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州 | 胡赳小吃有三大暗器,你都試過嗎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食飯”、“食酒”、“食茶”。八大菜系裡的閩菜說的就是福州菜,可見飲食這一路在福州的分量自然不輕。提起閩菜第一個總能想到佛跳牆這種大菜,但就像烤鴨雖然登得大雅之堂,

卻不是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食物。在福州,五花八門的“小食”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在我這個外人看來,福建飲食裡最吸引人的部分在閩南三角(嗯,竟然不是沙縣……),即泉州、漳州和廈門。“古早味”的豐富和混雜似乎遠遠超越了福州小吃。比起擁有沙茶、醋肉、薑母鴨的閩南,福州的飲食風格似乎更加保守和傳統,更加偏向於清淡一派。

有一種或許不夠恰當的感覺,閩南的飲食體系和潮汕有些共通之處,而福州則更像廣州尊重食物的本味。就我個人而言,有一些小吃還算喜歡,比如魚丸、鍋邊糊,但也有一些的確因為口味差異太大吃不來,比如鰻魚皮、鯊魚湯、豬血化……真可謂福州小吃的三大暗器啊!問了身邊幾個小夥伴,喜歡吃辣的地方基本上都不太能hold住福州小吃,雖然我是北京人,但在福州的那幾天,

也真是一半歡喜一半憂。所以這篇福州小吃,寫的大概很不全面,因為從第一天吃到鰻魚皮起,整個人就好慫……

魚 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吃過福州的魚丸才覺得以前吃過的大概是摻了太多澱粉和香精的假魚丸吧……

▲ 福信魚丸

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是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麵包的豬肉餡,香啊。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我果真一吃到好的就想囤貨

福州吃魚丸的店太多了,最有名的是永和魚丸,

雖然非常遊客化,但據說味道還可以。最後去了福信魚丸,這家的魚丸吃了兩次,大概能排進我最喜歡的福州小吃前三名。魚丸店一般也有其他的魚小吃,比如魚骨湯、魚皮湯、魚滑之類的。這幾樣可以去青年會魚丸和江南紅魚湯,種類都非常豐富。

▲ 江南紅魚湯,各種魚皮看起來有點怕 @知乎江虹

我猜福信的魚丸是鰻魚做的,因為同時也賣鰻魚皮湯。嗯……說到鰻魚皮湯就有點意思了。湯是淡淡的,魚皮應該是裹了紅薯粉或澱粉漿,滑且腥。喝到的第一口就讓我想起了英國的黑暗料理鰻魚凍。正好,鰻魚凍沒有皮,鰻魚皮沒有肉,吃到的那天又是七夕,鰻魚皮和鰻魚凍就像一對失散多年的黑CP,終於在我的味覺深處相會了……

▲黑暗料理界的兩口子

在哪吃

福信魚丸

青年會魚丸

江南紅魚湯

肉 燕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福州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最早見到肉燕以為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最外面的皮還是面做的。而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知道的時候簡直瞠目結舌,因為燕皮看起來真的沒法跟肉聯繫在一起。

▲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福州的老字型大小同利肉燕有賣燕皮,市民可以買回家自己包餡,晾乾的燕皮可以貯存一年不壞。肉燕細品起來比想像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在福州好像就一直在跟“膩”作鬥爭)

同利肉燕有好多家分店,我在三坊七巷那家吃的,雖然味道應該都是一樣的,但是環境感覺

不太好,用一次性的紙碗裝,價格也比外面貴一點。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在其他店吃吧。

在哪吃

同利肉燕

鍋 邊 糊

▲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啦,魷魚啦、海蠣啦之類的,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 忘記了是什麼炸物,一進門有很多種選擇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讓我想起了北京的疙瘩湯,都是那種有點稀溜溜,不知不覺能抱著吃一大碗的食物,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我在三坊七巷附近一家叫安泰拾錦鍋邊吃的,店裡有幾種檔次可供選擇,10元的那種料就挺豐富啦,記得配個海蠣餅或蝦酥喲。還有一家吳記拾錦鍋邊老店離得也不遠,據說也不錯。

