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在NBA穿Nike籃球鞋的人,要比穿adidas的人多很多?

我們先來數數球星。

Nike(包括Air Jordan)

科比、濃眉、杜蘭特、歐文、考神、格林、泡椒、波什、LBJ、威少、倫納德、巴特勒、安東尼、小湯瑪斯、格裡芬等等。

每年簽約總金額大約在$268,000,000到$300,000,000之間。

adidas

哈登、羅斯、維金斯、麥迪、鄧肯、利拉德等..

每年簽約總金額大約在$70,000,000到80,000,000之間(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除了從體量上我們可以看到直觀的差距,

並且今年,Nike成為了NBA球衣的贊助商。

另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兩個品牌對於籃球品類最初的定位就不同,隨之而來的執行策略自然也大相徑庭。

籃球從始至終都是Nike最看重的品類,在此指導思想下,美國公司堅定地走著這條道路:依靠球星打天下。從當年交著罰款,也要讓喬老爺穿著Nike的球鞋上場比賽。

Nike幾乎所有的籃球戰略都是圍繞著球星展開的,在具體一點,就是星腳上的球鞋。

從Nike得到喬幫主開始,這條清晰的戰略就沒有什麼大的偏移,一直執行到現在。雖然期間,有過低谷,但是Nike都咬牙堅持下去了。

直到現在麾下球星如雲,

強如格林這樣的上賽季最佳防守球員,都未有個人的簽名球鞋。

到如今Nike和NBA聯盟簽約,更是錦上添花的一筆。他們的核心理念依然沒有變,我相信,Nike會在球衣玩出一些不一樣的花樣。

但最後,一定是會服務於球鞋和球鞋們,擔任好的陪襯。(但這個陪襯到最後的生意額,

可能會令人歎為觀止。)

關於adidas呢?籃球對它們而言,是半路出家的事情,足球才是它們的根本。所以,在做籃球生意的過程中,它們還走過一些其他的路。

比如曾經它們放棄了簽名鞋而開始搞團隊籃球鞋(這背後的意義,就是淡化個人意識,

強調團隊力量);再比如它們選擇和NBA簽了這麼長的合作合同,卻沒有把自己的LOGO放上比賽球衣。

甚至很多adidas針對籃球的動作,都有它們做足球的影子,都足以證明,adidas對於籃球的戰略始終都是搖擺,且不是最核心的。

在我看來,這才是造成現在這個局面最本質的原因。

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執行戰略。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所以,當許多球迷津津樂道:比如adidas的籃球鞋醜,Nike的更酷;比如Nike更捨得砸錢,adidas則相對的摳門許多(比如勒布朗簽約的時候)。

其實這其中的差異,很多時候還是籃球品類在整個品牌下的地位所決定的。在adidas自己的核心品類足球,大家看到的完全是一個不一樣的形象;一擲千金;砸曼聯、續拜仁、再到創紀錄的續皇馬,這就是差別。

現如今,籃球的生意盤子這麼大,adidas卻只能吃到一丟丟,所以它們肯定要奮起直追。儘管三條杠在籃球場上想贏過鉤子基本沒戲,但你要知道,哪怕僅僅搶回10%的份額,都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這就是差別。

現如今,籃球的生意盤子這麼大,adidas卻只能吃到一丟丟,所以它們肯定要奮起直追。儘管三條杠在籃球場上想贏過鉤子基本沒戲,但你要知道,哪怕僅僅搶回10%的份額,都是一筆天文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