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頻後的i3-7350K 單執行緒性能比肩旗艦產品!

Intel Kaby Lake 處理器已經正式發佈了一段時間,此前媒體和玩家關注的消息也一一得到了解答,Intel 確實推出了一款支持超執行緒技術的奔騰 G4560 處理器以及一款支援超頻的 i3-7350K 處理器。我們有幸拿到了這一顆支持超頻的 i3,

由於兩款 CPU 和相應的整機產品都已經開賣,媒體的評測和玩家的測試也已經到處都是,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顆處理器。

在所有的一切開始之前,先來看一下 i3-7350K 這顆處理器的參數。i3-7350K 基於 Intel Kaby Lake 架構設計,14nm 製造工藝,雙核心四執行緒,4MB緩存,主頻 4.2GHz,不支援睿頻技術,TDP 功耗為60W。

每當我們談起處理器時,核心數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個參數從早些年大火的 DIY 時代到今天的智慧手機時代,一直是消費者判斷整機性能的重要維度。CPU 在這幾十年間經歷了從單核到雙核、從四核到八核甚至十六核的大幅度進步,

但實際上真正的性能並沒有像核心數量這樣成倍增長。

接著來談談“執行緒”的概念,與物理核心不同,執行緒是 CPU 在物理核心的基礎上虛擬出來的“另外的核心”,在程式眼中,每一個任務都是以執行緒為基礎執行的,

所以如果 CPU 有四個核心八個執行緒,在工作管理員中我們就能看到八個同時浮動的曲線,程式眼中的八執行緒就是八顆核心。

四核心處理器的內部結構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在程式眼中超執行緒出來的執行緒也是核心,

但是對 CPU 而言,多了一倍的執行緒並不會給運行速度帶來相應的成倍的提升。對於大部分軟體來說,同等核心、同等頻率下超執行緒技術並不會帶來特別明顯的性能提升(因為目前大部分軟體還只靠一顆核心運行),但對於部分針對超執行緒技術進行優化的產品而言,多核心、超執行緒帶來的變化還是顯而易見的。

i3-7350K 採用雙核心四執行緒設計,也就是它有兩顆物理核心,

並且通過超執行緒技術獲得了四個執行緒。這樣的設計在目前屬於主流的水準,作為參考,i5是四核心四執行緒設計,i7是四核心八執行緒設計。

頻率方面,CPU 廠商目前一般會推出三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處理器的主頻,一般情況下主頻指的是 CPU 運行的最高頻率,AMD將這個頻率稱作基頻;

第二個概念是處理器可自行調節的動態頻率,Intel 稱之為睿頻,AMD稱之為最高頻率;

第三個概念是超頻頻率,CPU 廠商一般不標注超頻頻率,能超到多少全屏處理器本身的提至和散熱情況。

i3-7350K 的主頻是 4.2GHz,依然不支援睿頻技術,但 Intel 這一次沒有對它的頻率進行限制,所以消費者可以自行對其進行超頻,我們使用九州風神 Captain 240 散熱器將其超頻到了 5.1GHz,表現已經相當出色,但如果散熱條件可以更好(室溫更低、或者使用液氮等輔助降溫),那麼頻率也還能繼續上升。

如果把 CPU 的運算動作比作一次搬磚的過程,那麼核心數量決定了同時能有多少人搬磚,執行緒數量決定了每個人同時能搬多少塊磚,頻率決定了每個人的搬磚速度,當人數固定時,我們能改進的只能是工作效率,也就是搬磚的速度——頻率。

i7-7700K/i3-7350K 圖片來自 Mobile 01

今天的主角 i3-7350K 的核心數量和執行緒數量都不出彩,但是高達 4.2GHz 的主頻可是只有 i7-7700K、i5-7600K 這樣的產品才能與之一戰的。文章到這裡,如果你對 CPU 頻率有很高的依賴,但是預算不夠買 i7-7700K,那麼 i3-7350K 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每0.1GHz的頻率提升對性能的影響 i3-7350K性能測試

超頻測試我們做過了不少,i3-7350K 的各種超頻測試資料網上也有了不少,所以第二部分的實測資料我不再局限在超頻後單一頻率的測試資料,我們不妨來看看,在 GPU、記憶體、硬碟和軟體環境相同的情況下,每 0.1GHz 的頻率提升在性能上有多大的區別。

