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足球為啥出不了人才?青訓僅投入5億,中超球隊卻虧損40億!

雖然說在最近幾年,中超聯賽越來越火爆,不僅僅是中國球迷,全世界範圍內,中超聯賽的影響力都在日益增大,但是讓人 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是,雖然說咱們的職業聯賽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但是國家隊的實力卻依舊是不見有提升,而且本土球員,很少有可以獨當一面的頂級人才。

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資料上來窺豹一斑。12月5日,中國足協財務諮詢合作商普華永道公佈了2016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財務資料,

其中中超方面的資料,讓人看了目瞪口呆:中超方面,俱樂部總收入70.82億元,平均收入4.43億元,總成本110.14億元,平均成本6.88億元。

我們都知道,中超目前各支球隊之間的實力差距是相當懸殊的,這和五大聯賽相比是明顯的弱勢。但是這弱勢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

投入多的球隊可以賺錢,投入少的球隊只能認衰,據統計,投入最高的球隊和投入最低的球隊之間差了38倍,而且如果將總成本減去總收入的話,中超球隊整體是虧損了40億元的。

這樣畸形的資料,比起金額來說,才更加讓人感到目瞪口呆。但是這都還不算什麼,

最可怕的,應該是他們花錢用在各個地方的比例。根據資料顯示:中超俱樂部人工成本占67%,足足是總成本的一半之多,球員資產攤銷18%,青訓成本5%,管理費3%,比賽運營成本1%。

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一個問題:中超2016賽季花的110億元成本中,有93.5億元花在成年球員和主帥身上,

而且這些錢,花在國內球員身上的怕是極少數,大多數都是花在了外援和洋帥的身上了——當我們看到一個比一個驚人的報價時,就知道這一筆資料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了。

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為何青訓只占了5%,大概5億元左右?年輕人是未來中國足球的希望,

但是俱樂部對於他們的重視程度卻只有那麼一點,這是完全說不過去的。而隨著年輕球員傑出的越來越少,而之前還算是有些實力的老隊員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不可避免的下滑,這樣國足的實力,想要上升基本上不可能。

“年輕人才是國足的未來,外援不是”——這一點,很多俱樂部都不懂。如果指望中超的興旺發達可以帶動中國足球的發展,最起碼從現在來看的話,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一廂情願罷了。

“年輕人才是國足的未來,外援不是”——這一點,很多俱樂部都不懂。如果指望中超的興旺發達可以帶動中國足球的發展,最起碼從現在來看的話,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一廂情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