在哪吃

安泰拾錦鍋邊

吳記拾錦鍋邊老店

木 金 肉 丸

▲ 看起來有點奇特的木金肉丸

這家的肉丸很有特色,在三坊七巷的主街上挨著永和魚丸。本來以為肉丸肯定是鹹的,結果卻有點像甜品。聞起來很神奇,應該是多種食材複合的味道,反正我用鼻子能識別出來的味道是紅棗。木金肉丸真正有意思的是口感,彈彈滑滑,很有嚼勁,裡面是芝麻、紅糖和肉做成的餡。肉的成分其實很少,叫肉丸有點障人耳目,更像一種很有意思的甜品小吃,算個驚喜。個頭不大,但多吃幾個的話可能會有點膩哦。

在哪吃

木金肉丸

元 宵

在福州,元宵和湯圓有著非常清晰的界限。元宵特指肉餡的,湯圓才是甜餡的。老福州似乎特別鍾情於元宵,街頭巷尾也能看見賣的。

▲ 在福州,元宵是肉餡,湯圓是甜餡

我因為在福州待的時間有限,最後沒能去成耳聾伯元宵(總覺得它跟後面寫到的沒牙伯花生湯配一對)。想試試肉餡元宵的可以去這家,很多人推薦,皮子軟糯、肉餡是用醬油調的,鮮得hin。感覺福州人是真喜歡肉餡做的食物呀。

在哪吃

耳聾伯元宵

拌 面 扁 肉

很多外省人認識拌面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福州街頭也很常見。尤其是早上,拌面和扁肉的組合簡直就像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湯一樣是當地人的首選。

▲ 拌面加扁肉,一份最常見的福州早餐

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面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致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這一餐在離福信魚丸不遠的尚幹街拌面扁肉吃的,真是一頓舒心的早餐呀。個人感覺吃個拌面和扁肉不用特別找,整體水準都還可以,而且來福州之前八成你也吃過了嘛。

在哪吃

尚幹街拌面扁肉

拌 粉 幹

拌粉大抵有兩種,一種是細細的興化粉,一種是粗點的像湖南米粉那種粉幹,但是沒那麼韌。有兩家都可以,沈記粉幹和安平依傑拌粉幹。最後在安平依傑這家吃的,之前做攻略看到過,但貌似現在真真假假很多,在交通路正好看到一家,就進去試了下。

▲ 拌興化粉,還沒放作料

之前在南昌被拌粉饞的不行,所以也是滿心期待,要了一碗興化粉,結果和南昌的完全是兩碼事。南昌拌粉要放醬油、香油、蔥花、剁椒、蒜末、蘿蔔乾……真是很香呀!而福州的拌粉只有一碗光粉,除了一點蔥花沒有任何,所有的調料都放在桌子上要自己加。然而,調料的種類也非常有限,除了臭臭的魚露(福州叫蝦油),就是醋(顏色很淡,跟北方的醋完全兩回事,倒有點像果醋),還有胡椒粉。呃……這樣拌真的對嗎,直到吃完了還是非常懷疑。

▲ 羅漢肉

重點來了。吃拌粉幹一般要配個湯,要了沒聽說過的羅漢肉和……鯊魚湯。羅漢肉就是豬肝沿,肉質很耐嚼,夾雜著筋膜,但是感覺這個湯熬的太不走心了,全是浮沫,加上味道有點偏甜,所以基本上都沒喝下去;而鯊魚湯,為什麼會有鯊魚湯?!然而還是被老闆遊說著點了鯊魚湯。喝了一口,跟羅漢肉湯差不多甜膩,但是裹了澱粉的鯊魚肉就真的吃不下去了。快告訴我這不是真的鯊魚只是用來騙遊客的好嗎……吃鯊魚的店還不在少數,很多喝魚湯和吃魚丸的店離都有鯊魚湯。是不是廣東人把魚翅拿走以後,把鯊魚肉全丟給福建人了……

▲不願意再回首的鯊魚湯……

在哪吃

安平依傑拌粉幹

鹵 味

特意去兵俤粉幹滷味吃的,這家跟後面要寫的沒牙伯花生湯挨著,所以也不繞路,順道過來嘗一嘗。

▲ 這家滷味很全,也很入味

▲ 肥腸和牛肉

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都放在盤子裡擺在檯面上。看了半天,最後要了4根肥腸,一片牛肉。因為沒打算在店裡吃,所以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鹵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只是有點小貴,花了40塊,在物價普遍偏低的福州真是不便宜呀。

