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創蘇聯幾十萬大軍 這一小國曾經是德國重點拉攏對象

蘇芬戰爭中,背著步槍、身著白色雪衣和滑雪板的芬蘭軍隊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蘇聯交戰的東線盟軍中,投入兵力最多的是羅馬尼亞,其次就是芬蘭。當然德國人比較看得起芬蘭。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芬蘭軍隊曾在所謂冬季戰爭中重創過蘇聯軍隊,打出了名聲。

二戰時代,芬蘭只有400萬人口,照說維持不了多少軍隊。1939年12月蘇芬戰爭爆發時,芬蘭正規軍更是僅有33000人。可是戰事開始後,芬蘭正規軍迅速增加到9個師127000人。

另有約10萬人的後備人員和10萬人的國民衛隊(民兵性質)。另有其他一些准軍事武裝和輔助人員等等。

芬軍被稱為當時歐洲的超級精良的陸軍。但這是指訓練水準而已。就裝備來說,芬軍並不突出,型號更是雜亂而且陳舊。其陸軍的基幹部隊是步兵。而步兵的最高戰術單位是步兵師。這個時期的芬蘭步兵師按編制有14200人,裝備11000支步槍、250支衝鋒槍、250挺輕機槍、116挺重機槍、18門迫擊炮、54門野戰炮(口徑從37-152毫米)。

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機槍小組

步兵師的主幹是3個步兵團。團部有12人,還有一個供應連169人。團的主幹是3個步兵營,營部6人,供應單位118人,機槍連154人(12挺重機槍)、迫擊炮連(83人,有4門81-82毫米迫擊炮),3個步兵連。步兵連的主幹是4個排,排長有一支衝鋒槍、另有1個軍士和2個傳令兵(配步槍)。

排下有2個步兵班,每個班10人(1只衝鋒槍和8支步槍);還有2個輕機槍班,每個班7人,一挺輕機槍和6支步槍。

每個步兵師還有1個輕裝大隊,下轄一個殲擊連(配自行車)、一個騎兵隊和一個機槍排。步兵師所轄炮兵團有3個營,包括2個野戰炮營和1個榴彈炮營。每個營都有3個連。

芬蘭軍隊炮兵

除了步兵師,芬蘭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作戰單位:殲擊營。據說這是由一些曾在一戰德軍中服役的芬蘭人創立的編制單位。芬軍共有4個這樣的殲擊營。根據情況裝備自行車或滑雪板,擔負偵察或奇襲任務。1939年的殲擊營編制有一個營部、一個通信班、一個供應班、一個機槍連(12挺重機槍)、一個迫擊炮排(3門81毫米迫擊炮)、3個殲擊連:每個連71人,

包括連部、供應排和3個步槍排。

芬蘭軍隊的炮兵有3種編制:野戰炮團、重炮營和獨立炮兵連。野戰炮團通常有3個營,每個營3個連(每個連6門炮)。其中2個連裝備76毫米野戰炮,另一個連裝備122毫米榴彈炮。重炮營有3個連(每個連4門炮),一般裝備105-107毫米火炮,或150-152毫米口徑的重炮。這樣的重炮營據說有9個。獨立炮兵連理論上有4門輕型火炮(一般都是些老式火炮),但有些連只有2門炮。

一名使用M26機槍的芬蘭軍隊士兵

蘇芬戰爭,蘇聯投入幾十萬重兵和大量坦克,結果卻蒙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芬蘭精銳陸軍的名聲從此奠定,也成為希特勒關注的拉攏對象。

一名使用M26機槍的芬蘭軍隊士兵

蘇芬戰爭,蘇聯投入幾十萬重兵和大量坦克,結果卻蒙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芬蘭精銳陸軍的名聲從此奠定,也成為希特勒關注的拉攏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