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越秀|“護湧小衛士”現身廣九火車紀念園,助力乾淨整潔城市環境

前天上午,上百名志願者與20個親子家庭聚集在白雲街廣九鐵路紀念園,到場的小朋友都收到了一份“神秘聘書”;最後大部隊又分成兩隊又沿著東濠湧、新河浦湧邊“巡邏”,人手一個垃圾袋,

走過的河湧邊變得乾乾淨淨。

他們究竟在做什麼呢?

原來,為慶祝第32個國際志願者日,並迎接2017廣州《財富》論壇,越秀區開展護湧志願服務行動,由共青團越秀區委員會主辦的廣州首個“親子護湧志願服務體驗日”活動在廣九鐵路紀念園舉行。現場開設了護湧志願服務小課堂、主題志願服務集市等,還特別設有親子護湧志願服務體驗,20個親子家庭在東濠湧、新河浦沿線參與護湧志願服務。

活動現場。

護湧志願者正式“上崗”,治湧、護湧、愛湧齊參與

據介紹,越秀區在教育系統和各個街道分別組建了由“黨員隊員少先隊員+社工+志願者+市民”組成的越秀區護湧志願服務隊,計畫每週開展一次集體巡查、每月開展一輪志願者護湧分享交流會、每季度開展一次親子體驗活動等,

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到河湧的治理和保護中來。

主辦方為“越秀區護湧志願服務總隊”授旗。

聘請親子家庭成為越秀區護湧志願家庭,參與“治湧、護湧、愛湧”行動,廣泛宣傳護河治湧。

現場組成19支越秀區護湧志願服務分隊,“護湧小衛士”又怎麼少得了我們熱情能幹的白雲街小分隊呢?

那麼作為志願者和普通市民——

我們應該怎麼參與到日常的護湧行動中來呢?

環保專業志願者老師在護湧志願服務小課堂上,對護湧志願者們進行護湧培訓,教用先進有效的方式科學護湧:

“如果我們平時發現一些河湧污染問題、垃圾問題,可以拍照記錄下時間、地點、問題情況,上傳到一個叫‘廣州治水’的微信公眾平臺,通知相關部門去處理。”

活動現場還分別設置了環保、水環境、垃圾分類、河湧保護等6大環保主題攤位,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向小朋友們講解越秀本土的河湧文化以及河湧治理、河湧污染防治等相關知識。

一家大細齊上陣,“掃淨”河湧邊垃圾

啟動儀式後,20個親子家庭分別沿著東濠湧和新河浦湧參與“隨手撿”“隨手拍”“隨手護”志願巡湧活動利用“1位小孩影響6位家長”的影響力,將良好的護湧氛圍延伸到更多人中去。小志願者們人手一個垃圾袋,將河湧邊、花壇裡的垃圾清理得乾乾淨淨,相當賣力。

小志願者們認真傾聽河長制介紹。

認真清理湧邊垃圾的小志願者。不怕髒不怕累!

忍不住給你們點100個贊!

(圖片來自圖片來自越秀區親子護湧志願服務群)

(圖片來自越秀區親子護湧志願服務群)

“我覺得河湧好靚啊!”在清澈的湧水旁嬉戲的小志願者們。

(圖片來自越秀區親子護湧志願服務群)

全場年齡最小的一位“小小護湧志願者”,和爸爸媽媽哥哥一家四口齊齊出動參與護湧行動,真是棒棒的!

小e在現場遇到了一群大沙頭小學1年級的小志願者們,他們非常賣力地參與到清潔河湧環境的活動中來。家長劉女士平時熱衷於和小孩一起參與環保公益活動,今天也不例外:“多參與像今天這種環保活動,可以讓小孩從小培養環保意識,也能讓他樹立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感吧。”

“平時也經常教育他不要亂扔垃圾,通過今天的實踐身體力行,加強小孩的環保意識,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另一位家長陳女士說道。

我是最美護湧志願者,保護河湧,從我做起!

環保志願精神最美

如果你有關於治湧護湧、

環境保護的經歷與心得,

歡迎在下面的留言區

與我們分享~

【圖文記者 巫穎】

【編輯 楊杏萍】

一家大細齊上陣,“掃淨”河湧邊垃圾

啟動儀式後,20個親子家庭分別沿著東濠湧和新河浦湧參與“隨手撿”“隨手拍”“隨手護”志願巡湧活動利用“1位小孩影響6位家長”的影響力,將良好的護湧氛圍延伸到更多人中去。小志願者們人手一個垃圾袋,將河湧邊、花壇裡的垃圾清理得乾乾淨淨,相當賣力。

小志願者們認真傾聽河長制介紹。

認真清理湧邊垃圾的小志願者。不怕髒不怕累!

忍不住給你們點100個贊!

(圖片來自圖片來自越秀區親子護湧志願服務群)

(圖片來自越秀區親子護湧志願服務群)

“我覺得河湧好靚啊!”在清澈的湧水旁嬉戲的小志願者們。

(圖片來自越秀區親子護湧志願服務群)

全場年齡最小的一位“小小護湧志願者”,和爸爸媽媽哥哥一家四口齊齊出動參與護湧行動,真是棒棒的!

小e在現場遇到了一群大沙頭小學1年級的小志願者們,他們非常賣力地參與到清潔河湧環境的活動中來。家長劉女士平時熱衷於和小孩一起參與環保公益活動,今天也不例外:“多參與像今天這種環保活動,可以讓小孩從小培養環保意識,也能讓他樹立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感吧。”

“平時也經常教育他不要亂扔垃圾,通過今天的實踐身體力行,加強小孩的環保意識,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另一位家長陳女士說道。

我是最美護湧志願者,保護河湧,從我做起!

環保志願精神最美

如果你有關於治湧護湧、

環境保護的經歷與心得,

歡迎在下面的留言區

與我們分享~

【圖文記者 巫穎】

【編輯 楊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