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奮力開創賓縣經濟社會發展新時代

國家級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

香爐山風景區

賓西開發區

以園區建設為牽動 做強工業壯實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闡述:“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賓縣著力突出國家級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龍頭地位,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支撐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轉方式調結構,全力推動轉型升級、二次創業。2017年1—9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26.2億元,同比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162.4億元,同比增長4.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賓西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58.9億元,同比增長3.3%;稅收3.3億元,同比增長13.4%。

明定位興產業。明晰產業定位,找准新路,聚焦發力,確定了“一主二副、一區三園”的產業發展定位,即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

包裝、光電材料為副主導產業,以三個產業為基礎,打造農副產品加工、現代包裝、新材料研發製造三個產業園,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速度規模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

抓招商擴總量。堅持圍繞主導產業招大引強,突出引進稅源型、科技型、支撐型、拉動型、環保型的大專案、好專案。今年,已引進香港雷天溫斯頓稀土鋰動力電池、中材靜脈產業園等產業專案30個,

計畫總投資15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

建項目優增量。堅持一個專案一套專班一個領導,實行全生命週期包立項、包審批、包征拆、包開工、包建設、包服務的“六包”推進機制,力促項目快速落地建設、儘早投產達效。重點推進了原味堂調料品、浩澤豆業等投資2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26個,截至9月末,完成投資16.8億元,占計畫投資的99%。其中,奧瑞德氧化鋯陶瓷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1.7億元,

生產多色系納米氧化鋯陶瓷手機蓋板,成為華為、小米等企業手機部件供應商。

促創新增動力。著力打造創業創新平臺,與中關村合作建設了中關村哈東產業園孵化基地,已有入孵企業12家,成為賓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載體。特別是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美國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計畫總投資1億元,建設甲骨文軟體人才實訓基地、IT生態鏈企業孵化中心和區域性研發銷售中心等,並將其在東北三省的新增客戶結算業務逐漸轉入新建公司運營,有力推動創新發展。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 做優農業顯特色

永和菜業千棟蔬菜大棚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賓縣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突出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

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圍繞“北菜南銷基地縣”建設,著力打造蔬菜、肉牛、食用菌、烤煙特色縣。全縣發展蔬菜6.7萬畝、“三莓”1.1萬畝,其中,永和蔬菜基地投資1.1億元,發展設施蔬菜4000畝、露地蔬菜4500畝,辟建了全省最大的千畝番茄園區,番茄等耐儲運蔬菜遠銷至杭州、義烏、寧波等大城市,預計全年銷售收入達到9000萬元,成為全省重點扶持的蔬菜生產基地、重要的“北菜南銷”基地;高泰食品公司建設種植基地2.85萬畝,形成了“三莓”、有機蔬菜等果蔬生產加工產業鏈,產品遠銷歐盟、俄羅斯、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烤煙種植面積3.1萬畝,實現產值9800萬元,特別是引進投資4.98億元的煙葉複烤項目,建成達產後年可處理原煙45萬擔,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稅金2000萬元;同步引進了投資3000萬元的牡丹江煙草科學研究所賓西試驗場項目,兩個專案建成後,將建立起科研、種植、複烤一條龍的烤煙產業體系,推動烤煙產業提質增效。

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充分發揮寒地黑土優勢,不斷擴大中高端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努力建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目前,全縣認證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74萬畝,歐盟有機產品種植基地2.1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76個;賓西牛肉榮獲國家馳名商標,居仁大米獲批地理標識。同時,積極推廣“互聯網+”等行銷模式,建設中國牛肉交易網、人民農商網、置糧網等縣內電商平臺12個。前三季度,全縣電商線上交易額達到9896萬元,努力實現既“種得好”又“銷得好”。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著力培育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目前,全縣具備一定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05個,帶動農戶近4.8萬戶,經營土地86萬畝,促進了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以全域旅遊為目標 做大旅遊育支柱

英傑之秋

二龍湖

英傑雪地溫泉

二龍山秋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賓縣堅持把旅遊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充分發揮都市近郊優勢,整合挖掘山林、湖泊、濕地、溫泉、冰雪等優質資源,努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旅遊勝地,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突出規劃引領。聘請北京巔峰智業旅遊規劃院編制旅遊總體規劃、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規劃和二龍山景區概念性規劃,著力打造二龍山休閒度假、長壽山運動健身、香爐山自然體驗、英傑養生康體等一批旅遊品牌,推動單一的“景區”模式向“全域”模式拓展。

