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膝關節滑膜炎中成藥、外敷膏藥、中藥熏洗、針灸、推拿、中西結合

膝關節滑膜炎的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有口服藥物、局部注射藥物、關節腔沖洗、手術等。中醫藥採用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外敷膏藥、中藥熏洗、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本病。中醫辨證論治配合西醫治療該病,

標本兼治,療效顯著,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膝關節滑膜炎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病,以膝關節腫脹、疼痛、積液為主要症狀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膝關節炎在中醫學中屬“痹證”的範疇,中醫理論認為邪氣入侵可引起骨關節疼痛,通過改善患者骨關節血液迴圈障礙能有效緩解患者關節腫脹的情況。

中西醫治療膝關節滑膜炎近年來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筆者就近 5 a 來治療近況加以歸納如下。

膝關節滑膜炎積水

一、診斷標準

①多有外傷史或慢性勞損史; ②膝關節腫脹、膨隆、疼痛、屈膝活動受限,下蹲困難並伴有疼痛,或膝關節發軟,局限性壓痛; ③浮髕試驗陽性; ④關節穿刺見淡黃色透明液或粉紅色液體,

表面無脂肪滴; ⑤經關節液理化檢驗,X 線或MRI 等輔助檢查,排除急性損傷關節內積血、骨損傷、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滑膜結核、腫瘤等疾病。

二、治療方法1、 中醫療法

中醫認為本病屬於“痹證”範疇,由於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加之風、寒、濕邪侵襲導致膝部經脈受損,氣血運行不暢加重關節受損,所以中醫治療多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法,

根據體質與臨床表現,將膝關節滑膜炎分為四型: 氣滯血瘀型,治宜活血利濕、風寒濕阻型; 治宜健脾利濕; 脾腎不足型,治宜舒筋壯骨、利濕消腫; 痰濕結滯型,治宜溫陽利水、化痰。

採用內服通經活利東加減( 黃芪、秦艽、當歸、續斷、川牛膝、牡丹皮、片薑黃、柴胡) 治療本病,明顯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改善膝關節功能。

膝關節滑膜炎

1、通過辨證論治,將膝關節滑膜炎分為: 氣滯血瘀型,治宜清熱消腫,活血通絡,方用桃紅四物東加減( 川芎10 g,當歸15 g,赤芍10 g,生地黃 15 g,桃仁10 g,紅花6 g,雞血藤 30 g,薏苡仁 30 g,川牛膝 10 g,金銀花 30 g,連翹 10 g,車前子 30 g) ; 寒濕痹阻型,治宜補氣溫陽,利水消腫,方用散膝東加減( 黃芪 60 g,茯苓 30 g,防風 15 g,肉桂 6 g) 。

2、根據石氏傷科認為滑膜炎乃“痰瘀互結”所致,

治療宜活血化瘀、清營逐痰祛風,創立逐痰清營方( 炒牛蒡子 9 g,僵蠶 9 g,土牛膝 12 g,丹參 20 g,山慈姑 9 g,知母 6 g,澤漆 9 g,白花蛇舌草 15 g,川續斷 12 g,漢防己 10 g,乳香 3 g,沒藥3 g,烏梢蛇 12 g,秦艽 12 g,豨薟草 12g) ,具有比較可靠的臨床療效。

3、予患者內服黃芪消腫湯( 黃芪、當歸、赤芍、鹽知母、白術、防風、黃柏、蒼術、川牛膝、薏苡仁) ,該方共奏益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

4、使用外敷中藥( 芙蓉葉、黃柏、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黃、川芎、川牛膝、川木瓜、三七、紅花、血竭、當歸、伸筋草) 治療本病,可以有效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和炎症的消散,療效確切。

5、滑膜炎為本虛標實,本為肝脾腎虧虛,標為瘀血、鬱熱、水濕、痰濁等,通過外用著痹膏( 細辛、明礬、天南星、牛膝、薄荷冰、血蠍加減) ,行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清熱利濕之功。

6、治療本病以健脾活血、利水滲濕,方用五苓舒筋東加味( 豬苓9 g,澤瀉 15 g,白術 9 g,茯苓 9 g,赤芍 9 g,桂枝 6 g,木瓜12 g,赤小豆 12 g,當歸 12 g,丹參 12 g,牛膝 12 g) 結合藥物外敷,標本同治,效果顯著。

