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萌“外交官”:萌物熊貓征服世界之路

它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動物明星;

它們無論是呆坐不動,

或者悶頭猛吃,抑或倒頭大睡,都能火力全開的萌翻你;

它們紅遍全球,男女老幼都是這些“萌萌噠小團子”的“洋粉絲”…

沒錯,它們就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但是在2011年數量少至333只,幸而經過這幾年的繁育保護,數量已經升至約2000只,向著脫離"瀕危動物"的良好趨勢發展。

大熊貓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不僅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與保護,

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並且深受外國人民的喜愛。

熊貓作為中國形象大使,國家多次向邦交友好國贈送過大熊貓,作為和平、友好、交流的信物,“熊貓外交”真是惹人喜愛。

中國的“熊貓外交”已有上千年歷史。

早在西元685年,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熊貓和70張毛皮。

大熊貓真正作為最高規格國禮始於1941年,宋美齡向美國贈送一對大熊貓以示對其救濟中國難民的謝意,這是中國現代歷史上首次“熊貓外交”。

此後,國民黨政府于1946年向英國政府贈送一隻大熊貓。

1936年至1945年,中國國民政府向西方國家贈送了14只熊貓。

1941年,蔣介石、宋氏姐妹和國民黨諸多高官正式向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捐獻的一對熊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于1946年向英國政府贈送了大熊貓一隻,正式開始了大熊貓作為國禮出國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熊貓去處更是反映了當時的中國外交政策:在向蘇聯一邊倒的1950年代,中國向蘇聯贈送了兩隻熊貓;在1960年代,熊貓受到冷落,除了向朝鮮贈送之外,

沒有向任何其他國家贈送。到了中美關係解凍的1970年代,熊貓突然在西方走紅,美國(1972年)、日本(1972年)、法國(1973年)、英國(1974年)、西德(1974年)、墨西哥(1975年)和西班牙(1978年)相繼獲贈大熊貓。

超萌外交官”名單:

1957年,“平平”成為第一隻作為國禮送出的大熊貓來到蘇聯,象徵著當時中國與蘇聯老大哥之間的深厚感情。

1959年,大熊貓“安安”作為“平平”的配偶,被贈送給蘇聯。

1966年,莫斯科動物園,大批遊客觀賞大熊貓。

1965-1980年,朝鮮相繼獲贈5只大熊貓。熊貓“一號”、“二號”、“淩淩”、“三星”和“丹丹”相繼前往朝鮮。

1972年,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友誼大使贈送給美國。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蘭蘭”和“康康”兩隻大熊貓被贈予日本。

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大熊貓“黎黎”和“燕燕”落戶巴黎文森動物園。

1974年9月14日,大熊貓“佳佳”和“晶晶”抵達英國倫敦動物園。

1975年9月10日,大熊貓“貝貝”和“迎迎”作為中墨友誼使者來到墨西哥城的查普特佩克動物園。

1978年,卡洛斯一世國王第一次訪華時,中國政府贈送西班牙一對大熊貓“強強”和“紹紹”

1980年11月5日,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親自來北京迎接大熊貓“寶寶”和“天天”,一起踏上了西柏林的紅地毯

1980年和1982年,大熊貓“歡歡”和“飛飛”也相繼“出使”日本。

從“和平特使”到“商務參贊”再到“科研交流大使”

1982年,為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號召,中國停止了向外國無償贈送大熊貓的做法。

1984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大熊貓租借方案,從前想得到大熊貓的國家可以採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花錢請大熊貓到當地的動物園進行巡展,大熊貓從“和平特使”變身為“商務參贊”。

1994年,大熊貓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國。這樣的合作方式,人力、物力更加充足,利於對大熊貓進行更為全面的研究。

“熊貓是它們所在的國與中國的紐帶,熊貓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在兩國建交45周年紀念日誕生這兩隻熊貓寶寶,是一個美好而奇妙的巧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有評論指出,中國從一開始贈送大熊貓,到後來租借合作研究,正好是中國外交逐步走向自信和成熟的過程的一個縮影。

西方媒體稱,“熊貓外交”已成為中國行使軟實力的一種方式,中國正通過租借熊貓來獲得世界的認可。“他們將這種瀕危的珍貴動物交給這個國家,此舉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兩國正在建立一種新的聯繫”。

“熊貓外交”還伴隨著貿易影響力而來。在歐盟中,比利時是中國第六大交易夥伴,2012年中比雙邊貿易額達263億美元。比利時首相迪呂波說:“對我們的經濟、商業,以及科學和文化來往而言,這(大熊貓到來)真是一件重大事情。”

西方媒體稱,隨著中國將大熊貓外交提升至全新的高度,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蘭蘭”和“康康”兩隻大熊貓被贈予日本。

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大熊貓“黎黎”和“燕燕”落戶巴黎文森動物園。

1974年9月14日,大熊貓“佳佳”和“晶晶”抵達英國倫敦動物園。

1975年9月10日,大熊貓“貝貝”和“迎迎”作為中墨友誼使者來到墨西哥城的查普特佩克動物園。

1978年,卡洛斯一世國王第一次訪華時,中國政府贈送西班牙一對大熊貓“強強”和“紹紹”

1980年11月5日,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親自來北京迎接大熊貓“寶寶”和“天天”,一起踏上了西柏林的紅地毯

1980年和1982年,大熊貓“歡歡”和“飛飛”也相繼“出使”日本。

從“和平特使”到“商務參贊”再到“科研交流大使”

1982年,為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號召,中國停止了向外國無償贈送大熊貓的做法。

1984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大熊貓租借方案,從前想得到大熊貓的國家可以採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花錢請大熊貓到當地的動物園進行巡展,大熊貓從“和平特使”變身為“商務參贊”。

1994年,大熊貓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國。這樣的合作方式,人力、物力更加充足,利於對大熊貓進行更為全面的研究。

“熊貓是它們所在的國與中國的紐帶,熊貓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在兩國建交45周年紀念日誕生這兩隻熊貓寶寶,是一個美好而奇妙的巧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有評論指出,中國從一開始贈送大熊貓,到後來租借合作研究,正好是中國外交逐步走向自信和成熟的過程的一個縮影。

西方媒體稱,“熊貓外交”已成為中國行使軟實力的一種方式,中國正通過租借熊貓來獲得世界的認可。“他們將這種瀕危的珍貴動物交給這個國家,此舉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兩國正在建立一種新的聯繫”。

“熊貓外交”還伴隨著貿易影響力而來。在歐盟中,比利時是中國第六大交易夥伴,2012年中比雙邊貿易額達263億美元。比利時首相迪呂波說:“對我們的經濟、商業,以及科學和文化來往而言,這(大熊貓到來)真是一件重大事情。”

西方媒體稱,隨著中國將大熊貓外交提升至全新的高度,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