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槐花的情結

打開門,一股清香,撲脾而來,靜心一聞,原是槐花的香味。“回來了,快來嘗嘗今年的新槐花吧,姐夫從老家帶回來的”。看見妻子已坐在茶几上,一邊吃槐花飯一邊看微信,我也盛了小半碗,

開始品嘗這帶著絲絲香甜的槐花香了。

吃著槐花飯,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在那個缺吃少穿的七十年代,我們除了吃些以粗雜食為主的飯菜,勉強填飽肚子外,就再沒有其它的付食了,每年的槐花飯便成了一種說奢望。在那個讀書並不被重視的年代,一到槐花初開季,採摘槐花便成了我們幾個小夥伴的樂趣了。我們拿著工具採摘槐花的過程,也成了那個年代各個村落小夥伴交流的平臺了。

通過各生產隊之間的往來,彼此間建立起了永久的友誼,以致在後來的工作中,從家鄉走出去的一幫人,在外相互幫衫,相互進步。採摘完槐花便是母親最忙的時候了,母親因為要天天參加生產隊裡的勞動,回到家裡的時間很有限,小時候母親幹什麼活都很快,屬於那種特別麻利的女性。在我還跟母親說今天都去哪裡采,跟誰采的過程中,
母親已經摘花沖洗完,上鍋蒸上了。蒸好後,母親先給爺爺和我們姐妹幾個盛好,才給自己盛上。由於父親在縣城工作,除了周未回來忙碌一天外,就顧不上家了,母親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母親總是這樣一邊忙隊裡的活路,一邊還要負責一大家人的飲食起居,整天忙碌至夜深人靜時。記得冬天母親還經常熬夜紡線,雨天織布,總之就沒有看見母親閑過。

父親一輩子為了養活一大家人,

在六七年代因為是地主成份,帶著可教育子女的帽子,拼命的工作,雖然在八十代也曾出任縣教育局的領導,由於長期的忍辱負重,在退休後不久就病魔纏身,幾年前離我們而去,如今留下母親孤身的生活,我們雖然也常照顧母親,但母親還是常常念及父親。就在前幾天母親讓我買點槐花,我卻忘記了,“你爹散步時經常就帶回來了”,聽著母親的話,我感到很內疚,
想起父親,淚水模糊了我的眼。

爺爺曾是三十年代的高中生,民國時期的縣教育局督學,解放後,因為身體和成份原因,就沒有在新政府謀職,一直養病在家。在我的記憶裡,爺爺經常在家忙這忙那,總是告訴我們什麼該怎麼幹,怎麼巧幹才省力又省時。記得小時候因為去學校太早,家裡來不及做飯,好多孩子都啃著冷膜去上學,為了讓我們吃上熱東西,爺爺專門制做了一個鐵盒子,將紅薯放在裡面,然後放在土坑裡,早上起床剛好就烤好了,爺爺在家裡也常常與伯父一起研究醫書,我們稍微有點病痛,他告訴我們壓哪個穴位,很快就好了,嚴重了就開三四樣中草藥幾毛錢,一吃就好。印象最深的是爺爺曾經在縣上做苗圃經理的緣故,家裡也像個植物園,除了有核桃、蘋果、桃樹等以外,還有別人家很少有的桑樹、柏樹和竹子,隨季節的變化還種些不同的花卉等。雖然由於成份在外面受到別人的歧視,但回到家裡,簡直就是個小花園。爺爺也很愛吃槐花飯,每次看見槐花飯,爺爺站在後院槐花樹下,挾槐花的身影便浮現在眼前。

人的一生常常會伴隨著年代的印記,在解放初期那個以階級鬥爭為鋼、唯成份論的年代,有多少象爺爺和父親那樣的人,被時代所壓抑,過著忍辱負重的日子,常常在不安和彷徨中顛沛,因此他們的身心受到過多的負重和透支,往往在晚年表現出來,給他們帶來了諸多的病痛,也帶給了母親無限的孤獨。回想起這些,覺得應該更珍惜今日的好時光,照顧好母親,能盡可能好的讓母親安度晚年,以彌補我們對父親的虧欠。

吃著槐花飯,想像著岳父母那麼大年紀了為了兒女,也象當年的爺爺那樣站在樹下挾著槐花,再從樹枝上摘下來裝在袋子裡,等著姐夫走時帶給我們,想想這個過程,八十多歲的岳父母,要費多少周折呀,吃著這槐花飯,我心裡卻有說不出的滋味,一股暖流湧心頭,這個個小小的槐花裡包含了多少父輩對子女的深情呀。

吃完了槐花飯,心中有些惆,覺得自己應該為岳父母做些什麼。“不知爸媽最近的身體咋樣?”“姐夫說好著裡,媽還說不讓咱們操心呢”,“是嗎?”。“這週六沒事,咱還是回家看看吧!”,妻也若有所思,“只要你願意,當然好了”。

我愛寒雪傲放的臘梅,我也愛雍容華貴的牡丹,但我更愛這樸實無華的槐花,因為在槐花的背後有爺爺的身影,有父母的艱辛,有岳父母對兒女深深的愛,吃著槐花飯,流淌的是濃濃的情,深深的愛。

將紅薯放在裡面,然後放在土坑裡,早上起床剛好就烤好了,爺爺在家裡也常常與伯父一起研究醫書,我們稍微有點病痛,他告訴我們壓哪個穴位,很快就好了,嚴重了就開三四樣中草藥幾毛錢,一吃就好。印象最深的是爺爺曾經在縣上做苗圃經理的緣故,家裡也像個植物園,除了有核桃、蘋果、桃樹等以外,還有別人家很少有的桑樹、柏樹和竹子,隨季節的變化還種些不同的花卉等。雖然由於成份在外面受到別人的歧視,但回到家裡,簡直就是個小花園。爺爺也很愛吃槐花飯,每次看見槐花飯,爺爺站在後院槐花樹下,挾槐花的身影便浮現在眼前。

人的一生常常會伴隨著年代的印記,在解放初期那個以階級鬥爭為鋼、唯成份論的年代,有多少象爺爺和父親那樣的人,被時代所壓抑,過著忍辱負重的日子,常常在不安和彷徨中顛沛,因此他們的身心受到過多的負重和透支,往往在晚年表現出來,給他們帶來了諸多的病痛,也帶給了母親無限的孤獨。回想起這些,覺得應該更珍惜今日的好時光,照顧好母親,能盡可能好的讓母親安度晚年,以彌補我們對父親的虧欠。

吃著槐花飯,想像著岳父母那麼大年紀了為了兒女,也象當年的爺爺那樣站在樹下挾著槐花,再從樹枝上摘下來裝在袋子裡,等著姐夫走時帶給我們,想想這個過程,八十多歲的岳父母,要費多少周折呀,吃著這槐花飯,我心裡卻有說不出的滋味,一股暖流湧心頭,這個個小小的槐花裡包含了多少父輩對子女的深情呀。

吃完了槐花飯,心中有些惆,覺得自己應該為岳父母做些什麼。“不知爸媽最近的身體咋樣?”“姐夫說好著裡,媽還說不讓咱們操心呢”,“是嗎?”。“這週六沒事,咱還是回家看看吧!”,妻也若有所思,“只要你願意,當然好了”。

我愛寒雪傲放的臘梅,我也愛雍容華貴的牡丹,但我更愛這樸實無華的槐花,因為在槐花的背後有爺爺的身影,有父母的艱辛,有岳父母對兒女深深的愛,吃著槐花飯,流淌的是濃濃的情,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