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記住鄉愁,為清水河打call!——寫在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見證清水河》播出之際

感謝您關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活力清水河”關注我們。

記住鄉愁,為清水河打call!

—— 寫在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

《見證.清水河》播出之際

文/段曉超

大型人文紀錄片《見證·清水河》就要在央視播出了,這是清水河縣文化宣傳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也是我的一個心願。

掛職清水河,一年的時間裡,走遍清水河的山山水水,與清水河結下深厚情誼。

見證

從年初開始醞釀,到將近10個月的策劃、籌備、拍攝製作,創作的過程中不斷認識清水河、發現清水河,這部片子,傾注了我和央視工作團隊對清水河深深的熱愛。

記述清水河跌宕起伏的歷史,

展現清水河獨有的文化氣韻,紀錄清水河淳樸的百姓生活,折射千百年來縣鄉社會變遷,這是最初創意的出發點。

鄉愁

到最後,我們把它歸結為一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什麼是鄉愁?如果鄉愁是一種味道,應該是家鄉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從小養成的口味很難改變,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代代相傳,舌尖上的鄉愁,不僅是味蕾的記憶,更是文化的延續、身份的認同、情感的共鳴。《見證·清水河》上篇名為《鄉情永延》,以“清水河美食”為主線,著力挖掘的是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千年延續的情緣。

清水河地理位置特殊,神奇的北緯40度線穿縣而過,長城黃河在此握手,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在此交界,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此融合,孕育出一道獨特的飲食風景線。

拍攝之初,我們就明確要以田園抒情詩般的風格來表現清水河人民依山而作,逐水而居,日出日落,穿越四季。

文化

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努力挖掘美食背後的人物、故事與情感,因為我們堅信,舌尖上的鄉愁,食物是表,情感是裡,浸潤在食物和情感裡的文化是魂。

當燉黃河鯉魚、燉羊肉、素糕、油炸糕、凍海紅、蓧面宴等一道道經典美食琳琅滿目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觀眾在為這些美食而食指大動的同時,一定會記住那個黃河上的漁夫、那個有著300多年傳統的廟會、那個大口啃羊肉的孩子、那個帶著孩子樹下採摘海紅果的媽媽、那些從城裡回來幫忙收秋的孩子,那個一生只為做一碗好面的小麵館老闆……

《見證·清水河》中我最喜歡的一段鏡頭,不是關於美食的鏡頭,而是中秋節城裡的孩子回到老家幫老人幹農活的那一段。夕陽下,老人帶著一群孩子在綠色的山坡上挖土豆,金色的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灑在腳下的土地上,孩子們挖寶般的從土裡刨出大大小小的土豆,大人們古銅色的臉上帶著汗珠翻整土地,一個孩子從山坡上歡快地往下奔跑,帶起泥土飛揚。這一段鏡頭,我們特意做了升格處理,加上了一段抒情的音樂。那一刻,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個孩子,感受著人與土地、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密切的聯繫,感受著樸實、勤勞、智慧的歡樂,這才是我們關於鄉愁的味蕾記憶中最難忘和最動人的那部分。

美好

正如我們在片尾寫的那樣:“這樣的日子,這樣的深情,一如緩緩流淌的黃河,一如站了千年的長城,一如缺了又圓的明月,始終裝在生活裡,裝在人們的心裡,延續千年,從未中斷。時光向前,四季輪轉。清水河歷經無數歷史的淬煉而走到今天。我們覺得她是那樣的親切而相識,因為她就是我們自己,一個歷經苦難始終嚮往美好、創造美好的自己。”

《見證·清水河》播出之際,正是清水河“兩會”勝利閉幕之時。走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未來五年,清水河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生活在清水河2859平方公里上的14萬多人民,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一定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住鄉愁

我愛清水河,我以《見證.清水河》為清水河打call!

作者簡介

段曉超,中央電視臺12頻道綜合部部長 ,中共清水河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

友情提醒

CCTⅤ-12大型紀錄片《見證·清水河》即將播出。首播,週五(8日),22:33。重播,週六1:31 6:00。下集播出時間,首播,週五(16日),22:33。重播,週六(17日)1:31 6:00。

從小養成的口味很難改變,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代代相傳,舌尖上的鄉愁,不僅是味蕾的記憶,更是文化的延續、身份的認同、情感的共鳴。《見證·清水河》上篇名為《鄉情永延》,以“清水河美食”為主線,著力挖掘的是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千年延續的情緣。

清水河地理位置特殊,神奇的北緯40度線穿縣而過,長城黃河在此握手,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在此交界,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此融合,孕育出一道獨特的飲食風景線。

拍攝之初,我們就明確要以田園抒情詩般的風格來表現清水河人民依山而作,逐水而居,日出日落,穿越四季。

文化

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努力挖掘美食背後的人物、故事與情感,因為我們堅信,舌尖上的鄉愁,食物是表,情感是裡,浸潤在食物和情感裡的文化是魂。

當燉黃河鯉魚、燉羊肉、素糕、油炸糕、凍海紅、蓧面宴等一道道經典美食琳琅滿目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觀眾在為這些美食而食指大動的同時,一定會記住那個黃河上的漁夫、那個有著300多年傳統的廟會、那個大口啃羊肉的孩子、那個帶著孩子樹下採摘海紅果的媽媽、那些從城裡回來幫忙收秋的孩子,那個一生只為做一碗好面的小麵館老闆……

《見證·清水河》中我最喜歡的一段鏡頭,不是關於美食的鏡頭,而是中秋節城裡的孩子回到老家幫老人幹農活的那一段。夕陽下,老人帶著一群孩子在綠色的山坡上挖土豆,金色的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灑在腳下的土地上,孩子們挖寶般的從土裡刨出大大小小的土豆,大人們古銅色的臉上帶著汗珠翻整土地,一個孩子從山坡上歡快地往下奔跑,帶起泥土飛揚。這一段鏡頭,我們特意做了升格處理,加上了一段抒情的音樂。那一刻,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個孩子,感受著人與土地、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密切的聯繫,感受著樸實、勤勞、智慧的歡樂,這才是我們關於鄉愁的味蕾記憶中最難忘和最動人的那部分。

美好

正如我們在片尾寫的那樣:“這樣的日子,這樣的深情,一如緩緩流淌的黃河,一如站了千年的長城,一如缺了又圓的明月,始終裝在生活裡,裝在人們的心裡,延續千年,從未中斷。時光向前,四季輪轉。清水河歷經無數歷史的淬煉而走到今天。我們覺得她是那樣的親切而相識,因為她就是我們自己,一個歷經苦難始終嚮往美好、創造美好的自己。”

《見證·清水河》播出之際,正是清水河“兩會”勝利閉幕之時。走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未來五年,清水河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生活在清水河2859平方公里上的14萬多人民,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一定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住鄉愁

我愛清水河,我以《見證.清水河》為清水河打call!

作者簡介

段曉超,中央電視臺12頻道綜合部部長 ,中共清水河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

友情提醒

CCTⅤ-12大型紀錄片《見證·清水河》即將播出。首播,週五(8日),22:33。重播,週六1:31 6:00。下集播出時間,首播,週五(16日),22:33。重播,週六(17日)1:31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