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用首付和利息,先變美再付款?別把“美麗的陷阱”當餡餅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已然成為了新的生產力。

再加上消費升級環境下,用戶消費金融習慣的逐漸養成,消費分期在2015年前後進入醫美領域後,發展也是越來越快。據新快報記者瞭解,目前市面上醫美分期至少幾十家,很多都打著“0首付、0利息、0費用”的宣傳語,但“現實卻很骨感”,醫院、仲介、分期平臺利益勾結,甚至還出現了很多仲介聯合醫院騙貸的案例,將壞賬的風險轉嫁給分期平臺,而在這整個利益鏈條中,消費者成為被剝削的一方。

■新快報記者 許莉芸/文 廖木興/圖

A

從四五家平臺分期借款是常態

自2015年起,一路擴張的消費金融不斷尋找新的場景進入,而客單價高的醫美行業成為了紛爭之地。短短兩年,大批平臺便應運而生,比如麼麼貸、麗分期、星計畫、快分期、即分期、馬上消費、51人品、美好分期、易日升、壹分期、易美健、小牛分期、愛美貸、麥芽分期等等。據市場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14年—2018年,我國醫學美容市場有望維持13.8%的複合年增長率,並於2018年達到91億美元的規模。

不過,在醫美行業,本身價格就不透明。一位在廣州珠江新城開醫美整容店的張女士告訴新快報記者,一般非手術醫療美容終端價格在3000元到8000元,手術美容價格差異較大,簡單手術只需幾千元,大手術一般需要數萬,從幾萬元到幾十萬不等。“自從跟分期平臺合作後,我們的單每個月都能多個百分之四五十。

據新快報記者瞭解,目前市面上民營中小醫美機構在分期貸款上大多不夠規範,為了湊錢,可以幫助消費者從四家以上的分期平臺上貸款。在新快報記者加入的一個美容貸款QQ群中,每天都會刷屏各種醫美分期的消息,如“0首付、0壓力,輕鬆變美!院方合作4到8家分期平臺,真正不掏一分錢,輕鬆分期變美!”

對此,新快報記者以面部整形為由,諮詢了廣州某整形機構,並表示拿不出10萬元的整容費,對此該醫院的諮詢師小朵表示,可以幫忙從美好分期等四家平臺上借款,“利息很低,不會比信用卡高。

小朵還表示,一旦貸款金額不夠也可以選擇“私貸”,月息高達3分。對於記者擔心還不了款,QQ上的一位醫美貸款仲介小柔表示,“醫院兜底。即醫院先代付這筆款項,做完手術後消費者再還錢給醫院。”

B

仲介層層分羹 提成至少在30%以上

醫美市場本來就水深,仲介的存在更是讓原本不透明的市場價格水漲船高。

據新快報記者瞭解,醫美分期的仲介類似傳銷一樣,仲介一般自稱為“管道”,這些管道層層遞進,分工明確。一群人負責尋找醫院關係,談返點,並承諾每個月給醫院帶一定的客戶量。另一群人負責一層一層找客戶,一般都通過線上QQ群、微信,線下夜店、KTV、酒吧等地方。

他們中最頂層的管理者被稱為“一手”,其手下可能在全國各地有上百個仲介,為其輸送客源。小柔對新快報記者表示,自己有全國的管道,各個地方都有醫院推薦。她表示,自己做了八年多了,已經是團長,團長就是一級管道,每個團長負責不同的區域。在團長的手下還有十幾個、二十幾個“隊長”,也就是二級管道。

消費者通過層層仲介,輸送到醫院,成交後,每層仲介剝離一道利潤。“一手”猶如傳銷中金字塔的塔尖。此前有媒體報導,在全國各地,每個地區都有幾個超大的“一手”,甚至組建了自己的幫派。

新快報記者表示想加入“管道”的隊伍,小柔表示,加入她的“管道”可以拿到客戶30%的提成,“如果你介紹的人多,還能拿到更多。” “我已經做了八年,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做了100多單。”小柔說,現在市場緊縮了,不如以前好做。“最近很多小貸公司都收緊業務,我們也受到了影響。”