7、膝關節滑膜炎多由“濕熱下注”所致,治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為原則,內服薏苡仁湯( 薏苡仁、芍藥、麻黃、官桂、甘草、蒼術各 50 g) 與外敷滑膜膏( 黃柏、大黃、生梔子、蒲公英各 180 g) ,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關節功能及生活品質。

8、滑膜炎應從活血化瘀解毒法進行論治,使用內服加味四妙散( 蒼術 12 g,薏苡仁 15 g,黃柏 10 g,牛膝 12 g,赤芍 10 g,威靈仙 10 g,甘草10 g) 並配合外敷消炎散( 大黃 30 g,梔子 30 g,黃柏 15 g,赤芍 24 g,牡丹皮 12 g,當歸尾 12 g,薑黃 12 g,乳香 12 g,沒藥12 g,白芷 15 g,紅花 9 g,香附 24 g) ,取得較好療效。

針灸推拿治療方面

1、治用膝關節菱形阻滯和小針刀松解法,有效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解除肌肉痙攣,改善患者局部血液迴圈,促進炎症介質的吸收,使病人在初次治療後即可明顯緩解疼痛。

2、運用電針配合神燈、溫針灸及推拿等綜合的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療效顯著。

3、使用火針加拔火罐治療膝關節滑膜炎,充分發揮了火針“取遠痹”“利關節”的特長,療效高,療程短。

4、膝關節損傷多因氣滯血瘀,影響經絡迴圈,針刺能行氣血、通經絡、利關節,起到緩

西醫療法

1、膝關節滑膜炎的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有口服藥物、局部注射藥物、關節腔沖洗、手術等方法。

2、運用超短波配合 10% 碘離子導入治療膝關節滑膜炎患者療效明顯,藥物在物理能作用下遞次呈現波浪狀被推入病變部位,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促進局部營養代謝,加強局部炎症的吸收,改善症狀。

3、採用關節腔注射臭氧配合蠟療綜合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使臭氧的作用迅速、完全,並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有利於炎症滲出的吸收,繼而消腫止痛。

4、在高頻超聲引導穿刺抽液及注射玻璃硫酸鈉治療膝關節滑膜炎,針對病變部位的用藥,能更好地促使膝關節滑膜炎滑膜病變組織修復。

5、在關節鏡下採用射頻消融術治療本病,具有痛苦小、切口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症較少、易於患者接受等明顯優點,在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6、 在關節鏡下行滑膜全切術,通過關節鏡技術能徹底切除膝關節滑膜,創傷小,能最大程度的恢復膝關節功能。

滑膜炎

中西醫結合療法

中醫辨證施治結合西醫抗生素、手術等多手段治療膝關節滑膜炎,可以克服單純使用中醫或西醫治療的不足,從而達到兩種治法的協同作用,不僅縮短療程,還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因此被廣泛使用,療效肯定。

1、以鎮痛消炎合劑( 7% 利多卡因 10 mL、加強的松龍2. 5 mL、維生素 B12 1 mg) 注射關節腔,同時配合中藥熏洗( 伸筋草 30 g,透骨草 30 g,海桐皮 30 g,秦艽 15 g,紅花 15 g,桃仁 15 g,蘇木 15 g,牛膝 15 g 等) ,有效地消除了關節滑膜炎症,改善了滑膜的微循環,從而達到了舒筋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2、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應用內服滑膜湯( 伸筋草、薏苡仁、炒薏苡仁各 50 g,忍冬藤、絡石 藤 各30 g,淫羊藿、威靈仙、蒼術、川芎、白芍、徐長卿各 20 g,黃柏12 g,川牛膝 15 g,甘草 6 g) ,配合關節腔注射注入消炎液( 0. 9% 氯化鈉溶液 5mL、甲氨喋呤針 0. 1g 混勻,抽取 0. 5mL,再加入曲安奈德注射液 10 mg) ,具有消炎止痛、減少滲出、抑制積液生成的作用。

