幕,大會亮點搶先看!五大2017年度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榜單權威發佈生命健康“產業大腦” V1.0正式公佈!打造基於資料智慧和協同網路的產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