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癌之王”到底有多可怕?

概述

胰腺癌——“萬癌之王”。胰腺癌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癌腫多發於胰頭部位,占70%~80%。胰腺癌可呈多中心播散,早期診斷困難,只有10%~20%的病人可以行胰腺癌切除手術。但術後50%~90%術後復發。5年生產率僅為5%左右。

由於胰腺癌的早期不易被人們發現,因此很多的胰腺癌患者在發現疾病的時候,病情已經是非常的嚴重了,基本上已經是中晚期胰腺癌了。大多數都在四五十歲以上,50歲以上的病人,如果長期吸煙,而且長期吃高蛋白、油炸的食物,

還酗酒,有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就更容易患病。

為什麼胰腺癌死亡率高?

1、雖然近些年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有所改善,但與其它腹部腫瘤相比,胰腺癌依然是最難早期發現、惡性程度最高和預後最差的腫瘤。

2、胰腺癌的診斷較為困難,一般確診時已到了後期,

死亡率非常高。早發現是胰腺癌治療中的關鍵因素。為了早診斷,對胰腺癌高危人群進行重點檢查非常重要。吸煙者、有暴飲暴食習慣者、喜好油膩食物者是專家們鎖定的重點檢查對象。在高危人群中,吸煙者胰腺癌發病率尤其高。環境污染也被認為是胰腺癌誘發因素。

3、胰腺癌治療極為困難,對放化療不敏感,局部容易侵犯轉移,粘連而不易手術切除。5%—15%的胰腺癌患者可做胰腺癌根治性切除,

即便手術切除,胰腺癌5年生存率仍不超過15%。

高危人群

1、 年齡大於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Elli等報告早期症狀體重下降79%,腹痛56%,厭食28%,黃疸25%,乏力23%。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 突發糖尿病,年齡>60歲,無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

4、 慢性胰腺炎患者,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

5、 導管內乳☆禁☆頭狀粘液瘤,屬癌前病變。

6、 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變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術,特別是術後20年以上的人群。

8、胰腺癌的高危因素為長期吸煙、酗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

胰腺癌的早期症狀

1、黃疸是屬於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之一,胰腺癌的腫瘤發生在胰頭部,很早就出現黃疸。黃疸一天天加深,胰腺癌患者糞便呈陶土色,皮膚瘙癢,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轉氨酶卻只是輕度升高。所以,如果胰腺癌患者的黃疸很深而轉氨酶卻低於400單位,應高度懷疑是胰腺癌引起的阻塞性黃疸,不要輕易的當做肝炎來治療。

2、胰腺癌的早期症狀還包括腹痛,胰腺癌的腫瘤發生在胰體、胰尾部,胰腺癌患者很早的時候就會出現腹部鈍痛或隱痛,胰腺癌患者一是說不準哪個部位痛;二是平臥時疼痛加重,彎腰、坐、立或走動時疼痛減輕;三是腹痛與飲食無關。

3、大多數胰腺癌患者會迅速消瘦,一方面和癌腫消耗有關,另一方面是進食少了,胰液分泌不足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這也是一大胰腺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4、胰腺癌早期在症狀還會有肚子疼、腰背痛,近期出現不能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5、不明原因血糖波動,且藥物控制不理想。

6、排除肝、膽、胃腸等疾病,腹痛、腹脹的患者,並且胰腺癌患者會常伴有腹瀉、腹脹、噁心等胃腸道疾病,部分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也可出現脂肪瀉和高血糖、糖尿,也會出現脂肪性下痢,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糞便混合、排泄出來的下痢症狀。

胰腺癌晚期症狀

1、消化道症狀:消化不好,吃不下東西,帶有、便秘或者腹瀉等症狀,但不具有特異性的胰腺癌晚期死前症狀,一旦大量出血,或者大便無法排出,或者嘔吐、腹瀉不止,將會迅速加劇死亡。

