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國周邊進入問題多發其,一些國家蠢蠢欲動

印軍和美軍正在進行軍演(資料圖)

臨近年底,我國周邊地區特別是亞太方向一系列重要雙邊會晤、多邊協調相繼結束,

地區政治、安全、經濟格局開始進入新一輪磨合期,呈現出一些不同與往的新特點。

一是部分新組合浮出水面。與國際格局演變調整所呈現的特點相似,亞太地區主要國家也加緊謀劃新的合縱連橫,推動地區格局呈現新的分化組合態勢。美國總統特朗普展開首次亞洲之行,在APEC演講中提出“希望與亞太各國建立新型夥伴關係”,

美同日、澳、印四方相關人員也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正式會晤,號稱重啟所謂四方安全對話,重組四邊戰略合作。日本拉攏TPP10個談判國,將之更名為“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CPTPP),宣稱推動協定最快於2018年生效,欲另立山頭,搞所謂日本版亞太地區經濟合作,完成自上世紀90年代就蠢蠢欲動的所謂“領導亞太合作”的“心願”。這兩個新組合,看似為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經濟格局做了新勾畫,
實際上缺陷很多。安全上的四方合作納入印度,導致美國的地區戰略重心“西移”,顯然沒有抓住當前亞太地區安全問題的關鍵;過去近40年來日本歷次提出的各種“排除美國”的合作計畫,均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而多數不了了之,這次同樣不包括美國的CPTPP很可能重蹈覆轍。

二是地區經濟合作摸索新方向。進入2017年以來,國際社會“逆全球化”、“逆一體化”之風似乎愈刮愈烈,

儘管國際貿易出現反彈,但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建設卻止步不前。受此影響,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也正在呈現出大幅調整的跡象,11月東亞系列峰會和APEC峰會上,能明顯感到各方在重新摸索和觀察。比如,客觀而言過去幾年的亞太經濟合作以TPP為重要參照物,不少雙邊、諸邊經貿協定相繼展開。特朗普上臺後宣佈退出TPP,重談多個自貿協定,儘管各國有所準備,但仍給整個亞太地區經濟合作造成了相當大的震盪。
11月14日,RCEP談判各方在馬尼拉舉行首次領導人會晤,對外宣示加快談判的決心,稱爭取在2018年完成談判,或是這種摸索的結果。再如,東盟等地區合作此前一直將歐盟作為學習樣板,將共同體作為奮鬥的目標。但英國“脫歐”讓歐盟的樣板效應大幅受損,東盟內部在地區發展節奏、地緣政治平衡上的分歧也有加大之勢,未來東盟內部怎麼合作、東盟同東亞其他國家怎麼合作、東盟未來在亞太合作中扮演何種角色(再考慮到美國已經將亞太擴展到印太),
都到了十字路口。日本扯起所謂CPTPP的大旗,地區經濟合作方向僅是其諸多考慮中的一個因素,實際更側重政治,扯動地區格局變動的意味更濃一些。

TPP擱淺

三是部分風險點出現新動向。最近,周邊地區部分新老問題也有集中冒頭跡象,不排除相互聯動並發生連鎖反應,形成新的風險點。11月29日,朝鮮在時隔近兩個月後突然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據報導該型導彈在射程上覆蓋美國本土全境,可搭載超大型重量級核彈頭,性能比此前大幅提高,是達到朝鮮導彈開發完成階段的”最強力洲際彈道導彈”。此次試射,“成功”將朝核問題再度拉回到國際輿論中心位置,推動大國針對朝鮮展開又一輪博弈較量。再往西看,11月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佈北約向阿富汗增兵3000人。早在今年8月,美國公佈了新的阿富汗和南亞戰略。回顧過去十幾年,美國不斷在撤兵與增兵之間搖擺,不僅未能挽救阿富汗危局,反而導致阿富汗和南亞地區安全形勢不斷惡化。每一次增兵,幾乎都招致極端組織更大的報復,導致更多平民因此遭殃。此次美國南亞新戰略的提出,很可能再度惡化地區局勢。除了人禍,周邊還有印尼巴厘島火山爆發這樣的天災,提醒我們注意周邊安全的高度複雜性。

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10月18日-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全面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獲得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對我前所未有的重大關注。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既是亞太地區,也是全球在2017年最重要政治進程,勢將對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國際政治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五是整體推動周邊地區進入秩序重塑的關鍵期。回看歷史,我國周邊形勢的演變歷程,同世界秩序的演變十分相似。特別是在過去十年,亞太地區力量對比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對整個地區格局綜合影響迅速顯現出來。即將過去的2017年,是這種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許多因素正在加速推動地區格局演變。周邊地區適應新特點的的力量平衡,新的政治、安全、經濟格局或即將在未來幾年來建立起來。對我國而言,過去五年中國周邊戰略佈局的巨大成就擺在面前,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五年的周邊形勢發展保持高度自信,應該以更加積極主動、開拓奮進的精神面貌去經略周邊,創造我與周邊和諧發展、共同發展的美好局面,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良好周邊環境。(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

TPP擱淺

三是部分風險點出現新動向。最近,周邊地區部分新老問題也有集中冒頭跡象,不排除相互聯動並發生連鎖反應,形成新的風險點。11月29日,朝鮮在時隔近兩個月後突然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據報導該型導彈在射程上覆蓋美國本土全境,可搭載超大型重量級核彈頭,性能比此前大幅提高,是達到朝鮮導彈開發完成階段的”最強力洲際彈道導彈”。此次試射,“成功”將朝核問題再度拉回到國際輿論中心位置,推動大國針對朝鮮展開又一輪博弈較量。再往西看,11月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佈北約向阿富汗增兵3000人。早在今年8月,美國公佈了新的阿富汗和南亞戰略。回顧過去十幾年,美國不斷在撤兵與增兵之間搖擺,不僅未能挽救阿富汗危局,反而導致阿富汗和南亞地區安全形勢不斷惡化。每一次增兵,幾乎都招致極端組織更大的報復,導致更多平民因此遭殃。此次美國南亞新戰略的提出,很可能再度惡化地區局勢。除了人禍,周邊還有印尼巴厘島火山爆發這樣的天災,提醒我們注意周邊安全的高度複雜性。

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10月18日-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全面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獲得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對我前所未有的重大關注。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既是亞太地區,也是全球在2017年最重要政治進程,勢將對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國際政治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五是整體推動周邊地區進入秩序重塑的關鍵期。回看歷史,我國周邊形勢的演變歷程,同世界秩序的演變十分相似。特別是在過去十年,亞太地區力量對比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對整個地區格局綜合影響迅速顯現出來。即將過去的2017年,是這種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許多因素正在加速推動地區格局演變。周邊地區適應新特點的的力量平衡,新的政治、安全、經濟格局或即將在未來幾年來建立起來。對我國而言,過去五年中國周邊戰略佈局的巨大成就擺在面前,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五年的周邊形勢發展保持高度自信,應該以更加積極主動、開拓奮進的精神面貌去經略周邊,創造我與周邊和諧發展、共同發展的美好局面,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良好周邊環境。(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