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國電影《Method》:我不是gay,我只是喜歡叔叔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啟唇問君,入戲否?若未曾入戲,且隨我一起墮落,可好?

影片伊始,一個是老戲骨,一個是小鮮肉。一個看不慣他身上吊兒郎當的頹喪,一個無所謂他人愛憎我行我素的顏王。

他登場的樣子真是夠頹夠欠。

“我討厭小貓小狗,它們憑什麼輕易得到愛,愛本來就是有限的。”於是終於明白,這個是缺愛的彼得潘,裝出無所謂,假裝無所畏。承勳在採訪裡說:英佑是一個不純真但單純的孩子。不純真可能是他見識過很多種愛,

單純是他認為愛情只要努力,便能得到。然而成年人的世界,愛情可能不只是愛情。

“這緊張感很快就會消失,所以你要讓每一個細節都在閃光!……singer,我不是你愛著的人嗎?我放棄了一切就為了來到你身邊!”

愛情來得就像龍捲風,快得不需要理由。

“對不起。

一瞬間爆發的演技模糊了戲裡戲外的界限,也許這個人可以給我很多很多愛呢?

這是屬於我們的舞臺。Spotlight, yeah!

但他們不知道,舞臺開幕的同時打開了潘朵拉之盒。戲中戲unchain是種危險狂熱的愛,英佑的愛情觀本就是單純直接熱烈的,把他強拉入戲無疑是火中澆油,

情緒的綻放必焚盡方止。此刻,英佑和singer,就是同一個人。

用枷鎖系在一起的手是否可以攜手並老?這個舞臺是不是我們愛情宣誓的神壇?這片海會不會成就我們放飛靈魂的自由?我是個敏感自私的人。我討厭分享,尤其是分享你。所以,這個時候,你不應該說“我想你了”……嗎?

他們的吻戲纏綿悱惻,但卻暗示了情節的發展。宰夏主動在先,英佑初始猶疑。然而在短暫的間隔後,英佑主動攀上了宰夏的脖子,他仿佛一沿貪婪又天真的藤蘿,以樹為生,Walter就是那顆樹。只是此刻,在英佑看來,宰夏就是Walter。

老戲骨想教小鮮肉成長,

表面上他才是主導者。可是年輕人總是更善於學習,所以他可以很快入戲。入戲的原因?也許是當眾羞辱的刺激,也許是瞬間鍾情的荷爾蒙,也許是舞臺磨合的默契……也許我深深地愛上了你,也許…我根本就在演一場戲,一場大戲,與資歷豐富的你飆一場死生相隨的演技。不曾想,小鮮肉看似淪陷的認真才是真正的主導者。

他一個寂寞的眼神,一次低訴的情話,讓他清晨無視相戀多年女友的求愛,心神不寧;他在舞臺上淒絕的哀豔讓他失控到把他的手綁出了血。你是我的哥,世上唯一的那個人呀!Walter終也淪陷。

愛情美得像流星,卻只有一瞬的華彩。

道義的立場,世人的側目,輿論的風語,他們的“愛”註定是悲劇的。也許兩人愛情最好的歸途就是相愛相殺,死在開始那個舞臺上吧?

話劇結束,英佑冷豔的一句:今晚我是完美的singer,而你卻不是最好的walter。讓我脊背生涼。虞姬別霸王,揮劍自刎,英佑已有死意,那瞬間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玉山傾桃花碎的虞姫,終其一生,等不來他的霸王。

有人質疑宰夏身為老戲骨怎麼會輕易淪陷,也許這也是method該電影提出的問題。人生與戲劇,真的有明顯的界限嗎?現實中,我們何嘗不是在不同場合戴過不同的面具?