看到店門口的客人都是配著米粉吃的,這個搭配感覺很美味。來福州之前還聽朋友說,見過北方愛吃面的省份把白麵條盛出來直接當飯吃,配著點菜,有點匪夷所思,結果來福州就看到吃白米粉配滷味了。

在哪吃

兵俤粉幹滷味

燉 罐

福州人愛喝湯,燉罐必不可少。這次是去學軍盛記燉品總店吃的,也是高居老福州的推薦榜。

▲ 吃完了才看到新一輪燉罐出鍋了……

燉罐的食材五花八門,海鮮、烏雞、甲魚、牛羊肉、排骨、鴨腿、鴿子應有盡有。燉罐一個挨一個的碼放在蒸籠裡,現蒸現賣。中午去吃,人異常多。本來想點個燉品的,結果去的有點晚,只有豬腦這種了,於是就點了紅鱘飯和紅糟魚。

▲超值的紅鱘飯,只要15元,這個季節的可能更肥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呀,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心想這不是螃蟹嗎,為啥叫紅鱘呢。後來才搞明白,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福建這一帶的特產。紅鱘飯裡有半隻鱘,我去的8月份算不上特別肥,但是也還不錯了,這個季節去吃應該更美吧。飯也很香,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 紅糟魚

還有一個紅糟魚也很好吃。紅糟是紅麴米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福州人很喜歡用紅糟做菜,比如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炒小腸之類的,想著就應該很好吃。盛記的紅糟魚有淡淡的酒香,很入味,可以毫不猶豫的放到必吃list上!

最後,這家店真是物美價廉,紅鱘飯、紅糟魚加一個青菜才30多塊錢,結帳時簡直驚呆了。

在哪吃

學軍盛記燉品總店

撈 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福州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豆瓣醬不是四川的那種,沒有辣味。

▲ 豬血化

在福州吃清淡口味吃了好幾天,就說去吃豬血化吧,別吃清湯化了,結果又踩雷。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找來找去還是去了廣受好評的林依嫩名牌豬血化。這家真的很多人推薦,可是豬血化端上來聞著就覺得有點膩,嘗了一下又覺得有點甜,說不上來的感覺,和喝羅漢肉湯的那個甜有點像,而且有很重的豬油味,完全無法駕馭。個人感覺這真的是一種非常地方的小吃,就跟北京的炒肝兒一樣,非本地人不能駕馭。後來看到有人說,豬血化即便對福州人來說,也不是人見人愛的那種類型。

在哪吃

林依嫩名牌豬血化

牛排/牛肉店

牛排這種小吃本來是起源於泉州的,福州也有吃,但是看起來跟泉州的不太一樣。泉州的牛排是鹵的,有少量的鹵湯,而福州的牛排更像是牛排湯。福州人愛吃滑,從各種魚滑就能看出來,所以牛肉店裡自然也少不了牛滑了。

▲ 感覺福州的牛滑應該好吃過牛排

因為下一站就是泉州,所以我並沒在福州吃牛排,但是之前也搜集了一些資訊,一併放在這裡。老牌依強牛肉店算是比較老的店。牛排的湯比較淡,可以配小籠包吃;其他推薦還有鳳嬌小吃店和六建口牛排店,湯都是原湯,不會加味精那種,牛筋據說也不錯,可以自己查下資訊作為參考。

在哪吃

老牌依強牛肉店

鳳嬌小吃店

(在大眾點評上改成了“一傳十鳳嬌牛肉館”)

六建口牛排店

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閩菜

吃了好幾天小吃,有點想吃“正常的熱菜”了。這次沒有吃佛跳牆,因為之前在北京的閩菜館吃過,所以還是留著肚子多嘗了幾個沒吃過的菜。

第一家去了旺達小吃,說是小吃,其實排場真不小,是酒樓的規格,但是在本地人中的人氣也很高。

旺達小吃比較受好評的是荔枝肉和爆炒雙脆。荔枝肉作為閩菜的代表倒沒給我太大驚喜,有點像糖醋裡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如果炸的好的話,形似荔枝,菜裡還應該配有荸薺,但是在這家用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另一個爆炒雙脆就有點驚豔了。“雙脆”指的是海蜇皮和腰花,偏酸口。海蜇很大片,特別脆,腰花也沒腥臊味。