打造景區景點。在改造升級二龍山、香爐山、長壽山、英傑等景區基礎上,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推進旅遊產業,提升旅遊業整體層次。英傑風景區與國家一級企業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著力打造高品質綜合性旅遊勝地;引進廣西天昌投資有限公司,計畫總投資75億元,推進大頂山旅遊項目,建設國際抗衰老中心、養老基地、遊艇俱樂部、兒童樂園等板塊,打造濱江旅遊新亮點;積極與中國機器人運動工作委員會對接,謀劃引進投資120億元的機器人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專案,擬建設陸地、航空、水上運動3個國家級職業俱樂部,屆時可舉辦相關國家和世界賽事,引進世界匠人學院、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等。

強化宣傳行銷。建立旅遊聯盟機制,實施景區聯合包裝,捆綁宣傳,積極參加中國旅遊日、東北文化旅遊博覽會等活動,努力擴大賓縣旅遊品牌知名度。前三季度,各景區已接待遊客18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億元。

以改善民生為根本 維護穩定促和諧

賓西肉業生豬生產線

高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賓縣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牢牢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不斷加大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力度,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以來,全縣民生支出達到31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1.6%。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自加壓力,採取積極措施,在聚焦難點、破解問題中推進脫貧工作。從住房、醫療、教育、保險、金融、民政救助6個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了具有賓縣特點的21項扶貧政策。特別是針對因病致貧這個突出問題,把新農合報銷、民政救助、商業保險、醫院減免有效整合,打出醫療保障組合拳,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縣內醫院住院只承擔起付線,不承擔其他醫療費用。目前,已有1530人次享受到醫療保障政策,減輕醫療負擔953萬元。同時,因戶制宜、因人施策,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畜禽養殖、特色種植、林下經濟等致富專案,採取帶地入社、畜禽托養、訂單回收等方式,努力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切實增加人民福祉。大力實施飲水安全、住房安居等工程,切實解決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深入推進城鎮建設改造,實施主城區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美化等“五化”工程,開展交通秩序、老舊社區等8項專項整治,全面創優城市環境。著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哈同公路、英傑景區沿線兩條美麗鄉村景觀帶,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強力推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檢查驗收,被列入“國家職成教育示範縣”創建單位。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體系得到健全。豐富群眾文體活動,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鑄城養和”及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活動1759場次,群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以從嚴治黨為統領 抓好党建強保障

長壽山吉華滑雪場雪道

長壽山風景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要堅持和加強党的全面領導,堅持党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党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不斷提高党的建設品質,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賓縣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放在首要位置,不斷強化管黨治黨意識,築牢管黨治黨責任,全面提高党的建設科學化水準,用良好的政治生態為全面振興發展保駕護航。

旗幟鮮明講政治。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健全完善經常性☆禁☆學習研討機制,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我省的兩次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風清氣正振士氣。全面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堅持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等制度,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推進黨內政治生活嚴肅化、經常化。牢固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加大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等一線培養選拔幹部的力度,真正把那些想幹願幹積極幹、能幹會幹上手就能幹的優秀幹部用起來,提升幹部隊伍精氣神。

持續優化轉作風。堅持把改進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聚焦“三個壞把式”“五個壞作風”和發展環境整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照省、市委提出的作風方面突出問題,進一步梳理出6大方面、30個問題,採取“四學四提升”“六查三清”“四評一公開”等措施,嚴厲查處“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用優良的工作作風推進賓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並將其在東北三省的新增客戶結算業務逐漸轉入新建公司運營,有力推動創新發展。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 做優農業顯特色

永和菜業千棟蔬菜大棚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賓縣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突出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

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圍繞“北菜南銷基地縣”建設,著力打造蔬菜、肉牛、食用菌、烤煙特色縣。全縣發展蔬菜6.7萬畝、“三莓”1.1萬畝,其中,永和蔬菜基地投資1.1億元,發展設施蔬菜4000畝、露地蔬菜4500畝,辟建了全省最大的千畝番茄園區,番茄等耐儲運蔬菜遠銷至杭州、義烏、寧波等大城市,預計全年銷售收入達到9000萬元,成為全省重點扶持的蔬菜生產基地、重要的“北菜南銷”基地;高泰食品公司建設種植基地2.85萬畝,形成了“三莓”、有機蔬菜等果蔬生產加工產業鏈,產品遠銷歐盟、俄羅斯、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烤煙種植面積3.1萬畝,實現產值9800萬元,特別是引進投資4.98億元的煙葉複烤項目,建成達產後年可處理原煙45萬擔,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稅金2000萬元;同步引進了投資3000萬元的牡丹江煙草科學研究所賓西試驗場項目,兩個專案建成後,將建立起科研、種植、複烤一條龍的烤煙產業體系,推動烤煙產業提質增效。