得知記者在廣州後,她表示可以為記者安排外地的整容醫院。她甚至表示,包吃住包路費。據其介紹,每位“管道”都是如此對待客戶,“讓您無憂”。

事實上,仲介是醫院的客源保障,因此也是醫美分期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張女士告訴新快報記者,“醫美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非常依賴於從各種銷售管道獲得客源。為了客源,整形機構也非常願意給銷售管道高額提成。這就導致了一些銷售管道為了擴大業績,獲取更多分成,唆使一些本身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貸款,甚至主動為這些消費者進行包裝。”

C

有消費者只拿到30%貸款 卻要承擔所有本金利息

最終醫美分期的風險都將轉嫁給平臺,最終由消費者埋單。對於消費者而言,進行醫美分期前要對行業有足夠多的瞭解,理性消費;在管道選擇上優先選擇大機構、大醫院。廣州某家民營醫美整容相關人士孫建詳表示,首先要理性消費,不要被“免費”“優惠”“便宜”等字樣衝昏頭腦。

其次,消費者在貸款前要考慮必須問清楚借貸的額度、利率、分期時長。他表示,有的“美容貸”上,消費者其實只能拿到全部貸款金額的20%—30%,卻要承擔全部的貸款本金和利息。“還要弄清楚利率包含哪些,平臺除了利息外,還要付一定的貸款手續費,但很多消費者在貸款前並不知情。”

此外,每一次的簽字與個人證件的出示、複印、掃描都需要三思而後行,對於合同款項要仔細研讀,對於對方的承諾更需要白紙黑字保留證據。

D

騙貸多、風控難,醫美分期風險積聚

醫美分期的低門檻也吸引了大量的騙貸者。從去年5月開始,醫美領域中湧入了大量的騙貸者,此前有媒體報導,多位元從業者透露,行業中至少有15個億被這些騙貸群體分食。

據悉,還有某些整容貸款平颱風控漏洞百出,只要是沒有信貸記錄的“白戶”,芝麻信用分高出600分,再提供近兩個月的通話記錄,就能下款。

此前,也有媒體報導,醫美騙貸已經盯上了農村“白戶”大媽們,更有仲介會雇大巴車將農戶從偏遠農村拉到一線城市來騙貸,這些農戶們到醫院“走個過場”,簽字申請貸款後進手術室呆一會就出來。仲介第二天去醫院“結款”,和醫院“三七分”,仲介拿70%,農村大媽們每個人可拿10%-20%,分完錢,仲介送大媽們回家。

去年中下旬進入醫美分期的某平臺負責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逐步退出了醫美分期,“幾乎沒錢賺,還曾遭遇過組團騙貸的情況。”該人士表示,所謂的大資料風控其實都是協力廠商資料公司的資料分析、芝麻信用分、手機運營商數據等基礎資料進行篩選判別。“一旦遇到騙貸,根本沒辦法判別。”

延伸

蒙查查,借款3萬變8萬

《法制日報》曾經報導,有消費者投訴稱,有整容機構為其制定了一個3萬元的手術方案。但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該整容機構以她的名義向多個平臺借款達8萬元。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諮詢了分別位於北京、天津、廣州、武漢、西安、重慶的6家整形機構,這些整形機構均表示可以分期付款。當記者對分期付款表現出疑慮時,工作人員都強調自己是正規美容醫院,絕對安全可靠。

該記者發現,有的整形美容機構在推出分期付款時還設置了一些附加條件。比如,1000元起貸,貸款金額為手術費用的5至10倍等。還有整形機構推出優惠條件,比如零首付,3、6、9期免息等。

還有媒體曾報導,有求美者沖著“0利息,0首付,0費用”的宣傳口號而在醫美分期平臺上貸款10萬元做了整容手術。不但手術不成功,還因此背上高額債務。在維權過程中,其發現10萬元的貸款,用在自己身上的僅六七萬。

小柔對新快報記者表示,自己有全國的管道,各個地方都有醫院推薦。她表示,自己做了八年多了,已經是團長,團長就是一級管道,每個團長負責不同的區域。在團長的手下還有十幾個、二十幾個“隊長”,也就是二級管道。

消費者通過層層仲介,輸送到醫院,成交後,每層仲介剝離一道利潤。“一手”猶如傳銷中金字塔的塔尖。此前有媒體報導,在全國各地,每個地區都有幾個超大的“一手”,甚至組建了自己的幫派。

