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英雄不是奮勇殺敵的比利,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電影的片尾字幕的感謝名單一播完,我簡直是落荒而逃地跑出了放映廳。

還好,不是很尷尬,片尾字幕一放出來放映廳人就陸陸續續走☆禁☆光了,收3D眼睛的小哥端著筐子站過道裡看得我有點臉紅,估計他也正琢磨著我看的又不是《奇異博士》,跟MCU這種彩蛋還下雙黃的電影不一樣, 擱著坐這麼久等幹什麼呢,說不定還正好還耽誤他下班,看完電影正好是飯點。

對啊,這片子和漫威電影宇宙差別比十個地球到阿斯加德都遠,

我坐在電影院到黑屏的原因也不複雜,就倆:

第一,看完片尾名單是對優秀作品的尊重

第二,看完有點懵,呼吸被悶住了,緩緩

緩過來了,倉皇而逃。

出了電影院正好刷到一篇豆瓣熱評,評價道這是“史上最喪的一次觀影體驗”,

太對了!我一陣激動,最後卻打個寒顫似的讓激動在心裡抖了抖。感覺像是濕灰色的天重得像鉛似的壓過海面,你眼睜睜地看著它吞噬過來,嚴絲合縫。汪洋大海試圖翻湧出巨大浪花,但卻只是一股一股陰仄仄地在深處湧動,我是船上等著暴風雨來的人。

比利也是,他等那場中場戰事的到來。

“意義”

看完電影腦子裡這兩個字死活都解不開,成了一個巨大的疑團在腦海裡盤旋不去。

它太重大,太蒼涼了,直挺挺地貫穿你的生命,高出生命,穿越生死。生死就是一件事的一個瞬間,探尋意義卻是隱匿在人性深處的需求,他就像最可怖的獸,趴伏在深處望著你,藏匿在庸庸碌碌的日子裡。可它出現時,帶來的不是痛苦,是無可奈何,它比痛苦難受多了,它能否定一切,包括生死,你無處可逃。 心臟緊繃繃地皺出了紋,被悶得瞪圓眼睛,
看著它從生命的深處的血肉裡被一點點逼出來。

越是不斷接近,越會被生命的虛無嚇住,妄圖倉皇遁匿。

其實是徒勞,四面皆路,哪條路能帶你從生活的籠套裡逃出生天。

電影開場就跟我們講述了結局,比利林恩因為意外被丟棄在戰場上的廢棄攝像機錄下了自己救回班長“蘑菇”的場景而成了舉國英雄,

他所在的B班一時間成為舉國熱點,眾人敬仰的戰士。B班一早集合的時候,和印象中的軍人形象簡直是天壤之別,高矮不齊排開來,有德州來的白人小夥子,亞裔二等兵楊,形容舉止還帶著稚氣的黑人少年,在一起大聲吵嚷著開下流玩笑。

比利起初上戰場的原因也不是志在報國,他姐姐毀容後,她的未婚夫離她而去,比利把他未婚夫的車砸了稀巴爛,為了避免進監獄,他選擇了入伍。在空蕩蕩的還在施工的場館裡,酒保向比利和他的戰友說著自己打算也去服役,因為政府會給家裡補貼六千美金。也正是那家在施工的場館,僅僅是一個黃金看臺位置的購買權。就有富豪將幾萬美金毫不眨眼地擲進來。

“I don’t get them.”

“They don’t get you either, Billy.”