測試平臺介紹,本次測試使用芝奇 Trident Z RGB系列 幻光戟 8GB×2 組成雙通道記憶體,頻率限制為 2133MHz,硬碟為 512GB 的三星 960 EVO,散熱器為九州風神船長水冷散熱器,顯卡為公版 GTX 1080。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0 Pro,顯卡驅動為 GeForce 376.53。

本次測試的頻率範圍是 4.2GHz~5.1GHz,這一頻率基本符合大部分 CPU的官方頻率浮動範圍,其中 4.2GHz 是 i3-7350K 的主頻,5.1GHz 是我們當前狀態下的可超頻的最高頻率,不過系統整體在 4.9GHz 時的穩定性比較出色,如果你準備日常超頻使用,建議在維持在這個頻率下。

CineBench R15 測試

CineBench R15 的 CPU測試環節考驗了 CPU 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的綜合能力,可以看到在單執行緒性能上,i3-7350K 沒有比頂級的 i7-7700K 差多少,分數只有5分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過由於核心多的優勢,無論是四核心四執行緒的i5-7600K 還是四核心八執行緒的 i7-7700K 都有著不少的領先優勢。

回到曲線圖上來,從 5.1GHz 到 4.2GHz,i3-7350K 的性能呈現出穩定的遞減態勢,單執行緒性能相差17.2%,多執行緒性能相差18.3%,平均每 0.1GHz 頻率能夠提升 1.7% 左右的性能。

Super PI 1MB

在非常看重單核心性能的 Super PI 測試中,i3-7350K 5.1GHz 相比 i7-7700K 5.0GHz 慢了0.141秒,在 4.2GHz 同頻的情況下,i3-7350K 比 i5-7600K 快了0.036 秒。雖然成績上互有勝負,但 i3-7350K 的單核心性能還是非常可以的。

5.1GHz 到 4.2GHz 性能曲線圖方面,i3-7350K 的表現非常穩定,時間差為1.428秒,平均每 0.1GHz 頻率提升帶來0.14秒的時間縮減。

國際象棋

國際象棋對 CPU 的多執行緒成績非常敏感,i3-7350K 毫不意外的墊底兒了。

5.1GHz 到 4.2GHz 的性能曲線圖有所波動,不過整體還算平穩,整體性能下降了16.3%,平均每 0.1GHz 的頻率變化能帶來1.63%的性能浮動。

CPU-Z

CPU-Z 擁有單核和多核性能測試,i3-7350K 憑藉超高的主頻在單核心性能上超越了 i7-7700K,多核心性能毫不意外地又墊底兒了。

5.1GHz 到 4.2GHz 的性能曲線相當平滑,單執行緒成績相差20.14%,平均每 0.1GHz 成績相差2%左右。多核心性能相差17.8%,平均每 0.1GHz 相差1.78%。

Sandra 算術處理器

在 Sandra 算術處理器的測試當中,雙核四執行緒的 i3-7350K 沒有任何優勢,4.2GHz 頻率下比 i7-7700K 低32.16%。

Sandra 算術處理器是為數不多的成績穩定的測試軟體,同頻率下它的測試成績誤差很小。5.1GHz 到 4.2GHz 的曲線圖很平穩,沒有明顯的波動,最高與最低的性能相差18.4%,平均每 0.1GHz 相差 1.84%。

AIDA 64 CPU HASH & AES

AIDA 64 CPU HASH 著重反映 CPU 的整數運算能力,CPU AES 反映 CPU 在進行 AES 加密演算法時的效能。這兩項測試都是考驗 CPU 綜合計算能力的項目,i3-7350K 沒有優勢。

5.1GHz 到 4.2GHz 的曲線圖方面,兩項測試都非常平穩,而且最高成績和最低成績都相差17.7%,平均每 0.1GHz 相差1.77%。

FPU 測試

FPU Mandel 和 FPU SinJulia 分別用來評估 CPU 的雙精度(64bit)運算能力和 CPU 的延伸精度(80bit)浮點運算能力。i3-7350K 的表現與 i7-7700K 同樣有比較大的懸殊。

5.1GHz 到 4.2GHz 的性能曲線方面,FPU Mandel 的性能相差 17.7%,平均每 0.1GHz 相差 1.77%。FPU SinJulia 的性能相差17.6%,平均每 0.1GHz 相差1.7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在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的測試中,5.1GHz 的 i3-7350K 物理分數領先 4.2GHz 的 i5-7600K 7.55%,不過如果 i5-7600K 超頻到 5.1GHz 的話,肯定不會保持這樣的優勢。

