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什麼造就了山東人與大連人在情感上更親近

也許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連人似乎不把自己當東北人,大連火車上經常賣的是山東特產;而山東煙臺、威海等地居民與大連人來往更頻繁,並且會直呼對方為“大連人”而不是“東北人”。

從地理位置上看,雖然大連與東北的瀋陽也很近,但是從心理情感上,大連人與山東的煙臺人似乎更親。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由歷史、人口、文化等原因造成的。

1、歷史上大連、營口、丹東等地與山東有著緊密的血緣關係。民間自古有“山東和遼東同屬一家”的說法。這種淵源可上溯至周朝。西周分封諸侯時,姜子牙被封于齊地,隨後打敗原齊地上商紂王的屬國——萊國。

萊軍戰敗亡國後,其民眾大多渡海而逃,來到如今的大連、營口等地生活,成為最早一批生活在遼東半島上的“山東人”。

海濱城市大連

戰國時期,燕國設置了“遼東郡”後,大連一直屬於遼東郡管轄。大連與山東從歷史上形成的這種血緣關係,

在明朝被進一步強化。遼東都司隸屬于山東布政司,行政、軍政統歸山東負責,民間所稱的“遼東十八縣”的土地、人口也在統計中劃歸于山東。山東在明朝時下轄的6府、15州、89縣就涵蓋了大連等地,這種歷史傳承在清朝中後期才得以改變。

2、闖關東中,大量山東人來到大連定居。因為清朝建立後對東北地區實行人口流動的封閉政策,以保護所謂的“龍興之地”,使東北人口稀少、土地大面積荒蕪,

這為山東人闖關東創造了適宜耕種的基礎條件。

雪後美麗的大連

山東半島人多地少,三面環海,不易於發展。而與遼東半島僅一水之隔,煙臺、威海等地臨海而居的山東人熟悉海路,前往大連等地十分便利。因此,闖關東時大量的山東人離開故土沿海北上,

登陸大連、營口、寬甸、桓仁、通化等地區。

闖關東中到達大連等地的山東人,或者將其作為中轉站,借道繼續向東北腹地遷居;或者留居大連、旅順,世代繁衍生息,從而在大連留下無處不在的“山東元素”。

山東青島棧橋

3、大連話與山東半島同屬膠遼官話,

在語言交流中不存在任何障礙。據查證,大連目前的人口主要是山東“登萊府”後裔,幾乎全是闖關東時遷入的。在語言上,大連話與膠東半島一脈相承,在如今的大連、丹東、營口等地膠東人去了根本不需要帶“翻譯”。

根據我國語言分區,大連話屬於膠遼官話—登連片。膠遼官話劃分為登連片、青萊片、蓋桓片。在登連片裡大連又與煙臺、威海等15個城市同屬“煙威小片”。語言具有天然的凝聚力,這也是大連人與山東人特別親近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雖然從地理位置上,大連與瀋陽也很近,但是瀋陽話屬於東北官話—遼沈片,與大連話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膠東明珠青島

4、飲食習慣與膠東半島相同。大連人與山東人尤其是膠東人一樣喜吃海鮮,以麵食為主,副食主要有玉米、小麥、大豆、地瓜等。人們常說大連話充滿了“海蠣子味兒”,也表明了大連人飲食的日常:鮁魚餃子、蠣餡餃子、海鮮面……發麵餅、燙麵餅、油餅、單餅、餡餅……地瓜粥、高梁粥、小米粥……

沒有什麼比具有相同的口味、飲食習慣更讓人產生親近感的,我們常說的“能吃到一塊兒”,其實就是這種親近感的最樸素表達。而大連人和山東人顯然是“能吃到一塊兒”。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語言具有天然的凝聚力,這也是大連人與山東人特別親近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雖然從地理位置上,大連與瀋陽也很近,但是瀋陽話屬於東北官話—遼沈片,與大連話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膠東明珠青島

4、飲食習慣與膠東半島相同。大連人與山東人尤其是膠東人一樣喜吃海鮮,以麵食為主,副食主要有玉米、小麥、大豆、地瓜等。人們常說大連話充滿了“海蠣子味兒”,也表明了大連人飲食的日常:鮁魚餃子、蠣餡餃子、海鮮面……發麵餅、燙麵餅、油餅、單餅、餡餅……地瓜粥、高梁粥、小米粥……

沒有什麼比具有相同的口味、飲食習慣更讓人產生親近感的,我們常說的“能吃到一塊兒”,其實就是這種親近感的最樸素表達。而大連人和山東人顯然是“能吃到一塊兒”。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