沒有那份錄影帶的公佈,誰也不知道比利林恩的存在,他就是社會機器上一顆普通不過的螺絲,一個普通人,沒有英雄。

就是士兵。

-2014年的資料顯示,洛杉磯全縣無家可歸老兵人數約為4618人,占全縣無家可歸人口的11.7%。

-每3名從海外行動中歸國的美軍士兵,便有1人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2014年,有7400名老兵自殺,平均每天約有22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老兵面臨嚴重的心理問題,有約14萬人因犯罪入獄。自從美國開啟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以來,

在美國國內,有軍人捲入的殺人案件猛增了將近90%。

-美國退伍老兵中有430萬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9·11”之後退伍的老兵約1/3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人數達到120萬。

-最年輕的18~24歲退伍軍人人數約有32萬,失業率為30%左右,比其他同年齡人高出約三倍,

-目前美國擁有超過230萬曾參加過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的退伍軍人。在有約六分之一人存在創傷後應激障礙或抑鬱症,約達34萬人。

-如今仍有約4萬美國退伍老兵每天都睡在街頭

軍人不是英雄,他是一種職業。

是戰場上埋葬掉的生命和汗津津的生活。

那麼什麼是英雄?

在前線,電影裡那顆很有禪意的大樹下,班長“蘑菇”語重心長地向比利轉播他那些“因果業報”之類的“封建迷信”思想,他說話的時候,太陽潑辣地照在地面,沙色的天,沙色的牆,一切被太陽曬得發白。他們坐在巨大的樹蔭下,比利勾著嘴笑著說:“在我們德州可不信這個神”,唇紅齒白的少年把手裡的槍擦得發亮。

蘑菇微笑著,眼裡閃著平和的光:“做事不一定要為了國家,為了上帝,要找到一個,超越自己的浩大信仰。”

他們就是鳥,死的那一天,就是他們落地的日子。

“欲望使人深受束縛,如果那一槍要開,早開了。 ”

所以他們註定身穿迷彩站在這裡,這是關於到來的答案。

那麼離開呢?

“一群人來表揚你這輩子最慘的一天,這感覺很奇怪。”

比利和啦啦隊員在後臺簇著眉頭說著,女孩子亮晶晶的眼睛裡閃著關切的波紋,“噢,比利,很多人都經歷過。”她也輕輕簇起眉頭,仿佛感同身受地娓娓說道:“人生仍曾如此黑暗,我們以為所有的光都熄滅了,但光明始終存在,我們只要把門打開一個小縫,陽光就會照進來,發現了嗎?”她好像懂很多似的,天使的面孔講出這些話也不能遮掩這蒼白無力。隨後他們接吻,這樣算不算是一種表揚。

還是舊故事,英雄美人,觀眾都喜歡也買帳,B班的臨時經紀人說道。

他是英雄,是每個人心裡的英雄。

比利回家的時候,親人開心地迎接他時說:“鄰居都向我們打聽你,感覺我們也成了名人了。”

父母不能理解戰場炮火的現實,體育場裡不停來向他表示感謝和仰慕的民眾,他經過的場邊人們故作莊重地向他敬禮,也有嘴賤的平民和蠻橫的藍領向他們表示不屑,好萊塢吝嗇地只肯施捨,收穫的愛情披著榮譽的外殼。

記者問他有過這種,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榮獲的和敵人近身搏鬥的經歷有什麼感受。

“榮譽?我一點也不想要這種榮譽。”

“生死關頭,我哪有時間來體會感受。”

比利離開時對啦啦隊員說:“我真想帶著你私奔。”

“你可是受勳的英雄,你總得回去的啊。”天使面孔的少女說著,臉上有一瞬間的呆滯和躊躇,她怕自己押錯了人,她只想套住一個英雄來為自己履歷添彩,卻無意和一個落跑士兵摻什麼關聯。

“我開玩笑呢。”比利笑笑,抽身離開。

你從小被教育說要忠於的國家,將你作為政治遊戲的棋子;你保衛的人民,冷漠而自持地站在高地鄙夷你;假裝理解你的人,看到的是你的勳章和獎牌;你們的性命,在好萊塢精明的商人那裡,就值幾千美元。與你關聯的一切都充滿了自私和欲望,人們推崇你,卻只去看自己想要的。

你只是演出上的點綴,被偶然推到舞臺中央的提線木偶,人群自我滿足的安慰劑。你存在的價值的演出上漫天炸裂的煙花沒有區別,他們需要的不是精神偶像和力量,他們只是需要的有東西去安慰自己貧瘠的人生。

