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怎麼評價袁世凱?袁世凱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在近代史上,袁世凱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有人佩服他,有人唾駡他,總的來說還是唾駡的比較多。筆者對袁世凱是持欣賞態度的,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一下袁世凱的一生功過,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若有不同看法,歡迎討論哦。

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和員警部隊

從1895年起,袁世凱在清廷的任命下進入天津小站,開始了他的練兵之旅。雖然張之洞也在南方編練了新軍,但是都被革命的人滲漏成了沙子,就結果而言,不論手腕還是魄力都是袁世凱更勝一籌。

袁世凱以當時的德國軍隊為範本,親自主持制定了新軍的招募、訓練、組織、軍官制度,並且大力引進西方的先進武器裝備,建成了北洋新軍,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同時袁世凱在練軍的過程中也深深為這支軍隊打下了他的烙印。至於說這支軍隊有多強,看下他的陣容就知道了: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等。
可以說後來的軍閥們有一大半都出自於此。

1901年,晚清政府和列強簽訂了《辛丑合約》,完後清廷尷尬的發現按照條約,中國軍隊不得在天津城內駐紮。然而天津作為京畿守輔之地,又怎能不駐軍。慈禧發愁啊,但是誰都不敢去觸洋人的眉頭,在一些人的操控下,

這個難題被扔到了正在練軍的袁世凱頭上。當袁世凱接到命令的這一刻,清政府、他的政敵、以及列強們全都把目光聚集到他的身上,想看看這個被稱為是“李鴻章的繼承者”的人物會怎麼在不觸動條約的情況下解決這件事。三個月後,一支為數1500人,身著黑色制服的年輕部隊進入了天津城,袁世凱揮舞著馬鞭對外界說:“看看,這可不是軍隊啊,這是員警。”北洋新軍搖身一變變成了員警,
這也是中國第一支員警部隊。一時間列強嘆服,外國人稱天津為“世界上擁有最好的員警制度的城市”。

雖然受到了內外的一致稱讚,但是相必這時袁世凱的內心恐怕充滿了苦澀吧,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駐軍卻還得採用這種取巧的方式,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

都知道詹天佑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是袁世凱排除各勢力阻撓,

護送詹天佑成為鐵路總設計師,並且籌錢支持了這條鐵路的修建。相比孫先生的十萬英里鐵路規劃,袁世凱明顯更為務實。除此外,在袁世凱就任總統期間,國內新開的工廠達4000多座,各類民族資本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實行了籌公債、整稅收、辦銀行、通金融、改幣制等一系列措施。

在袁世凱施政幾年後,中央財政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萬元。

寧可不練軍,也要推廣教育

在袁世凱的推動下,中國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得以廢除。在他的主持下,男女可以同校,採用新式教科書;學制分為大學、中學、高等小學和初等小學。後來哪怕財政不足,袁世凱寧可壓縮軍隊,也要推廣全部免費的新式學校。在那個時候,袁世凱幾乎可以說是孤軍奮戰。

袁:“國家之繁榮昌盛,實系于國民之品德、知識和體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準,必得強化公民教育”

二十一條

袁世凱被人最為詬病的就是二十一條的簽訂,然則換任何一個人在袁世凱的位子上恐怕不能比他做的更好了。斡旋百余天后,袁通過洩露條約內容等等方法最終也只是簽訂了條約內對中國損害最小的部分,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不是說說的,是血淋漓的現實。袁世凱終其一生在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從未有過後退,在西姆拉會議上,袁世凱政府的表現就可見一窺了。胡適曾說:“這場談判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袁:“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內政,如第五號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故權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後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希望‘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

最後一句“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令人讀來唏噓不已。

稱帝敗筆

1915年12月,在各方“勢力”的推舉下,袁世凱勉為其難接受了皇帝之尊號,準備成立中華帝國,這不得不說真的是袁世凱一生最大的敗筆。雖然當時的列強中有不少國家實行的也是帝制,但是滿清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哪怕這是一個“不允許親王、郡王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采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不戴皇冠,不穿龍袍,搞個百官見面會還偷偷摸摸”的皇帝。

1916年3月份袁世凱被迫取消帝位,6月6日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死前寫下一句:“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說不得是譏諷還是祝願。不論如何,袁世凱終歸是稱帝了,這是他一生的恥辱和敗筆,當然拿現在的眼光去看那個時代也只是馬後炮,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複雜多變的,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只能說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

在袁世凱施政幾年後,中央財政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萬元。

寧可不練軍,也要推廣教育

在袁世凱的推動下,中國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得以廢除。在他的主持下,男女可以同校,採用新式教科書;學制分為大學、中學、高等小學和初等小學。後來哪怕財政不足,袁世凱寧可壓縮軍隊,也要推廣全部免費的新式學校。在那個時候,袁世凱幾乎可以說是孤軍奮戰。

袁:“國家之繁榮昌盛,實系于國民之品德、知識和體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準,必得強化公民教育”

二十一條

袁世凱被人最為詬病的就是二十一條的簽訂,然則換任何一個人在袁世凱的位子上恐怕不能比他做的更好了。斡旋百余天后,袁通過洩露條約內容等等方法最終也只是簽訂了條約內對中國損害最小的部分,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不是說說的,是血淋漓的現實。袁世凱終其一生在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從未有過後退,在西姆拉會議上,袁世凱政府的表現就可見一窺了。胡適曾說:“這場談判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袁:“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內政,如第五號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故權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後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希望‘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

最後一句“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令人讀來唏噓不已。

稱帝敗筆

1915年12月,在各方“勢力”的推舉下,袁世凱勉為其難接受了皇帝之尊號,準備成立中華帝國,這不得不說真的是袁世凱一生最大的敗筆。雖然當時的列強中有不少國家實行的也是帝制,但是滿清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哪怕這是一個“不允許親王、郡王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采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不戴皇冠,不穿龍袍,搞個百官見面會還偷偷摸摸”的皇帝。

1916年3月份袁世凱被迫取消帝位,6月6日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死前寫下一句:“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說不得是譏諷還是祝願。不論如何,袁世凱終歸是稱帝了,這是他一生的恥辱和敗筆,當然拿現在的眼光去看那個時代也只是馬後炮,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複雜多變的,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只能說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