新快報記者表示想加入“管道”的隊伍,小柔表示,加入她的“管道”可以拿到客戶30%的提成,“如果你介紹的人多,還能拿到更多。” “我已經做了八年,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做了100多單。”小柔說,現在市場緊縮了,不如以前好做。“最近很多小貸公司都收緊業務,我們也受到了影響。”

得知記者在廣州後,她表示可以為記者安排外地的整容醫院。她甚至表示,包吃住包路費。據其介紹,每位“管道”都是如此對待客戶,“讓您無憂”。

事實上,仲介是醫院的客源保障,因此也是醫美分期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張女士告訴新快報記者,“醫美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非常依賴於從各種銷售管道獲得客源。為了客源,整形機構也非常願意給銷售管道高額提成。這就導致了一些銷售管道為了擴大業績,獲取更多分成,唆使一些本身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貸款,甚至主動為這些消費者進行包裝。”

C

有消費者只拿到30%貸款 卻要承擔所有本金利息

最終醫美分期的風險都將轉嫁給平臺,最終由消費者埋單。對於消費者而言,進行醫美分期前要對行業有足夠多的瞭解,理性消費;在管道選擇上優先選擇大機構、大醫院。廣州某家民營醫美整容相關人士孫建詳表示,首先要理性消費,不要被“免費”“優惠”“便宜”等字樣衝昏頭腦。

其次,消費者在貸款前要考慮必須問清楚借貸的額度、利率、分期時長。他表示,有的“美容貸”上,消費者其實只能拿到全部貸款金額的20%—30%,卻要承擔全部的貸款本金和利息。“還要弄清楚利率包含哪些,平臺除了利息外,還要付一定的貸款手續費,但很多消費者在貸款前並不知情。”

此外,每一次的簽字與個人證件的出示、複印、掃描都需要三思而後行,對於合同款項要仔細研讀,對於對方的承諾更需要白紙黑字保留證據。

D

騙貸多、風控難,醫美分期風險積聚

醫美分期的低門檻也吸引了大量的騙貸者。從去年5月開始,醫美領域中湧入了大量的騙貸者,此前有媒體報導,多位元從業者透露,行業中至少有15個億被這些騙貸群體分食。

據悉,還有某些整容貸款平颱風控漏洞百出,只要是沒有信貸記錄的“白戶”,芝麻信用分高出600分,再提供近兩個月的通話記錄,就能下款。

此前,也有媒體報導,醫美騙貸已經盯上了農村“白戶”大媽們,更有仲介會雇大巴車將農戶從偏遠農村拉到一線城市來騙貸,這些農戶們到醫院“走個過場”,簽字申請貸款後進手術室呆一會就出來。仲介第二天去醫院“結款”,和醫院“三七分”,仲介拿70%,農村大媽們每個人可拿10%-20%,分完錢,仲介送大媽們回家。

去年中下旬進入醫美分期的某平臺負責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逐步退出了醫美分期,“幾乎沒錢賺,還曾遭遇過組團騙貸的情況。”該人士表示,所謂的大資料風控其實都是協力廠商資料公司的資料分析、芝麻信用分、手機運營商數據等基礎資料進行篩選判別。“一旦遇到騙貸,根本沒辦法判別。”

延伸

蒙查查,借款3萬變8萬

《法制日報》曾經報導,有消費者投訴稱,有整容機構為其制定了一個3萬元的手術方案。但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該整容機構以她的名義向多個平臺借款達8萬元。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諮詢了分別位於北京、天津、廣州、武漢、西安、重慶的6家整形機構,這些整形機構均表示可以分期付款。當記者對分期付款表現出疑慮時,工作人員都強調自己是正規美容醫院,絕對安全可靠。

該記者發現,有的整形美容機構在推出分期付款時還設置了一些附加條件。比如,1000元起貸,貸款金額為手術費用的5至10倍等。還有整形機構推出優惠條件,比如零首付,3、6、9期免息等。

還有媒體曾報導,有求美者沖著“0利息,0首付,0費用”的宣傳口號而在醫美分期平臺上貸款10萬元做了整容手術。不但手術不成功,還因此背上高額債務。在維權過程中,其發現10萬元的貸款,用在自己身上的僅六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