2、腹痛:腹部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狀,腹痛的部位定位不清,範圍也是比較廣泛的。胰腺癌典型部位是中上腹和左季肋部,少數病例主訴為左右下腹、臍周或全腹痛然後可以向背、前胸、右肩胛部放射。腹痛可表現為鈍痛、重壓痛、啃咬痛等,多呈持續性,可在飯後加重,一旦疼痛加劇,需要進行藥物壓制時,離去世也不遠了。

3、發熱,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患者會有發熱現象,胰腺癌晚期臨床可表現為低熱、高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等。原因可能與癌細胞本身釋放的致熱源或繼發性膽道感染有關,如若高燒不斷,也會加速死亡。

4、黃疸,是胰腺癌的發病明顯症狀,特別是阻寒性質的黃疸,凡是發現這種情況的,是胰頭癌症狀的開始,其發生率在90%以上的。而且早期的胰體、胰尾可無黃疸。黃疸通常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時,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膚黃染可呈棕色或古銅色,伴瘙癢,症狀加劇則表明接近離世。?神經症狀,部分胰腺癌的患者可出現焦慮、抑鬱、失眠、性格改變等表現,並且症狀非常明顯。

胰腺癌的檢查方法

1、實驗室檢查

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有時可超過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血鹼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顯著。尿膽紅素試驗呈陽性或強陽性。血澱粉酶測定,在少數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過性升高;後期胰腺組織萎縮,血澱粉酶值不會有變化。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試驗陽性率高。癌胚抗原(CEA)測定,約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無特異性。消化道癌相關抗原CA19-9被認為是診斷胰腺癌的指標。

2、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見到低回聲的腫瘤,間接的所見往往成為發現小胰癌的線索,如擴張的胰管、膽管等。除主胰管外,還要仔細觀察胰管的分支。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擴張,如鉤突部胰管擴張。超聲內鏡因超聲探頭僅隔胃、十二指腸壁對胰

腺體尾和頭部掃描,不受胃腸道氣體干擾。所以,可清晰地描出胰內結構,發現早期病變。

3、CT掃描

CT掃描可以顯示胰腺腫塊的正確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係,但<2cm的胰腺腫塊約l//3不能發現影像學改變,除費用昂貴的因素外。CT掃描應該列為目前診斷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胰腺癌的CT圖像為:①胰腺腫塊呈普遍性或局限性腫塊。腫塊中心可有不規則的輪廓模糊的低密度區,若低密度區較大,可為腫瘤壞死或液化表現;②癌腫侵入或壓迫膽管或胰管時可使其擴張;③癌腫可侵及胰背脂肪層及包繞腸系膜上血管或下腔靜脈。

4、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顯示胰腺輪廓異常,根據T1加權像的信號高低,可以判斷早期局部侵犯和轉移,對判斷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內的小胰癌以及有無胰周擴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優於CT掃描,是胰腺癌手術前預測的較好方法。但價格昂貴。

5、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ERP能同時顯示胰管、膽管和壺腹部,對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黃疸很有價值,此外還能直接觀察十二指腸乳☆禁☆頭,並收集胰液作細胞學檢查。但在已有阻塞性黃疸的情況下作ERCP有引發膽道感染的危險,應控制好注入造影劑的數量、速度和壓力。

胰腺癌的ERCP影像所見為:①主胰管不規則性狹窄,梗阻,其末端呈鼠尾狀截斷影;②主胰管側支破壞、斷裂、稀疏和移位;③造影劑外溢入腫瘤區;④膽總管可有包繞狹窄和梗阻表現,如同時有胰管的狹窄和梗阻,則呈“雙管征”。

6、胃腸鋇餐檢查(GI)

常見的GI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有限。在胰頭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腸圈擴大,或十二指腸呈反“3”形改變。低張GI檢查使十二指腸平滑肌鬆弛,蠕動減少從而利於觀察十二指腸粘膜的變化,如紋理紊亂、粘膜中斷、壁僵硬等。

7、細胞學檢查

目前多主張術前在B超或CT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抽吸胰腺腫塊作細胞學檢查,對胰腺癌有很高的診斷價值,是一種簡單、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主要診斷作用在於晚期不能手術病人,可以明確診斷。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也可以在術中應用,並可代替胰腺活檢,從而避免因活檢引起出血、胰瘺、急性胰腺炎等併發症發生。

影響胰腺癌預後的因素有哪些?

