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借名買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借名買房”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有的是因為購房人受到貸款審批條件、或者限購等政策法規的影響,借用親朋好友的名義購房;有的則是通過“借名”行為,獲得一些專屬性的福利,

比如說特殊折扣等等。確實“借名購房”這種行為給受政策影響難以購房的購房者提供了一種購房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購房者的支出。不過,往往風險也就隱藏在看似很平常的過程當中,“借名買房”本身也隱藏著巨大的法律風險,處理不當,很有可能面臨“錢房兩空”的困境。

圖片源於網路

從實踐當中發生的案件來看,借用他人名義購房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情況當作:

1.名義產權人違約風險

古語有雲:“人心難測。”房產作為一種特殊的財產,在法律層面上採取登記確權制度,也就是說產權證書上面記載的權利人往往就會被認定為房產的所有權人。如果名義產權人(被借名買房的人,非實際購房者)反悔,

而實際出資購房人又不能充分證明雙方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和支付購房款的事實,要想取得房屋產權或收回購房款就會很困難。

2.銀行解除或者撤銷貸款合同的風險

3.房產被查封拍賣的風險

正如1所提到的,名義購房人作為產權登記人,從名義產權人領取房產證,到將房屋產權過戶給實際購房人的這段時間,如果名義產權人對他人負有到期不能清償的債務,

或存在離婚糾紛,則房產很有可能被作為名義購房人的財產,從而被司法機關查封或拍賣。

4.名義購房人的信用風險

如果名義購房人違背誠信原則,擅自將該房產出售,如果第三人的行為被認定成善意取得,那麼,實際出資的購房人就可能無法追回該房產。

5.借名買房合同無效的風險

“借名買房”的風險較大,有房屋代持人自身的道德風險,也有房屋代持人的外部債務風險,

同時最大的風險是借名人不一定能順利成為該房屋的所有權人,取得物權,故謹慎考慮是否採取該種形式購房,另如果已經採取借名購房方式購置房屋的,在出現風險之前,建議考慮以其他妥善的辦法提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