3、採用關節穿刺,5 -FU 注射,聯合內服中藥蠲痹湯( 蒼術 20 g,薏苡仁 30 g,澤蘭15 g,醋沒藥 15 g,牛膝 15 g,茯苓 15 g,防己 10 g,紅花 15 g,土鼈蟲 10 g,赤芍 20 g,生地黃 15 g,千年健 10 g,地楓皮10 g,威靈仙 15 g,雞血藤 20 g 加減) ,外敷舒筋通痹袋( 艾葉15 g,急性子 10 g,醋沒藥 15 g,五加皮 15 g,蘇木 10 g,土茯苓 15 g,花椒 10 g,牛膝 15 g,伸筋草 20 g,制草烏 10 g,透骨草 20 g,海桐皮 15 g) ,使損傷的關節滑膜得以修復,加速關節積液吸收並消除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4、行關節穿刺,抽取積液,注射 2% 利多卡因及 5 mL 硫酸慶大黴素 8 萬 U,在此基礎上內服中藥( 薏苡仁 25 g,連翹15 g,半夏、蠶砂、茯苓各 10 g,防己、白芍各 12 g,川芎、當歸各 5 g) ,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有效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

5、在關節鏡術後內服四妙散加減( 黃柏 20 g,蒼術15 g,牛膝 15 g,薏苡仁 30 g) ,療效確切,對患者膝關節疼痛、屈伸功能,積液指標改善明顯。

膝關節滑膜炎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多局限於膝關節滑膜炎的西醫治療主要有口服藥物( 抗生素等) 、局部注射藥物( 玻璃酸鈉等) 、手術等方法。

膝關節滑膜炎積水

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總結,中醫藥在本病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療法、方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外敷膏藥、中藥熏洗、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本病。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同時配合西醫的臨床治療,中西結合,標本兼治,相得益彰。在療效顯著的同時,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思路。

可以有效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和炎症的消散,療效確切。

5、滑膜炎為本虛標實,本為肝脾腎虧虛,標為瘀血、鬱熱、水濕、痰濁等,通過外用著痹膏( 細辛、明礬、天南星、牛膝、薄荷冰、血蠍加減) ,行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清熱利濕之功。

6、治療本病以健脾活血、利水滲濕,方用五苓舒筋東加味( 豬苓9 g,澤瀉 15 g,白術 9 g,茯苓 9 g,赤芍 9 g,桂枝 6 g,木瓜12 g,赤小豆 12 g,當歸 12 g,丹參 12 g,牛膝 12 g) 結合藥物外敷,標本同治,效果顯著。

7、膝關節滑膜炎多由“濕熱下注”所致,治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為原則,內服薏苡仁湯( 薏苡仁、芍藥、麻黃、官桂、甘草、蒼術各 50 g) 與外敷滑膜膏( 黃柏、大黃、生梔子、蒲公英各 180 g) ,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關節功能及生活品質。

8、滑膜炎應從活血化瘀解毒法進行論治,使用內服加味四妙散( 蒼術 12 g,薏苡仁 15 g,黃柏 10 g,牛膝 12 g,赤芍 10 g,威靈仙 10 g,甘草10 g) 並配合外敷消炎散( 大黃 30 g,梔子 30 g,黃柏 15 g,赤芍 24 g,牡丹皮 12 g,當歸尾 12 g,薑黃 12 g,乳香 12 g,沒藥12 g,白芷 15 g,紅花 9 g,香附 24 g) ,取得較好療效。

針灸推拿治療方面

1、治用膝關節菱形阻滯和小針刀松解法,有效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解除肌肉痙攣,改善患者局部血液迴圈,促進炎症介質的吸收,使病人在初次治療後即可明顯緩解疼痛。

2、運用電針配合神燈、溫針灸及推拿等綜合的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療效顯著。

3、使用火針加拔火罐治療膝關節滑膜炎,充分發揮了火針“取遠痹”“利關節”的特長,療效高,療程短。

4、膝關節損傷多因氣滯血瘀,影響經絡迴圈,針刺能行氣血、通經絡、利關節,起到緩

西醫療法

1、膝關節滑膜炎的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有口服藥物、局部注射藥物、關節腔沖洗、手術等方法。