性別上發現女患者的生存期較長,腫瘤的大小,單個或多發,有無包膜及有無門靜脈癌栓等,也影響胰腺癌的預後,根據胰腺癌分期不同,所選擇的治療手段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胰腺癌的預後,除此以外,胰腺癌的分期,術後復發的預防與治療對預後有影響。病人身體狀態好壞與否,身體機能好,免疫力強,才能抵抗癌腫的發展,耐受各種藥物治療。因此,提高免疫機能,增強對腫瘤的抵抗力對胰腺癌預後同樣極為重要。

根治性手術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方法。 胰腺癌的早期診斷是根治性手術的基礎,故胰腺癌高危患者應進入胰腺癌診治綠色通道進行腫瘤標誌物、影像學、病理學活檢等檢查。確診為胰腺癌的患者應儘早接受根治性手術可切除性評估:可切除者限期接受根治性手術,術後接受包括化療、放療在內的綜合治療;可能切除者應先接受新輔助治療,再行可切除性評估;不可切除者直接接受姑息治療、綜合治療。

胰腺癌患者很早的時候就會出現腹部鈍痛或隱痛,胰腺癌患者一是說不準哪個部位痛;二是平臥時疼痛加重,彎腰、坐、立或走動時疼痛減輕;三是腹痛與飲食無關。

3、大多數胰腺癌患者會迅速消瘦,一方面和癌腫消耗有關,另一方面是進食少了,胰液分泌不足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這也是一大胰腺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4、胰腺癌早期在症狀還會有肚子疼、腰背痛,近期出現不能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5、不明原因血糖波動,且藥物控制不理想。

6、排除肝、膽、胃腸等疾病,腹痛、腹脹的患者,並且胰腺癌患者會常伴有腹瀉、腹脹、噁心等胃腸道疾病,部分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也可出現脂肪瀉和高血糖、糖尿,也會出現脂肪性下痢,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糞便混合、排泄出來的下痢症狀。

胰腺癌晚期症狀

1、消化道症狀:消化不好,吃不下東西,帶有、便秘或者腹瀉等症狀,但不具有特異性的胰腺癌晚期死前症狀,一旦大量出血,或者大便無法排出,或者嘔吐、腹瀉不止,將會迅速加劇死亡。

2、腹痛:腹部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狀,腹痛的部位定位不清,範圍也是比較廣泛的。胰腺癌典型部位是中上腹和左季肋部,少數病例主訴為左右下腹、臍周或全腹痛然後可以向背、前胸、右肩胛部放射。腹痛可表現為鈍痛、重壓痛、啃咬痛等,多呈持續性,可在飯後加重,一旦疼痛加劇,需要進行藥物壓制時,離去世也不遠了。

3、發熱,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患者會有發熱現象,胰腺癌晚期臨床可表現為低熱、高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等。原因可能與癌細胞本身釋放的致熱源或繼發性膽道感染有關,如若高燒不斷,也會加速死亡。

4、黃疸,是胰腺癌的發病明顯症狀,特別是阻寒性質的黃疸,凡是發現這種情況的,是胰頭癌症狀的開始,其發生率在90%以上的。而且早期的胰體、胰尾可無黃疸。黃疸通常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時,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膚黃染可呈棕色或古銅色,伴瘙癢,症狀加劇則表明接近離世。?神經症狀,部分胰腺癌的患者可出現焦慮、抑鬱、失眠、性格改變等表現,並且症狀非常明顯。

胰腺癌的檢查方法

1、實驗室檢查

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有時可超過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血鹼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顯著。尿膽紅素試驗呈陽性或強陽性。血澱粉酶測定,在少數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過性升高;後期胰腺組織萎縮,血澱粉酶值不會有變化。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試驗陽性率高。癌胚抗原(CEA)測定,約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無特異性。消化道癌相關抗原CA19-9被認為是診斷胰腺癌的指標。