性能曲線方面,顯卡分數基本沒有明顯的趨勢變化,說明 CPU 頻率對顯卡性能的影響不大;總分相差了5.5%,每 0.1GHz 頻率僅有 0.55% 的性能變化;物理分數相差了18.2%,每 0.1GHz 相差 1.82%。

AIDA 64 記憶體讀寫曲線圖

記憶體的速寫速度與 CPU 頻率的關係不是很大,曲線圖呈現出上下波動的態勢。

性能測試小結

首先很抱歉我們沒能拿到 i5-7600K 的更多測試資料,不過以上測試也能夠看出 i3-7350K 的真正實力。憑藉高主頻的優勢,i3-7350K 在單核心性能上沒有與 i7-7700K 和 i5-7600K 這樣的處理器拉開太大差距,在部分專案上甚至還優於 i5,可以這麼說,在1500元這個價位段上,沒有在單核心性能上比它更強大的產品。

另外在預料之中的一點是 i3-7350K 的多核心性能相比 i5 和 i7 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這是再高的主頻也無法達到的成績。

i3-7350K 的定位以及它存在的意義

一直以來,超頻只是小部分發燒友的玩兒法,超頻的根本目的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用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好的性能表現。自第一代酷睿開始,Intel 在每一代產品中都預留了至少一款可手動超頻的產品,從 i7-875K 到最新的 i7-7700K,從i5-655K 到 i5-7600K,每一代 i7 和 i5 的頂級產品都有著一個超頻的夢想。在 Kaby Lake 上,Intel 終於也把這個夢想給了i3,這感覺就像是一個從不起眼的戰士在戰場上突然就爆發了。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角 i3-7350K,它其實是一款定位很明確的產品,超高的主頻和比較低的功耗讓它有了很明確的市場定位,對於經常進行圖片處理的專業使用者,以及預算有限的單機遊戲玩家,i3-7350K 都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i5-7400 官方參數

用 i3-7350K 去對比 4C4T 或者 4C8T 的處理器都是不公平的,憑藉多核心的優勢,同價位的 i5-7400 等產品在注重多執行緒跑分的項目上肯定可以秒殺 i3-7350K,但是這些產品的最高睿頻甚至還不到 i3-7350K 4.2GHz 的主頻,更別說超頻後的 5.1GHz 或者 4.9GHz。

能夠達到如此高主頻的產品只有 i5 和 i7 的超頻版,它們的售價分別是1800元左右和2700元左右。i3-7350K 的售價卻僅為1299元,比普通的 i3 貴了一點點,比普通的 i5 便宜了好幾百。指望它在性能上秒 i5、i7 是非常幼稚的,7350K 的存在是為了讓消費者能以更低的的成本獲得更高的處理器頻率,從而獲得強大的單核性能。

Intel 推出 7350K 的真正意圖或許只有 Intel 能和大家說清楚,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是 Intel 專門為設計師群體打造的一款高性能產品,它與 i5、i7 等高端產品的競爭關係並不是很大,倒更像是細分市場的產物。

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 Intel 在 Kaby Lake 上的兩個動作,Intel 通過可超頻的 i3-7350K 以及支援超執行緒技術的 G4560 兩款產品將市場對 CPU 的需求更加細分化,讓消費者能花更少的錢買到他們所需要的高主頻和多執行緒,這一次真的是 Intel 良心了。

至於未來,能與 i3-7350K 叫板的產品可能是 AMD 多核心、高主頻的 R5 或者 R3 系列,到時候你又會選擇哪一款呢?■

CPU 廠商一般不標注超頻頻率,能超到多少全屏處理器本身的提至和散熱情況。

i3-7350K 的主頻是 4.2GHz,依然不支援睿頻技術,但 Intel 這一次沒有對它的頻率進行限制,所以消費者可以自行對其進行超頻,我們使用九州風神 Captain 240 散熱器將其超頻到了 5.1GHz,表現已經相當出色,但如果散熱條件可以更好(室溫更低、或者使用液氮等輔助降溫),那麼頻率也還能繼續上升。