▲ 爆炒雙脆

▲ 把荸薺換成土豆的荔枝肉,不怎麼正宗

另一家去了老福洲徐記小吃,環境比旺達更隨意一點,沒那麼多拘束,也確實更偏向於小吃。

▲ 興化炒米粉是我吃到興化粉最好吃的做法啦

▲ 醉排骨,酸口的

點的幾個菜都還蠻好吃。興化炒米粉,終於找到興化米粉的正確打開方式了,加上小魷魚之類的海鮮炒特別香;醉排骨也是閩菜的一個特色,本來以為既然是“醉”一定是用了酒或酒糟,其實主要是醋,口味酸甜偏酸,在宴席上都應該是個挺有人氣的菜;

▲ 南煎肝

還有一個南煎肝也不錯,豬肝薄而嫩,醬汁很濃郁,比醉排骨搶的還快;最後還在這家吃了光餅夾糟肉。福州人一般過年過節會買光餅,平時吃一般都是夾東西的,雪裡蕻啊、米粉肉啊。其實覺得這種小吃在攤子上吃更好,可是一直沒碰見合適的,就在店裡點了兩個。糟肉有一點肥,味道比起之前吃過的紅糟魚沒有什麼競爭力。餅餅還是挺好吃的。

▲ 光餅夾糟肉,不過還是覺得小攤子上的更正宗

除了這兩家,蹄膀破店也是吃閩菜的一個選擇,遊客去的很多,但還是有不少當地人推薦,蹄髈作為招牌據說還不錯。這家的優勢是連鎖很多,不想跑腿的可以選擇。如果喜歡吃宵夜,不妨去王莊阿咪大排檔,人氣很高。

在哪吃

旺達小吃

老福洲徐記小吃

蹄膀破店

王莊阿咪大排檔

甜 品 及 飲 品

花生湯是福建很有代表性的一種甜品,最早起源於泉州,後來流傳到福建各地。之所以沒去廈門很出名的黃則和花生湯,就是因為在福州已經去沒牙伯花生湯吃過啦。這家小店在福州人盡皆知,除了花生湯還有芋泥、糯米飯、花生糕、藕糕這幾種常見的甜品。

▲ 沒牙伯花生湯只做這麼幾件小甜品,都很好吃

花生湯的湯色乳白,味道很清甜,裡面的花生酥而不爛,真的是沒牙伯都可以吃得動的那種,再配一塊花生糕,太完美啦。另一個比較驚豔的是芋泥,口感超!級!細!膩!芋頭搗爛加紅棗、白糖、豬油等輔料做成的甜品。在福州,即便是宴席上也可以作為壓軸甜品上桌。

▲ 酥而不爛的花生湯

▲ 芋泥

因為沒牙伯和上面寫到的兵俤粉幹滷味是鄰居,所以當時把滷味打包到這家來吃,看到有糯米飯就點了一份,很小的一碗,糯米應該選的很用心,粒粒分明但又有粘牙的香糯。看到鄰桌的大哥一份糯米飯一碗花生湯吃的好開心,而我們卻用糯米飯就著滷味吃……會不會招本地人的鄙視呀……

▲ 糯米飯

藕糕我個人也很喜歡,但是相比前面這些沒吃過的而言,藕糕的整體感覺有點像藕粉,雖然比普通藕粉輕盈、剔透的多,但是屬於味道不錯,而新鮮感差那麼一點的食物。

▲ 藕糕,跟藕粉的意思有點像

有福州本地特色的甜品店就去了這一家,吃的太全乎了,對其他家也就沒了念想。除此之外,還喝到了以前沒喝過的橄欖汁,街頭偶爾能看見在機器裡現打的那種,小鋪裡也有賣瓶裝的橄欖汁飲料,叫做“大世界橄欖汁”。橄欖是福州的特產,也是這個季節(秋天)的時令水果。橄欖汁的味道初入口有點酸澀,但是不一會兒等回甘上來以後,嗓子裡都是甜甜的。

在哪吃

沒牙伯花生湯

橄欖汁(瓶裝的【大世界橄欖汁】)

▼ 最後的一些tips

◎ 這不是個值得專門前往吃三天的城市,但是如果去泉州和廈門很有可能會在這裡中轉。中轉的話來逛逛三坊七巷,再挑幾家小吃就挺完美啦。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幾家是學軍盛記燉品總店、沒牙伯花生湯、福信魚丸、老福洲徐記小吃。

