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做的膠東大餑餑,竟然也能年萬千萬?

前段時間,網上推送著這樣一條消息,“山東大媽賣饅頭3年,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引起無數網友圍觀,區區一個餑餑,能有那麼好吃?小編想說,沒吃過膠東人家的大餑餑,都不算吃過真正的饅頭。

在膠東半島,作為一日三餐的主食,幾乎家家戶戶都離不開這鐵鍋大饅頭。尤其到了逢年過節,各式花樣餑餑就在巧婦的手中塑造完成。

大餑餑是膠東半島世代相傳的手藝,麵粉一定要選取當年出產的小麥做原料(很多農村百姓都是拿著自家種的小麥到磨坊粉面),和麵時,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泉水、雞蛋、油、糖、牛奶,經過發酵、揉面、塑形,手工揉,大鍋蒸複雜的傳統工藝,這樣一鍋麥香十足的大餑餑就出鍋啦。

現如今,大餑餑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紅棗餑餑、壽桃、葫蘆、動物造型、植物造型各式各樣。巧婦們懷著對餑餑的理解,在不斷地嘗試中,尋找著轉化的靈感。

各種造型的餑餑,在巧婦手中不斷變換著各自的姿態。

尤其在開鍋瞬間,熱氣伴隨著濃濃的麥香噴薄而出,拾出一個,底部微微發黃的餎餷,咬上一口,噴香酥脆。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各種顏色是不是添加了色素。

農村人就地取材,菠菜、南瓜、番茄、紫薯各類蔬菜榨成汁,就形成了天然的染料。所以,放心大膽的吃吧~~

身為膠東人家的兒女,除了鮮美的海味,甘甜的時令水果,從小的記憶便是那火熱的炕頭,和炕上醒好然後在大鐵鍋裡蒸好的大餑餑,

有時,這也算是膠東人家的年貨。

離開家鄉的遊子,會不會偶爾想起自家香噴噴的大餑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