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來心真的會碎

人們常用“心碎”來形容極度悲傷。英國亞伯丁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心碎不僅是一種文學比喻,而且是一種病症,確實會損傷心臟。這種損傷是長期、可能無法逆轉的損傷,對身體的危害堪比心臟病發作。

近日,61 歲的徐阿姨在親眼目睹了父親從樓梯上摔下來後受到了驚嚇,出現了胸骨疼痛,持續數天不能緩解,後被送到蕭山醫院救治;69 歲的湖南劉老太因家中瑣事與老伴發生爭執後住進醫院;家住漢陽的32 歲女子與男友分手後情緒難以平復,胸悶喘不上氣、心口劇痛……她們都被診斷為“心碎綜合征”。

心碎過度可能猝死

心碎綜合征是指人因經歷重大外部事件打擊,在產生極度哀傷或憤怒的心理時,所引發的胸痛、憋氣、呼吸短促等類似心臟病的症狀。它不代表心真的會“碎”,患者心臟通常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只是那種痛起來的感覺就像心真的碎了一樣。

這是因為當人遇到重大的情感打擊時,

交換神經會分泌大量的茶酚胺等物質,導致心臟跳動能力減弱,造成劇烈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存在且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因為心血管持續痙攣造成心臟驟停猝死。

90%心碎綜合征患者是女性

資料顯示,這種病症90%的患者為女性,患者年齡多為30~50 歲。70%的患者都是因為痛失心愛之人而患病。醫生解釋說,對於多數患者,一般數周或數月後,隨著病人情緒平復並進行相應治療,

心臟功能就可以恢復正常。但英國有一項調查顯示,發病4個月後,在52名心碎綜合征患者中,有一些人的心臟出現了某種形式的傷痕,心跳更慢、心肌收縮更弱。這條傷痕可能永遠不會平復。

心碎綜合征的早期症狀

研究指出,心碎者經常出現神經質、憂鬱、害怕會發瘋、持續的恐懼、夢魘、失眠、工作能力減退和疲勞等症狀。他們有時也會抱怨頭痛、暈眩、失神、消化不良、嘔吐、心臟急速跳動、胸口疼痛。

出現這些情況需要格外警惕。

避免“心碎” 情緒調整四步走

當出現情緒波動時,很多人會通過唱歌、購物等發洩負面的情緒。但這種方式更適合年輕人,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在遇到情緒波動時,更需要的是交流、理解、寬容,或者一些較為緩和的釋放情緒的方式。

♥培養興趣愛好,提高自我修養

俗話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提高自我修養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控制情緒,

讀書、看報、寫字、作畫、賞魚、下棋等愛好都對穩定情緒有一定幫助。

♥保持情緒平穩,避免較大波動

時刻提醒自己,在出現可能讓自己情緒波動大的事情時,要儘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時刻提醒自己控制好“度”。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通常做到這一步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一個人靜靜待會兒,但要避免深陷其中

如果遇特別傷心的事情,通常外界的安慰都是無用的,平復情緒主要靠的還是自己,所以第一時間讓當事人靜一靜非常重要。當然也要把握時間長短,以免深陷其中。這在心理學中稱為“休克療法”。

♥聊天可釋放情緒,又能轉移注意力

在稍微平復情緒後,聊天就是一種既緩和又合適的釋放情緒的方法。在情緒波動時,將事情告訴身邊的人,傾訴內心,也可以幫助控制情緒。身邊的人也可以主動上前攀談,聊一些有趣新鮮的事情、家長里短或當事人感興趣的話題等。總之要儘快轉移其注意力,避免其沉溺於悲傷情緒。

通常外界的安慰都是無用的,平復情緒主要靠的還是自己,所以第一時間讓當事人靜一靜非常重要。當然也要把握時間長短,以免深陷其中。這在心理學中稱為“休克療法”。

♥聊天可釋放情緒,又能轉移注意力

在稍微平復情緒後,聊天就是一種既緩和又合適的釋放情緒的方法。在情緒波動時,將事情告訴身邊的人,傾訴內心,也可以幫助控制情緒。身邊的人也可以主動上前攀談,聊一些有趣新鮮的事情、家長里短或當事人感興趣的話題等。總之要儘快轉移其注意力,避免其沉溺於悲傷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