人生如戲。悲歡離合,起起落落。若拿不出個演戲的心態,只怕認真著就成了癡兒。戲如人生,你在選擇了對手的同時,就選擇了和他糾纏的一生。人是種奇怪卻可怕的生物,多少情緒說白了不過是激素配比的產物,而人類卻能用生物規律的理性運轉創造了愛與謊言。

看完電影是唏噓的,人類終其一生也許都弄不明白愛情的本質,或者是自己作為人的本質——我是什麼?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做什麼才是對的?

但人類一直在尋找真理與方法的路上,只要走對了方向,都不怕晚,我們終能走出一條路來。We use method to play. We have a way of method. 即便這條道路艱險辛酸。

很喜歡電影裡這個畫面,肢體的扭曲和蒙住雙眼的掙扎讓我想起了拉奧孔的雕塑,痛苦的張力,迷茫的摸索,那種蘊藏在內心深處的悲劇感與宿命感,展現的是生命洪流一奔不復回在人類身上留下的印跡。

感謝method,讓我有機會認識吳承勳這枚認真踏實有想法的演員。

布遮住了他的眼睛,但觀眾卻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壓迫感。那是一種對愛求而不得的渴望和絕望。然飛蛾撲火,夸父追日,何嘗不是人類進步的力量之源?

感謝2017的韓影呈現――一扇關於愛情的羅生門,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最後,你們不去聽一下method的OST嗎?小提琴音色哀婉繾綣,如泣似訴,憑樂符去想像他們的故事,也是別樣淒美。

(作者:嘉年華的獨奏)

讓他清晨無視相戀多年女友的求愛,心神不寧;他在舞臺上淒絕的哀豔讓他失控到把他的手綁出了血。你是我的哥,世上唯一的那個人呀!Walter終也淪陷。

愛情美得像流星,卻只有一瞬的華彩。

道義的立場,世人的側目,輿論的風語,他們的“愛”註定是悲劇的。也許兩人愛情最好的歸途就是相愛相殺,死在開始那個舞臺上吧?

話劇結束,英佑冷豔的一句:今晚我是完美的singer,而你卻不是最好的walter。讓我脊背生涼。虞姬別霸王,揮劍自刎,英佑已有死意,那瞬間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玉山傾桃花碎的虞姫,終其一生,等不來他的霸王。

有人質疑宰夏身為老戲骨怎麼會輕易淪陷,也許這也是method該電影提出的問題。人生與戲劇,真的有明顯的界限嗎?現實中,我們何嘗不是在不同場合戴過不同的面具?

人生如戲。悲歡離合,起起落落。若拿不出個演戲的心態,只怕認真著就成了癡兒。戲如人生,你在選擇了對手的同時,就選擇了和他糾纏的一生。人是種奇怪卻可怕的生物,多少情緒說白了不過是激素配比的產物,而人類卻能用生物規律的理性運轉創造了愛與謊言。

看完電影是唏噓的,人類終其一生也許都弄不明白愛情的本質,或者是自己作為人的本質——我是什麼?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做什麼才是對的?

但人類一直在尋找真理與方法的路上,只要走對了方向,都不怕晚,我們終能走出一條路來。We use method to play. We have a way of method. 即便這條道路艱險辛酸。

很喜歡電影裡這個畫面,肢體的扭曲和蒙住雙眼的掙扎讓我想起了拉奧孔的雕塑,痛苦的張力,迷茫的摸索,那種蘊藏在內心深處的悲劇感與宿命感,展現的是生命洪流一奔不復回在人類身上留下的印跡。

感謝method,讓我有機會認識吳承勳這枚認真踏實有想法的演員。

布遮住了他的眼睛,但觀眾卻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壓迫感。那是一種對愛求而不得的渴望和絕望。然飛蛾撲火,夸父追日,何嘗不是人類進步的力量之源?

感謝2017的韓影呈現――一扇關於愛情的羅生門,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最後,你們不去聽一下method的OST嗎?小提琴音色哀婉繾綣,如泣似訴,憑樂符去想像他們的故事,也是別樣淒美。

(作者:嘉年華的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