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元璋給後代起名, 與元素週期表有關

朱元璋的五世祖叫朱仲八,娶婦陳氏,生了三個兒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一,老三叫朱百六。

四世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叫朱四五,老二叫朱四九。

朱四九娶了侯氏,

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後來當了皇帝,朱元璋為了顯示自己是文化人,從此後子孫後代們取名字要按照五行相生的來。

也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道理。

所以第二代兒子輩是木字輩(朱標、朱棣),

第三代孫子輩就是火了(朱允炆、朱高熾),以此類推。

但關鍵的問題又來了。

朱元璋還給他的孫子們規定了輩分,也就是你不光要帶偏旁,從第二個字開始是按輩分排的。

比如太子家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而燕王家是高瞻祁見佑,

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雖然每個家族遵從的輩分不一樣,但後代會越生越多啊!也就是同一代的皇室姓一樣,第二個字的家譜輩分要一樣,第三個字要求偏旁一樣,忽然發現字不夠用啊!

於是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字運動。

截取了一些明朝王爺的名字:

秦王 朱公錫 永和王 朱慎鐳

封丘王 朱同鉻 魯陽王 朱同鈮 其子 朱安汞

瑞金王 朱在鈉 壽昌王 朱均鐵

宣甯王 朱成鈷 懷仁王 朱成鈀

長陽王 朱恩鈉 益陽王 朱恩銅

沅陵王 朱恩鈰 長垣王 朱恩鉀

慶王 朱帥鋅 弘農王 朱寘鑭

蒙陰王 朱帥鉀 韓王 朱徵釙

稷山王 朱效鈦 內丘王 朱效鋰

唐山王 朱詮鈹 其後 朱效鈀

新野王 朱彌鎘 伊王 朱諟釩

滎陽王 朱翊鉻 定安王 朱成鏻

臨安王 朱勤烷 楚王 朱孟烷

永川王 朱悅烯 安昌王 朱定烷

親們,所以我們現在背元素週期表這麼容易要感謝明朝啊,否則很有可能就是拗口的音譯詞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