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充分發揮寒地黑土優勢,不斷擴大中高端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努力建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目前,全縣認證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74萬畝,歐盟有機產品種植基地2.1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76個;賓西牛肉榮獲國家馳名商標,居仁大米獲批地理標識。同時,積極推廣“互聯網+”等行銷模式,建設中國牛肉交易網、人民農商網、置糧網等縣內電商平臺12個。前三季度,全縣電商線上交易額達到9896萬元,努力實現既“種得好”又“銷得好”。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著力培育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目前,全縣具備一定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05個,帶動農戶近4.8萬戶,經營土地86萬畝,促進了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以全域旅遊為目標 做大旅遊育支柱

英傑之秋

二龍湖

英傑雪地溫泉

二龍山秋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賓縣堅持把旅遊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充分發揮都市近郊優勢,整合挖掘山林、湖泊、濕地、溫泉、冰雪等優質資源,努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旅遊勝地,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突出規劃引領。聘請北京巔峰智業旅遊規劃院編制旅遊總體規劃、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規劃和二龍山景區概念性規劃,著力打造二龍山休閒度假、長壽山運動健身、香爐山自然體驗、英傑養生康體等一批旅遊品牌,推動單一的“景區”模式向“全域”模式拓展。

打造景區景點。在改造升級二龍山、香爐山、長壽山、英傑等景區基礎上,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推進旅遊產業,提升旅遊業整體層次。英傑風景區與國家一級企業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著力打造高品質綜合性旅遊勝地;引進廣西天昌投資有限公司,計畫總投資75億元,推進大頂山旅遊項目,建設國際抗衰老中心、養老基地、遊艇俱樂部、兒童樂園等板塊,打造濱江旅遊新亮點;積極與中國機器人運動工作委員會對接,謀劃引進投資120億元的機器人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專案,擬建設陸地、航空、水上運動3個國家級職業俱樂部,屆時可舉辦相關國家和世界賽事,引進世界匠人學院、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等。

強化宣傳行銷。建立旅遊聯盟機制,實施景區聯合包裝,捆綁宣傳,積極參加中國旅遊日、東北文化旅遊博覽會等活動,努力擴大賓縣旅遊品牌知名度。前三季度,各景區已接待遊客18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億元。

以改善民生為根本 維護穩定促和諧

賓西肉業生豬生產線

高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賓縣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牢牢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不斷加大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力度,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以來,全縣民生支出達到31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1.6%。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自加壓力,採取積極措施,在聚焦難點、破解問題中推進脫貧工作。從住房、醫療、教育、保險、金融、民政救助6個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了具有賓縣特點的21項扶貧政策。特別是針對因病致貧這個突出問題,把新農合報銷、民政救助、商業保險、醫院減免有效整合,打出醫療保障組合拳,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縣內醫院住院只承擔起付線,不承擔其他醫療費用。目前,已有1530人次享受到醫療保障政策,減輕醫療負擔953萬元。同時,因戶制宜、因人施策,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畜禽養殖、特色種植、林下經濟等致富專案,採取帶地入社、畜禽托養、訂單回收等方式,努力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切實增加人民福祉。大力實施飲水安全、住房安居等工程,切實解決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深入推進城鎮建設改造,實施主城區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美化等“五化”工程,開展交通秩序、老舊社區等8項專項整治,全面創優城市環境。著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哈同公路、英傑景區沿線兩條美麗鄉村景觀帶,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強力推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檢查驗收,被列入“國家職成教育示範縣”創建單位。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體系得到健全。豐富群眾文體活動,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鑄城養和”及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活動1759場次,群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以從嚴治黨為統領 抓好党建強保障

長壽山吉華滑雪場雪道

長壽山風景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要堅持和加強党的全面領導,堅持党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党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不斷提高党的建設品質,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賓縣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放在首要位置,不斷強化管黨治黨意識,築牢管黨治黨責任,全面提高党的建設科學化水準,用良好的政治生態為全面振興發展保駕護航。

旗幟鮮明講政治。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健全完善經常性☆禁☆學習研討機制,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我省的兩次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風清氣正振士氣。全面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堅持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等制度,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推進黨內政治生活嚴肅化、經常化。牢固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加大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等一線培養選拔幹部的力度,真正把那些想幹願幹積極幹、能幹會幹上手就能幹的優秀幹部用起來,提升幹部隊伍精氣神。

持續優化轉作風。堅持把改進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聚焦“三個壞把式”“五個壞作風”和發展環境整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照省、市委提出的作風方面突出問題,進一步梳理出6大方面、30個問題,採取“四學四提升”“六查三清”“四評一公開”等措施,嚴厲查處“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用優良的工作作風推進賓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