可怎麼辦呢,正是他們定義了你的一切,你的人生,你的戰爭。

影片最後他們坐在加長的賓利車裡,比利恍惚間看到了蘑菇,仿佛還是在無垠沙漠上,顛簸的越野車裡。

“你來了。”

“我來了。”

回到,真正屬於我的地方去。

美國不屬於我,美國精神根基裡的英雄力量跟我沒關係,去他的英雄,

回到被我需要的地方去,我的兄弟需要我,

回到我的戰爭,那才是我的生活。

那裡有我的兄弟,回到我真正被需要的地方去。

被需要,才是真正的活著。

戰場可能不是什麼揮灑青春的好地方,可在那裡我是為了自己活著,熱血在湧動,心臟在跳動,我寧肯在烈日曝曬下匍匐前進,也不願在燈火通明的舞臺上做一隻木偶。

我是一隻,飛翔至死的鳥。

“快離開這鬼地方!”“帶我回家!”“讓我去打仗吧!”“回咱的老巢去!”

“我愛你。”像打仗前蘑菇對著每個人說的話一樣,比利環視著每個人笑著說。

比利是英雄,他最終打贏的戰爭,是他的人生。

原來最終,烏合之眾還是定義不了你的一切。

這個電影我最喜歡的鏡頭不是比利在演出奏響國歌時熱淚盈眶的場面,而是他一次次溫和又謙遜的笑,眉宇間的釋然疏朗。

比利把他未婚夫的車砸了稀巴爛,為了避免進監獄,他選擇了入伍。在空蕩蕩的還在施工的場館裡,酒保向比利和他的戰友說著自己打算也去服役,因為政府會給家裡補貼六千美金。也正是那家在施工的場館,僅僅是一個黃金看臺位置的購買權。就有富豪將幾萬美金毫不眨眼地擲進來。

“I don’t get them.”

“They don’t get you either, Billy.”

沒有那份錄影帶的公佈,誰也不知道比利林恩的存在,他就是社會機器上一顆普通不過的螺絲,一個普通人,沒有英雄。

就是士兵。

-2014年的資料顯示,洛杉磯全縣無家可歸老兵人數約為4618人,占全縣無家可歸人口的11.7%。

-每3名從海外行動中歸國的美軍士兵,便有1人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2014年,有7400名老兵自殺,平均每天約有22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老兵面臨嚴重的心理問題,有約14萬人因犯罪入獄。自從美國開啟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以來,

在美國國內,有軍人捲入的殺人案件猛增了將近90%。

-美國退伍老兵中有430萬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9·11”之後退伍的老兵約1/3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人數達到120萬。

-最年輕的18~24歲退伍軍人人數約有32萬,失業率為30%左右,比其他同年齡人高出約三倍,

-目前美國擁有超過230萬曾參加過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的退伍軍人。在有約六分之一人存在創傷後應激障礙或抑鬱症,約達34萬人。

-如今仍有約4萬美國退伍老兵每天都睡在街頭

軍人不是英雄,他是一種職業。

是戰場上埋葬掉的生命和汗津津的生活。

那麼什麼是英雄?

在前線,電影裡那顆很有禪意的大樹下,班長“蘑菇”語重心長地向比利轉播他那些“因果業報”之類的“封建迷信”思想,他說話的時候,太陽潑辣地照在地面,沙色的天,沙色的牆,一切被太陽曬得發白。他們坐在巨大的樹蔭下,比利勾著嘴笑著說:“在我們德州可不信這個神”,唇紅齒白的少年把手裡的槍擦得發亮。

蘑菇微笑著,眼裡閃著平和的光:“做事不一定要為了國家,為了上帝,要找到一個,超越自己的浩大信仰。”

他們就是鳥,死的那一天,就是他們落地的日子。

“欲望使人深受束縛,如果那一槍要開,早開了。 ”

所以他們註定身穿迷彩站在這裡,這是關於到來的答案。

那麼離開呢?