如果把 CPU 的運算動作比作一次搬磚的過程,那麼核心數量決定了同時能有多少人搬磚,執行緒數量決定了每個人同時能搬多少塊磚,頻率決定了每個人的搬磚速度,當人數固定時,我們能改進的只能是工作效率,也就是搬磚的速度——頻率。

i7-7700K/i3-7350K 圖片來自 Mobile 01

今天的主角 i3-7350K 的核心數量和執行緒數量都不出彩,但是高達 4.2GHz 的主頻可是只有 i7-7700K、i5-7600K 這樣的產品才能與之一戰的。文章到這裡,如果你對 CPU 頻率有很高的依賴,但是預算不夠買 i7-7700K,那麼 i3-7350K 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每0.1GHz的頻率提升對性能的影響 i3-7350K性能測試

超頻測試我們做過了不少,i3-7350K 的各種超頻測試資料網上也有了不少,所以第二部分的實測資料我不再局限在超頻後單一頻率的測試資料,我們不妨來看看,在 GPU、記憶體、硬碟和軟體環境相同的情況下,每 0.1GHz 的頻率提升在性能上有多大的區別。

測試平臺介紹,本次測試使用芝奇 Trident Z RGB系列 幻光戟 8GB×2 組成雙通道記憶體,頻率限制為 2133MHz,硬碟為 512GB 的三星 960 EVO,散熱器為九州風神船長水冷散熱器,顯卡為公版 GTX 1080。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0 Pro,顯卡驅動為 GeForce 376.53。

本次測試的頻率範圍是 4.2GHz~5.1GHz,這一頻率基本符合大部分 CPU的官方頻率浮動範圍,其中 4.2GHz 是 i3-7350K 的主頻,5.1GHz 是我們當前狀態下的可超頻的最高頻率,不過系統整體在 4.9GHz 時的穩定性比較出色,如果你準備日常超頻使用,建議在維持在這個頻率下。

CineBench R15 測試

CineBench R15 的 CPU測試環節考驗了 CPU 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的綜合能力,可以看到在單執行緒性能上,i3-7350K 沒有比頂級的 i7-7700K 差多少,分數只有5分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過由於核心多的優勢,無論是四核心四執行緒的i5-7600K 還是四核心八執行緒的 i7-7700K 都有著不少的領先優勢。

回到曲線圖上來,從 5.1GHz 到 4.2GHz,i3-7350K 的性能呈現出穩定的遞減態勢,單執行緒性能相差17.2%,多執行緒性能相差18.3%,平均每 0.1GHz 頻率能夠提升 1.7% 左右的性能。

Super PI 1MB

在非常看重單核心性能的 Super PI 測試中,i3-7350K 5.1GHz 相比 i7-7700K 5.0GHz 慢了0.141秒,在 4.2GHz 同頻的情況下,i3-7350K 比 i5-7600K 快了0.036 秒。雖然成績上互有勝負,但 i3-7350K 的單核心性能還是非常可以的。

5.1GHz 到 4.2GHz 性能曲線圖方面,i3-7350K 的表現非常穩定,時間差為1.428秒,平均每 0.1GHz 頻率提升帶來0.14秒的時間縮減。

國際象棋

國際象棋對 CPU 的多執行緒成績非常敏感,i3-7350K 毫不意外的墊底兒了。

5.1GHz 到 4.2GHz 的性能曲線圖有所波動,不過整體還算平穩,整體性能下降了16.3%,平均每 0.1GHz 的頻率變化能帶來1.63%的性能浮動。

CPU-Z

CPU-Z 擁有單核和多核性能測試,i3-7350K 憑藉超高的主頻在單核心性能上超越了 i7-7700K,多核心性能毫不意外地又墊底兒了。

5.1GHz 到 4.2GHz 的性能曲線相當平滑,單執行緒成績相差20.14%,平均每 0.1GHz 成績相差2%左右。多核心性能相差17.8%,平均每 0.1GHz 相差1.78%。

Sandra 算術處理器

在 Sandra 算術處理器的測試當中,雙核四執行緒的 i3-7350K 沒有任何優勢,4.2GHz 頻率下比 i7-7700K 低32.16%。

Sandra 算術處理器是為數不多的成績穩定的測試軟體,同頻率下它的測試成績誤差很小。5.1GHz 到 4.2GHz 的曲線圖很平穩,沒有明顯的波動,最高與最低的性能相差18.4%,平均每 0.1GHz 相差 1.84%。

AIDA 64 CPU HASH & AES

AIDA 64 CPU HASH 著重反映 CPU 的整數運算能力,CPU AES 反映 CPU 在進行 AES 加密演算法時的效能。這兩項測試都是考驗 CPU 綜合計算能力的項目,i3-7350K 沒有優勢。