2、運用超短波配合 10% 碘離子導入治療膝關節滑膜炎患者療效明顯,藥物在物理能作用下遞次呈現波浪狀被推入病變部位,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促進局部營養代謝,加強局部炎症的吸收,改善症狀。

3、採用關節腔注射臭氧配合蠟療綜合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使臭氧的作用迅速、完全,並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有利於炎症滲出的吸收,繼而消腫止痛。

4、在高頻超聲引導穿刺抽液及注射玻璃硫酸鈉治療膝關節滑膜炎,針對病變部位的用藥,能更好地促使膝關節滑膜炎滑膜病變組織修復。

5、在關節鏡下採用射頻消融術治療本病,具有痛苦小、切口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症較少、易於患者接受等明顯優點,在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6、 在關節鏡下行滑膜全切術,通過關節鏡技術能徹底切除膝關節滑膜,創傷小,能最大程度的恢復膝關節功能。

滑膜炎

中西醫結合療法

中醫辨證施治結合西醫抗生素、手術等多手段治療膝關節滑膜炎,可以克服單純使用中醫或西醫治療的不足,從而達到兩種治法的協同作用,不僅縮短療程,還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因此被廣泛使用,療效肯定。

1、以鎮痛消炎合劑( 7% 利多卡因 10 mL、加強的松龍2. 5 mL、維生素 B12 1 mg) 注射關節腔,同時配合中藥熏洗( 伸筋草 30 g,透骨草 30 g,海桐皮 30 g,秦艽 15 g,紅花 15 g,桃仁 15 g,蘇木 15 g,牛膝 15 g 等) ,有效地消除了關節滑膜炎症,改善了滑膜的微循環,從而達到了舒筋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2、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應用內服滑膜湯( 伸筋草、薏苡仁、炒薏苡仁各 50 g,忍冬藤、絡石 藤 各30 g,淫羊藿、威靈仙、蒼術、川芎、白芍、徐長卿各 20 g,黃柏12 g,川牛膝 15 g,甘草 6 g) ,配合關節腔注射注入消炎液( 0. 9% 氯化鈉溶液 5mL、甲氨喋呤針 0. 1g 混勻,抽取 0. 5mL,再加入曲安奈德注射液 10 mg) ,具有消炎止痛、減少滲出、抑制積液生成的作用。

3、採用關節穿刺,5 -FU 注射,聯合內服中藥蠲痹湯( 蒼術 20 g,薏苡仁 30 g,澤蘭15 g,醋沒藥 15 g,牛膝 15 g,茯苓 15 g,防己 10 g,紅花 15 g,土鼈蟲 10 g,赤芍 20 g,生地黃 15 g,千年健 10 g,地楓皮10 g,威靈仙 15 g,雞血藤 20 g 加減) ,外敷舒筋通痹袋( 艾葉15 g,急性子 10 g,醋沒藥 15 g,五加皮 15 g,蘇木 10 g,土茯苓 15 g,花椒 10 g,牛膝 15 g,伸筋草 20 g,制草烏 10 g,透骨草 20 g,海桐皮 15 g) ,使損傷的關節滑膜得以修復,加速關節積液吸收並消除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4、行關節穿刺,抽取積液,注射 2% 利多卡因及 5 mL 硫酸慶大黴素 8 萬 U,在此基礎上內服中藥( 薏苡仁 25 g,連翹15 g,半夏、蠶砂、茯苓各 10 g,防己、白芍各 12 g,川芎、當歸各 5 g) ,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有效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

5、在關節鏡術後內服四妙散加減( 黃柏 20 g,蒼術15 g,牛膝 15 g,薏苡仁 30 g) ,療效確切,對患者膝關節疼痛、屈伸功能,積液指標改善明顯。

膝關節滑膜炎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多局限於膝關節滑膜炎的西醫治療主要有口服藥物( 抗生素等) 、局部注射藥物( 玻璃酸鈉等) 、手術等方法。

膝關節滑膜炎積水

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總結,中醫藥在本病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療法、方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外敷膏藥、中藥熏洗、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本病。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同時配合西醫的臨床治療,中西結合,標本兼治,相得益彰。在療效顯著的同時,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