2、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見到低回聲的腫瘤,間接的所見往往成為發現小胰癌的線索,如擴張的胰管、膽管等。除主胰管外,還要仔細觀察胰管的分支。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擴張,如鉤突部胰管擴張。超聲內鏡因超聲探頭僅隔胃、十二指腸壁對胰

腺體尾和頭部掃描,不受胃腸道氣體干擾。所以,可清晰地描出胰內結構,發現早期病變。

3、CT掃描

CT掃描可以顯示胰腺腫塊的正確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係,但<2cm的胰腺腫塊約l//3不能發現影像學改變,除費用昂貴的因素外。CT掃描應該列為目前診斷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胰腺癌的CT圖像為:①胰腺腫塊呈普遍性或局限性腫塊。腫塊中心可有不規則的輪廓模糊的低密度區,若低密度區較大,可為腫瘤壞死或液化表現;②癌腫侵入或壓迫膽管或胰管時可使其擴張;③癌腫可侵及胰背脂肪層及包繞腸系膜上血管或下腔靜脈。

4、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顯示胰腺輪廓異常,根據T1加權像的信號高低,可以判斷早期局部侵犯和轉移,對判斷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內的小胰癌以及有無胰周擴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優於CT掃描,是胰腺癌手術前預測的較好方法。但價格昂貴。

5、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ERP能同時顯示胰管、膽管和壺腹部,對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黃疸很有價值,此外還能直接觀察十二指腸乳☆禁☆頭,並收集胰液作細胞學檢查。但在已有阻塞性黃疸的情況下作ERCP有引發膽道感染的危險,應控制好注入造影劑的數量、速度和壓力。

胰腺癌的ERCP影像所見為:①主胰管不規則性狹窄,梗阻,其末端呈鼠尾狀截斷影;②主胰管側支破壞、斷裂、稀疏和移位;③造影劑外溢入腫瘤區;④膽總管可有包繞狹窄和梗阻表現,如同時有胰管的狹窄和梗阻,則呈“雙管征”。

6、胃腸鋇餐檢查(GI)

常見的GI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有限。在胰頭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腸圈擴大,或十二指腸呈反“3”形改變。低張GI檢查使十二指腸平滑肌鬆弛,蠕動減少從而利於觀察十二指腸粘膜的變化,如紋理紊亂、粘膜中斷、壁僵硬等。

7、細胞學檢查

目前多主張術前在B超或CT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抽吸胰腺腫塊作細胞學檢查,對胰腺癌有很高的診斷價值,是一種簡單、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主要診斷作用在於晚期不能手術病人,可以明確診斷。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也可以在術中應用,並可代替胰腺活檢,從而避免因活檢引起出血、胰瘺、急性胰腺炎等併發症發生。

影響胰腺癌預後的因素有哪些?

性別上發現女患者的生存期較長,腫瘤的大小,單個或多發,有無包膜及有無門靜脈癌栓等,也影響胰腺癌的預後,根據胰腺癌分期不同,所選擇的治療手段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胰腺癌的預後,除此以外,胰腺癌的分期,術後復發的預防與治療對預後有影響。病人身體狀態好壞與否,身體機能好,免疫力強,才能抵抗癌腫的發展,耐受各種藥物治療。因此,提高免疫機能,增強對腫瘤的抵抗力對胰腺癌預後同樣極為重要。

根治性手術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方法。 胰腺癌的早期診斷是根治性手術的基礎,故胰腺癌高危患者應進入胰腺癌診治綠色通道進行腫瘤標誌物、影像學、病理學活檢等檢查。確診為胰腺癌的患者應儘早接受根治性手術可切除性評估:可切除者限期接受根治性手術,術後接受包括化療、放療在內的綜合治療;可能切除者應先接受新輔助治療,再行可切除性評估;不可切除者直接接受姑息治療、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