福州也稱【榕城】,最美的就是它的榕樹了:)

◎ 來福州肯定要去的地方就是三坊七巷,這裡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建築和諸多名人的故居,比如林則徐、冰心、林覺民等。三坊七巷裡也有很多福州小吃,比如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雖然不太推薦在這裡吃,因為比起其他店鋪三坊七巷要貴一點,而且難免遊客化,但是如果時間有限也不失為迅速瞭解福州的一個小視窗。

◎ 福州有一個金山寺有點意思,整個都坐落在水裡,要坐個小渡船過去。有點像金吉德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裡的場景。但是離市區有點遠,適合有閑瞎溜達。

◎ 福州周邊的地方,霞浦可以當天往返,攝影愛好者拗照片的好地方,海鮮也很多;莆田也可以去轉轉,小吃不少;再遠一點的泉州當天往返就有點趕了。順便說一句,北京的【莆田】餐廳可以吃到不少福州小吃,北京的小夥伴看饞了可以去順便拔個草喲,親測味道還不錯:)

這裡有一篇寫福州飲食和文化的文章,來自于一個福州人在公號下面的留言,因為我不是原創作者就不在豆瓣貼啦,感興趣的話可以查看連結:相距不到200公里,福州與閩南的飲食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更正一個錯誤,福州屬於閩東而非閩北)

▲黑暗料理界的兩口子

在哪吃

福信魚丸

青年會魚丸

江南紅魚湯

肉 燕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福州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最早見到肉燕以為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最外面的皮還是面做的。而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知道的時候簡直瞠目結舌,因為燕皮看起來真的沒法跟肉聯繫在一起。

▲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福州的老字型大小同利肉燕有賣燕皮,市民可以買回家自己包餡,晾乾的燕皮可以貯存一年不壞。肉燕細品起來比想像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在福州好像就一直在跟“膩”作鬥爭)

同利肉燕有好多家分店,我在三坊七巷那家吃的,雖然味道應該都是一樣的,但是環境感覺

不太好,用一次性的紙碗裝,價格也比外面貴一點。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在其他店吃吧。

在哪吃

同利肉燕

鍋 邊 糊

▲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啦,魷魚啦、海蠣啦之類的,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 忘記了是什麼炸物,一進門有很多種選擇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讓我想起了北京的疙瘩湯,都是那種有點稀溜溜,不知不覺能抱著吃一大碗的食物,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我在三坊七巷附近一家叫安泰拾錦鍋邊吃的,店裡有幾種檔次可供選擇,10元的那種料就挺豐富啦,記得配個海蠣餅或蝦酥喲。還有一家吳記拾錦鍋邊老店離得也不遠,據說也不錯。

在哪吃

安泰拾錦鍋邊

吳記拾錦鍋邊老店

木 金 肉 丸

▲ 看起來有點奇特的木金肉丸

這家的肉丸很有特色,在三坊七巷的主街上挨著永和魚丸。本來以為肉丸肯定是鹹的,結果卻有點像甜品。聞起來很神奇,應該是多種食材複合的味道,反正我用鼻子能識別出來的味道是紅棗。木金肉丸真正有意思的是口感,彈彈滑滑,很有嚼勁,裡面是芝麻、紅糖和肉做成的餡。肉的成分其實很少,叫肉丸有點障人耳目,更像一種很有意思的甜品小吃,算個驚喜。個頭不大,但多吃幾個的話可能會有點膩哦。

在哪吃

木金肉丸

元 宵

在福州,元宵和湯圓有著非常清晰的界限。元宵特指肉餡的,湯圓才是甜餡的。老福州似乎特別鍾情於元宵,街頭巷尾也能看見賣的。

▲ 在福州,元宵是肉餡,湯圓是甜餡

我因為在福州待的時間有限,最後沒能去成耳聾伯元宵(總覺得它跟後面寫到的沒牙伯花生湯配一對)。想試試肉餡元宵的可以去這家,很多人推薦,皮子軟糯、肉餡是用醬油調的,鮮得hin。感覺福州人是真喜歡肉餡做的食物呀。

在哪吃

耳聾伯元宵

拌 面 扁 肉

很多外省人認識拌面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福州街頭也很常見。尤其是早上,拌面和扁肉的組合簡直就像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湯一樣是當地人的首選。

