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在土地流轉上分一杯羹?這些資訊你不可不知!

很多人抱怨種地不賺錢,年輕一代不想種地,老一代也不願再種。如今土地撂荒現象在農村,特別是山區十分常見。因此國家開始提倡土地流轉,農民收租金,把土地流轉給專業的規模種植大戶,

自己可以去打工或者做生意,獲得更多的收入。

眼看就要進入2018年了,如果想在土地流轉上分一杯羹,那這些資訊你不可不知。

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維護農民權益,必須堅持“農民自願”的原則。土地是農民生產與生活賴以生存的基礎,要充分尊重農民的選擇,絕不可以用強制的辦法迫使農民離開土地。

堅持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土地同其他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原則。

一是要有合理的土地流轉制度,二是要有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空間。

必須堅持“保護耕地”的原則。保護農業耕地資源是保證農產品供給最近本的條件,必須保證在不改變耕地用途的前提下實現土地流轉。

堅持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的原則。

土地流轉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轉土地的四至、坐落、面積、品質等級;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轉方式;流轉土地的用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流轉合同到期後地上附著物及相關設施的處理;違約責任。

如何避免矛盾糾紛,合法規範流轉?

土地流轉中常見的矛盾糾紛有四種:因政策變化引起的矛盾糾紛、土地性質改變引發的矛盾糾紛、集體土地流轉收益不均產生的矛盾糾紛、農民工返鄉引發的土地糾紛。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而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既然村集體以家庭為一個單位發包,按成員數平等分配土地面積,那麼,農戶內部各成員實際上是按份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就要把握好對權益共有人的利益保護,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尤其要做好對土地主體確認,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相關規定,作為村集體土地的流轉要嚴格遵循相關法定程式。同時,在進行土地流轉時要簽訂合理且有效的合同,相關權利和義務、流轉時間、地塊面積、流轉租金、原承包戶和承租者等要素都要十分明確。

土地流轉後種糧補貼歸誰?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

流轉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截留、扣繳。

種糧補貼的對象是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即“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

大多數情況下,無論補貼歸誰,最有利者還是擁地農民。對擁地農民來說,補貼給了我,土地流轉金便可以給你下調一些,你非得要補貼,土地流轉金便提高一些。只需要在土地流轉前把事情說明白便可。當然還需要寫在協定當中,避免降低了土地流轉金,擁地農民拿不到補貼或提高流轉金,種植大戶拿不到補貼的現象發生。

土地流轉的程式是什麼?看下圖!!!

只需要在土地流轉前把事情說明白便可。當然還需要寫在協定當中,避免降低了土地流轉金,擁地農民拿不到補貼或提高流轉金,種植大戶拿不到補貼的現象發生。

土地流轉的程式是什麼?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