5.1GHz 到 4.2GHz 的曲線圖方面,兩項測試都非常平穩,而且最高成績和最低成績都相差17.7%,平均每 0.1GHz 相差1.77%。

FPU 測試

FPU Mandel 和 FPU SinJulia 分別用來評估 CPU 的雙精度(64bit)運算能力和 CPU 的延伸精度(80bit)浮點運算能力。i3-7350K 的表現與 i7-7700K 同樣有比較大的懸殊。

5.1GHz 到 4.2GHz 的性能曲線方面,FPU Mandel 的性能相差 17.7%,平均每 0.1GHz 相差 1.77%。FPU SinJulia 的性能相差17.6%,平均每 0.1GHz 相差1.7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在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的測試中,5.1GHz 的 i3-7350K 物理分數領先 4.2GHz 的 i5-7600K 7.55%,不過如果 i5-7600K 超頻到 5.1GHz 的話,肯定不會保持這樣的優勢。

性能曲線方面,顯卡分數基本沒有明顯的趨勢變化,說明 CPU 頻率對顯卡性能的影響不大;總分相差了5.5%,每 0.1GHz 頻率僅有 0.55% 的性能變化;物理分數相差了18.2%,每 0.1GHz 相差 1.82%。

AIDA 64 記憶體讀寫曲線圖

記憶體的速寫速度與 CPU 頻率的關係不是很大,曲線圖呈現出上下波動的態勢。

性能測試小結

首先很抱歉我們沒能拿到 i5-7600K 的更多測試資料,不過以上測試也能夠看出 i3-7350K 的真正實力。憑藉高主頻的優勢,i3-7350K 在單核心性能上沒有與 i7-7700K 和 i5-7600K 這樣的處理器拉開太大差距,在部分專案上甚至還優於 i5,可以這麼說,在1500元這個價位段上,沒有在單核心性能上比它更強大的產品。

另外在預料之中的一點是 i3-7350K 的多核心性能相比 i5 和 i7 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這是再高的主頻也無法達到的成績。

i3-7350K 的定位以及它存在的意義

一直以來,超頻只是小部分發燒友的玩兒法,超頻的根本目的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用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好的性能表現。自第一代酷睿開始,Intel 在每一代產品中都預留了至少一款可手動超頻的產品,從 i7-875K 到最新的 i7-7700K,從i5-655K 到 i5-7600K,每一代 i7 和 i5 的頂級產品都有著一個超頻的夢想。在 Kaby Lake 上,Intel 終於也把這個夢想給了i3,這感覺就像是一個從不起眼的戰士在戰場上突然就爆發了。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角 i3-7350K,它其實是一款定位很明確的產品,超高的主頻和比較低的功耗讓它有了很明確的市場定位,對於經常進行圖片處理的專業使用者,以及預算有限的單機遊戲玩家,i3-7350K 都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i5-7400 官方參數

用 i3-7350K 去對比 4C4T 或者 4C8T 的處理器都是不公平的,憑藉多核心的優勢,同價位的 i5-7400 等產品在注重多執行緒跑分的項目上肯定可以秒殺 i3-7350K,但是這些產品的最高睿頻甚至還不到 i3-7350K 4.2GHz 的主頻,更別說超頻後的 5.1GHz 或者 4.9GHz。

能夠達到如此高主頻的產品只有 i5 和 i7 的超頻版,它們的售價分別是1800元左右和2700元左右。i3-7350K 的售價卻僅為1299元,比普通的 i3 貴了一點點,比普通的 i5 便宜了好幾百。指望它在性能上秒 i5、i7 是非常幼稚的,7350K 的存在是為了讓消費者能以更低的的成本獲得更高的處理器頻率,從而獲得強大的單核性能。

Intel 推出 7350K 的真正意圖或許只有 Intel 能和大家說清楚,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是 Intel 專門為設計師群體打造的一款高性能產品,它與 i5、i7 等高端產品的競爭關係並不是很大,倒更像是細分市場的產物。

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 Intel 在 Kaby Lake 上的兩個動作,Intel 通過可超頻的 i3-7350K 以及支援超執行緒技術的 G4560 兩款產品將市場對 CPU 的需求更加細分化,讓消費者能花更少的錢買到他們所需要的高主頻和多執行緒,這一次真的是 Intel 良心了。

至於未來,能與 i3-7350K 叫板的產品可能是 AMD 多核心、高主頻的 R5 或者 R3 系列,到時候你又會選擇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