▲ 拌面加扁肉,一份最常見的福州早餐

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面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致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這一餐在離福信魚丸不遠的尚幹街拌面扁肉吃的,真是一頓舒心的早餐呀。個人感覺吃個拌面和扁肉不用特別找,整體水準都還可以,而且來福州之前八成你也吃過了嘛。

在哪吃

尚幹街拌面扁肉

拌 粉 幹

拌粉大抵有兩種,一種是細細的興化粉,一種是粗點的像湖南米粉那種粉幹,但是沒那麼韌。有兩家都可以,沈記粉幹和安平依傑拌粉幹。最後在安平依傑這家吃的,之前做攻略看到過,但貌似現在真真假假很多,在交通路正好看到一家,就進去試了下。

▲ 拌興化粉,還沒放作料

之前在南昌被拌粉饞的不行,所以也是滿心期待,要了一碗興化粉,結果和南昌的完全是兩碼事。南昌拌粉要放醬油、香油、蔥花、剁椒、蒜末、蘿蔔乾……真是很香呀!而福州的拌粉只有一碗光粉,除了一點蔥花沒有任何,所有的調料都放在桌子上要自己加。然而,調料的種類也非常有限,除了臭臭的魚露(福州叫蝦油),就是醋(顏色很淡,跟北方的醋完全兩回事,倒有點像果醋),還有胡椒粉。呃……這樣拌真的對嗎,直到吃完了還是非常懷疑。

▲ 羅漢肉

重點來了。吃拌粉幹一般要配個湯,要了沒聽說過的羅漢肉和……鯊魚湯。羅漢肉就是豬肝沿,肉質很耐嚼,夾雜著筋膜,但是感覺這個湯熬的太不走心了,全是浮沫,加上味道有點偏甜,所以基本上都沒喝下去;而鯊魚湯,為什麼會有鯊魚湯?!然而還是被老闆遊說著點了鯊魚湯。喝了一口,跟羅漢肉湯差不多甜膩,但是裹了澱粉的鯊魚肉就真的吃不下去了。快告訴我這不是真的鯊魚只是用來騙遊客的好嗎……吃鯊魚的店還不在少數,很多喝魚湯和吃魚丸的店離都有鯊魚湯。是不是廣東人把魚翅拿走以後,把鯊魚肉全丟給福建人了……

▲不願意再回首的鯊魚湯……

在哪吃

安平依傑拌粉幹

鹵 味

特意去兵俤粉幹滷味吃的,這家跟後面要寫的沒牙伯花生湯挨著,所以也不繞路,順道過來嘗一嘗。

▲ 這家滷味很全,也很入味

▲ 肥腸和牛肉

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都放在盤子裡擺在檯面上。看了半天,最後要了4根肥腸,一片牛肉。因為沒打算在店裡吃,所以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鹵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只是有點小貴,花了40塊,在物價普遍偏低的福州真是不便宜呀。

看到店門口的客人都是配著米粉吃的,這個搭配感覺很美味。來福州之前還聽朋友說,見過北方愛吃面的省份把白麵條盛出來直接當飯吃,配著點菜,有點匪夷所思,結果來福州就看到吃白米粉配滷味了。

在哪吃

兵俤粉幹滷味

燉 罐

福州人愛喝湯,燉罐必不可少。這次是去學軍盛記燉品總店吃的,也是高居老福州的推薦榜。

▲ 吃完了才看到新一輪燉罐出鍋了……

燉罐的食材五花八門,海鮮、烏雞、甲魚、牛羊肉、排骨、鴨腿、鴿子應有盡有。燉罐一個挨一個的碼放在蒸籠裡,現蒸現賣。中午去吃,人異常多。本來想點個燉品的,結果去的有點晚,只有豬腦這種了,於是就點了紅鱘飯和紅糟魚。

▲超值的紅鱘飯,只要15元,這個季節的可能更肥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呀,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心想這不是螃蟹嗎,為啥叫紅鱘呢。後來才搞明白,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福建這一帶的特產。紅鱘飯裡有半隻鱘,我去的8月份算不上特別肥,但是也還不錯了,這個季節去吃應該更美吧。飯也很香,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 紅糟魚

還有一個紅糟魚也很好吃。紅糟是紅麴米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福州人很喜歡用紅糟做菜,比如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炒小腸之類的,想著就應該很好吃。盛記的紅糟魚有淡淡的酒香,很入味,可以毫不猶豫的放到必吃list上!

