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人拿出尚方寶劍,說自己是皇家後人,專家看後:這是文物啊!

大明王朝,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明中比較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由漢族建立大一統的帝國,共傳帝位16任,享國運276年。明思宗朱由檢,大明王朝崇禎年間皇帝,也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

更是十分具有悲劇色彩的一位皇帝。

于眾人談資而言,因為種族關係,崇禎或許褒貶不一。有人覺得他昏庸無道,誅殺忠臣,幫扶愚官,直至文官大規模傾覆朝政,導致大明朝滅亡。但是,崇禎是年幼即位,在位17年間,也算勵精圖治。也並沒有眾人口中的昏庸無道。

只不過,厄運輪回,恰巧輪到他而已。在崇禎末年,地方割據嚴重,文官亂政,外夷擾關下,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熱中抄起了起義的旗子。朱由檢萬般對策也是無力回天,心灰意冷之下吊死在了眉山的歪脖子樹下。大明王朝200年江山就此覆滅。

按理說,

王朝覆滅,皇帝子嗣和前朝忠臣都會遭到誅殺。不過,朱由檢也是剛烈,為免家族女眷落入他人毒手,逼死了自己的皇后,親手誅殺了後宮嬪妃。但是,于情于理,皇帝也是人,不可能真的那麼能橫下心來自己誅自己九族。

皇帝在位期間都會立太子,太子為儲君,他肯定也心存僥倖,所以絕對會提前安排了幾個直系子嗣偷偷放出宮外逃難。這也是為什麼清軍在追捕朱家子嗣時,

唯獨漏掉了朱由檢的三個兒子的原因。當年逃出來的三位子嗣,皇太子朱慈烺和皇三子朱慈炯的最終結局歷歷可見於各種史料,但皇四子朱慈炤的下落卻成謎。

歲月蹉跎、光陰似箭,轉眼大明王朝已經滅亡三百多年了。物是人非,中國已不是當初的中國,

但是歷史始終是當年的歷史。死去的人化骨為灰,活著的人繁衍生息,書寫歷史。這不,近年,在貴州苦竹埡村的老村民鄒代清就向媒體表示自己就是朱由檢四子觀。朱慈炤的第十一代後人。

按鄒代清所說,當年明亡國難,朱由檢安排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逃出宮外,

其中四子朱慈炤與他的兩位哥哥分散逃難,最終在貴州苦竹埡村定居,改朱易鄒。這可不是老人家老糊塗了在開玩笑,而是真人真事,且有史有物為證。首先是鄒代清家祖墳,其中兩座為先祖朱慈炤(鄒啟貴)及妻子的墓,先祖朱慈炤的墓碑上寫著“始祖鄒公諱啟貴(母諱任氏)至墓”,第三座墓碑寫“太監趙恩公之墓”。這位“太監趙恩公”應當就是一路護送朱慈炤的貼身太監了。

另外還有族譜為證,鄒代清家的《鄒氏家譜》。該族譜分為兩冊,第一冊是鄒啟貴所寫的《朱氏族譜序》, 前附《鄒氏籍貫表》為皇家族譜,第二冊為普通人家家譜。不過可惜的是還有一柄崇禎親賜的尚方寶劍,根據鄒代清的說法,前幾年村長夥同幾個惡霸來他家鬧事,他拿起這把尚方寶劍就和他們搏鬥,最終被沒收,然後就下落不明了。

關於這些事情是真是假,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去認真對待了。畢竟,歷史的長河就是這麼殘酷,漫漫歲月中,有些人遲早被遺忘,而有些人則會名留千史,口傳天下。

另外還有族譜為證,鄒代清家的《鄒氏家譜》。該族譜分為兩冊,第一冊是鄒啟貴所寫的《朱氏族譜序》, 前附《鄒氏籍貫表》為皇家族譜,第二冊為普通人家家譜。不過可惜的是還有一柄崇禎親賜的尚方寶劍,根據鄒代清的說法,前幾年村長夥同幾個惡霸來他家鬧事,他拿起這把尚方寶劍就和他們搏鬥,最終被沒收,然後就下落不明了。

關於這些事情是真是假,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去認真對待了。畢竟,歷史的長河就是這麼殘酷,漫漫歲月中,有些人遲早被遺忘,而有些人則會名留千史,口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