“一群人來表揚你這輩子最慘的一天,這感覺很奇怪。”

比利和啦啦隊員在後臺簇著眉頭說著,女孩子亮晶晶的眼睛裡閃著關切的波紋,“噢,比利,很多人都經歷過。”她也輕輕簇起眉頭,仿佛感同身受地娓娓說道:“人生仍曾如此黑暗,我們以為所有的光都熄滅了,但光明始終存在,我們只要把門打開一個小縫,陽光就會照進來,發現了嗎?”她好像懂很多似的,天使的面孔講出這些話也不能遮掩這蒼白無力。隨後他們接吻,這樣算不算是一種表揚。

還是舊故事,英雄美人,觀眾都喜歡也買帳,B班的臨時經紀人說道。

他是英雄,是每個人心裡的英雄。

比利回家的時候,親人開心地迎接他時說:“鄰居都向我們打聽你,感覺我們也成了名人了。”

父母不能理解戰場炮火的現實,體育場裡不停來向他表示感謝和仰慕的民眾,他經過的場邊人們故作莊重地向他敬禮,也有嘴賤的平民和蠻橫的藍領向他們表示不屑,好萊塢吝嗇地只肯施捨,收穫的愛情披著榮譽的外殼。

記者問他有過這種,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榮獲的和敵人近身搏鬥的經歷有什麼感受。

“榮譽?我一點也不想要這種榮譽。”

“生死關頭,我哪有時間來體會感受。”

比利離開時對啦啦隊員說:“我真想帶著你私奔。”

“你可是受勳的英雄,你總得回去的啊。”天使面孔的少女說著,臉上有一瞬間的呆滯和躊躇,她怕自己押錯了人,她只想套住一個英雄來為自己履歷添彩,卻無意和一個落跑士兵摻什麼關聯。

“我開玩笑呢。”比利笑笑,抽身離開。

你從小被教育說要忠於的國家,將你作為政治遊戲的棋子;你保衛的人民,冷漠而自持地站在高地鄙夷你;假裝理解你的人,看到的是你的勳章和獎牌;你們的性命,在好萊塢精明的商人那裡,就值幾千美元。與你關聯的一切都充滿了自私和欲望,人們推崇你,卻只去看自己想要的。

你只是演出上的點綴,被偶然推到舞臺中央的提線木偶,人群自我滿足的安慰劑。你存在的價值的演出上漫天炸裂的煙花沒有區別,他們需要的不是精神偶像和力量,他們只是需要的有東西去安慰自己貧瘠的人生。

可怎麼辦呢,正是他們定義了你的一切,你的人生,你的戰爭。

影片最後他們坐在加長的賓利車裡,比利恍惚間看到了蘑菇,仿佛還是在無垠沙漠上,顛簸的越野車裡。

“你來了。”

“我來了。”

回到,真正屬於我的地方去。

美國不屬於我,美國精神根基裡的英雄力量跟我沒關係,去他的英雄,

回到被我需要的地方去,我的兄弟需要我,

回到我的戰爭,那才是我的生活。

那裡有我的兄弟,回到我真正被需要的地方去。

被需要,才是真正的活著。

戰場可能不是什麼揮灑青春的好地方,可在那裡我是為了自己活著,熱血在湧動,心臟在跳動,我寧肯在烈日曝曬下匍匐前進,也不願在燈火通明的舞臺上做一隻木偶。

我是一隻,飛翔至死的鳥。

“快離開這鬼地方!”“帶我回家!”“讓我去打仗吧!”“回咱的老巢去!”

“我愛你。”像打仗前蘑菇對著每個人說的話一樣,比利環視著每個人笑著說。

比利是英雄,他最終打贏的戰爭,是他的人生。

原來最終,烏合之眾還是定義不了你的一切。

這個電影我最喜歡的鏡頭不是比利在演出奏響國歌時熱淚盈眶的場面,而是他一次次溫和又謙遜的笑,眉宇間的釋然疏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