最後,這家店真是物美價廉,紅鱘飯、紅糟魚加一個青菜才30多塊錢,結帳時簡直驚呆了。

在哪吃

學軍盛記燉品總店

撈 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福州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豆瓣醬不是四川的那種,沒有辣味。

▲ 豬血化

在福州吃清淡口味吃了好幾天,就說去吃豬血化吧,別吃清湯化了,結果又踩雷。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找來找去還是去了廣受好評的林依嫩名牌豬血化。這家真的很多人推薦,可是豬血化端上來聞著就覺得有點膩,嘗了一下又覺得有點甜,說不上來的感覺,和喝羅漢肉湯的那個甜有點像,而且有很重的豬油味,完全無法駕馭。個人感覺這真的是一種非常地方的小吃,就跟北京的炒肝兒一樣,非本地人不能駕馭。後來看到有人說,豬血化即便對福州人來說,也不是人見人愛的那種類型。

在哪吃

林依嫩名牌豬血化

牛排/牛肉店

牛排這種小吃本來是起源於泉州的,福州也有吃,但是看起來跟泉州的不太一樣。泉州的牛排是鹵的,有少量的鹵湯,而福州的牛排更像是牛排湯。福州人愛吃滑,從各種魚滑就能看出來,所以牛肉店裡自然也少不了牛滑了。

▲ 感覺福州的牛滑應該好吃過牛排

因為下一站就是泉州,所以我並沒在福州吃牛排,但是之前也搜集了一些資訊,一併放在這裡。老牌依強牛肉店算是比較老的店。牛排的湯比較淡,可以配小籠包吃;其他推薦還有鳳嬌小吃店和六建口牛排店,湯都是原湯,不會加味精那種,牛筋據說也不錯,可以自己查下資訊作為參考。

在哪吃

老牌依強牛肉店

鳳嬌小吃店

(在大眾點評上改成了“一傳十鳳嬌牛肉館”)

六建口牛排店

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閩菜

吃了好幾天小吃,有點想吃“正常的熱菜”了。這次沒有吃佛跳牆,因為之前在北京的閩菜館吃過,所以還是留著肚子多嘗了幾個沒吃過的菜。

第一家去了旺達小吃,說是小吃,其實排場真不小,是酒樓的規格,但是在本地人中的人氣也很高。

旺達小吃比較受好評的是荔枝肉和爆炒雙脆。荔枝肉作為閩菜的代表倒沒給我太大驚喜,有點像糖醋裡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如果炸的好的話,形似荔枝,菜裡還應該配有荸薺,但是在這家用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另一個爆炒雙脆就有點驚豔了。“雙脆”指的是海蜇皮和腰花,偏酸口。海蜇很大片,特別脆,腰花也沒腥臊味。

▲ 爆炒雙脆

▲ 把荸薺換成土豆的荔枝肉,不怎麼正宗

另一家去了老福洲徐記小吃,環境比旺達更隨意一點,沒那麼多拘束,也確實更偏向於小吃。

▲ 興化炒米粉是我吃到興化粉最好吃的做法啦

▲ 醉排骨,酸口的

點的幾個菜都還蠻好吃。興化炒米粉,終於找到興化米粉的正確打開方式了,加上小魷魚之類的海鮮炒特別香;醉排骨也是閩菜的一個特色,本來以為既然是“醉”一定是用了酒或酒糟,其實主要是醋,口味酸甜偏酸,在宴席上都應該是個挺有人氣的菜;

▲ 南煎肝

還有一個南煎肝也不錯,豬肝薄而嫩,醬汁很濃郁,比醉排骨搶的還快;最後還在這家吃了光餅夾糟肉。福州人一般過年過節會買光餅,平時吃一般都是夾東西的,雪裡蕻啊、米粉肉啊。其實覺得這種小吃在攤子上吃更好,可是一直沒碰見合適的,就在店裡點了兩個。糟肉有一點肥,味道比起之前吃過的紅糟魚沒有什麼競爭力。餅餅還是挺好吃的。

