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阿裡5年投入100億扶貧 京東、拼多多、一畝田等電商企業紛紛表態

12月1日,繼2014年阿裡上市後,阿裡巴巴合夥人再次集體亮相,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宣佈,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探索“互聯網+脫貧”的新模式。

會上,4位副主席分別公佈了自己的脫貧計畫。蔡崇信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自嘲“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他將關注貧困大學生群體,希望做到不讓貧窮限制想像。負責“魔豆媽媽”專案的彭蕾將繼續關注女性脫貧。張勇表示會負責把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暢通無阻地賣出去。井賢棟表示要把環保和脫貧結合起來。

精准扶貧電商企業在行動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強大合力,過去5年,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6000多萬貧困人口走出貧困,其中,電商企業的參與被認為是扶貧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新晉的“探花”拼多多則成了社交電商中扶貧的新擔當,

將精准扶貧事業融入日常的業務運營中。據悉,拼多多目前已是全國最大的農產品銷售平臺,他們的主要操作方法是聯合新農人在各地開展產業扶貧活動,不僅利用其“聚合需求”的模式優勢迅速説明農產品打通上行通道,新農人還能夠基於前端的規模化需求反向對生產種植做出更科學合理的安排規劃,由此實現供需的相對平衡。

還有唯品會、易果、一畝田等電商平臺也積極加入扶貧大軍,

一畝田與易果生鮮合作,將建立從產地端到消費端的產業鏈扶貧合作模式。這些電商企業全力投入脫貧,也成為中國正在開展的精准扶貧事業的一個縮影。

電商扶貧各顯神通

隨著互聯網+農業推進,電商企業在精准扶貧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除了平臺本身投入資金和人力為農產品與市場牽線搭橋,更重要的是“扶智”和“扶志”,

從人才和農業發展兩方面開拓可持續增值的扶貧方案。

在阿裡平臺上,貧困青年返鄉創業主要包括“農民網商”和“農村淘寶合夥人”兩種形態。農民網商集聚的典型是“淘寶村”,合夥人和淘幫手是農村淘寶項目在鄉村招募選拔的服務主體,他們立足於村級服務站,為村民提供各類服務,實現自身價值。至2016年上半年,農村淘寶在全國共招募了1.8萬名農村淘寶合夥人和8千余名淘幫手。

這些青年人的返鄉創業為貧困鄉村帶來了發展的內生動力。

京東則致力於打造農產品品牌,比如在河北省武邑縣落地的“跑步雞”專案,通過京東金融向當地農民提供免息貸款,幫助引入雞苗、雞飼料等生產資料,並配套支援養殖技術、屠宰加工、品牌包裝、生鮮冷鏈、網上銷售,使當地產業形成一個閉環。

相對於京東定點扶貧的方式,拼多多則希望通過扶持新農人,借助他們的力量改革農業生產方式,組織分散單幹的小農戶進行有規模的生產,發展“企業+農戶”模式。比如今年的河南中牟出現大蒜滯銷情況,拼多多聯合平臺上的助農企業,統一收購、分揀、包裝、銷售,解決了3000戶農戶的銷售難題。同時,還與當地農戶簽訂合作協定,由企業根據市場狀況為農戶提供生產建議,以及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農戶按照要求生產,在拼多多上統一銷售,擴大農民對農產品的定價權,增加農民的生產性收入。

從現實看,農業生產週期長,風險大;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前景好,但上下游風險往往難以把控;蔬菜產品受季節性制約大,無法如製成品一般保持穩定的品質等等。這些難題的形成和解決,都非一日之功。

但是,這些大佬們進軍農業所帶來的諸如“著重品牌化打造、溢價提升、精細化操作、互聯網服務化”等等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和思維方式,無疑能夠給當下的農業發展帶去諸多啟迪。

使當地產業形成一個閉環。

相對於京東定點扶貧的方式,拼多多則希望通過扶持新農人,借助他們的力量改革農業生產方式,組織分散單幹的小農戶進行有規模的生產,發展“企業+農戶”模式。比如今年的河南中牟出現大蒜滯銷情況,拼多多聯合平臺上的助農企業,統一收購、分揀、包裝、銷售,解決了3000戶農戶的銷售難題。同時,還與當地農戶簽訂合作協定,由企業根據市場狀況為農戶提供生產建議,以及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農戶按照要求生產,在拼多多上統一銷售,擴大農民對農產品的定價權,增加農民的生產性收入。

從現實看,農業生產週期長,風險大;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前景好,但上下游風險往往難以把控;蔬菜產品受季節性制約大,無法如製成品一般保持穩定的品質等等。這些難題的形成和解決,都非一日之功。

但是,這些大佬們進軍農業所帶來的諸如“著重品牌化打造、溢價提升、精細化操作、互聯網服務化”等等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和思維方式,無疑能夠給當下的農業發展帶去諸多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