▲ 光餅夾糟肉,不過還是覺得小攤子上的更正宗

除了這兩家,蹄膀破店也是吃閩菜的一個選擇,遊客去的很多,但還是有不少當地人推薦,蹄髈作為招牌據說還不錯。這家的優勢是連鎖很多,不想跑腿的可以選擇。如果喜歡吃宵夜,不妨去王莊阿咪大排檔,人氣很高。

在哪吃

旺達小吃

老福洲徐記小吃

蹄膀破店

王莊阿咪大排檔

甜 品 及 飲 品

花生湯是福建很有代表性的一種甜品,最早起源於泉州,後來流傳到福建各地。之所以沒去廈門很出名的黃則和花生湯,就是因為在福州已經去沒牙伯花生湯吃過啦。這家小店在福州人盡皆知,除了花生湯還有芋泥、糯米飯、花生糕、藕糕這幾種常見的甜品。

▲ 沒牙伯花生湯只做這麼幾件小甜品,都很好吃

花生湯的湯色乳白,味道很清甜,裡面的花生酥而不爛,真的是沒牙伯都可以吃得動的那種,再配一塊花生糕,太完美啦。另一個比較驚豔的是芋泥,口感超!級!細!膩!芋頭搗爛加紅棗、白糖、豬油等輔料做成的甜品。在福州,即便是宴席上也可以作為壓軸甜品上桌。

▲ 酥而不爛的花生湯

▲ 芋泥

因為沒牙伯和上面寫到的兵俤粉幹滷味是鄰居,所以當時把滷味打包到這家來吃,看到有糯米飯就點了一份,很小的一碗,糯米應該選的很用心,粒粒分明但又有粘牙的香糯。看到鄰桌的大哥一份糯米飯一碗花生湯吃的好開心,而我們卻用糯米飯就著滷味吃……會不會招本地人的鄙視呀……

▲ 糯米飯

藕糕我個人也很喜歡,但是相比前面這些沒吃過的而言,藕糕的整體感覺有點像藕粉,雖然比普通藕粉輕盈、剔透的多,但是屬於味道不錯,而新鮮感差那麼一點的食物。

▲ 藕糕,跟藕粉的意思有點像

有福州本地特色的甜品店就去了這一家,吃的太全乎了,對其他家也就沒了念想。除此之外,還喝到了以前沒喝過的橄欖汁,街頭偶爾能看見在機器裡現打的那種,小鋪裡也有賣瓶裝的橄欖汁飲料,叫做“大世界橄欖汁”。橄欖是福州的特產,也是這個季節(秋天)的時令水果。橄欖汁的味道初入口有點酸澀,但是不一會兒等回甘上來以後,嗓子裡都是甜甜的。

在哪吃

沒牙伯花生湯

橄欖汁(瓶裝的【大世界橄欖汁】)

▼ 最後的一些tips

◎ 這不是個值得專門前往吃三天的城市,但是如果去泉州和廈門很有可能會在這裡中轉。中轉的話來逛逛三坊七巷,再挑幾家小吃就挺完美啦。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幾家是學軍盛記燉品總店、沒牙伯花生湯、福信魚丸、老福洲徐記小吃。

福州也稱【榕城】,最美的就是它的榕樹了:)

◎ 來福州肯定要去的地方就是三坊七巷,這裡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建築和諸多名人的故居,比如林則徐、冰心、林覺民等。三坊七巷裡也有很多福州小吃,比如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雖然不太推薦在這裡吃,因為比起其他店鋪三坊七巷要貴一點,而且難免遊客化,但是如果時間有限也不失為迅速瞭解福州的一個小視窗。

◎ 福州有一個金山寺有點意思,整個都坐落在水裡,要坐個小渡船過去。有點像金吉德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裡的場景。但是離市區有點遠,適合有閑瞎溜達。

◎ 福州周邊的地方,霞浦可以當天往返,攝影愛好者拗照片的好地方,海鮮也很多;莆田也可以去轉轉,小吃不少;再遠一點的泉州當天往返就有點趕了。順便說一句,北京的【莆田】餐廳可以吃到不少福州小吃,北京的小夥伴看饞了可以去順便拔個草喲,親測味道還不錯:)

這裡有一篇寫福州飲食和文化的文章,來自于一個福州人在公號下面的留言,因為我不是原創作者就不在豆瓣貼啦,感興趣的話可以查看連結:相距不到200公里,福州與閩南的飲食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更正一個錯誤,福州屬於閩東而非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