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暗戰史,龐統是東吳間諜?他的死背後是諸葛亮下套?

龐統的死,是劉備的一大損失,也是三國一大公案。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去落鳳坡似乎是孔明策劃,這不得不讓人們猜測龐統與孔明之間的關係,他們是敵是友,或許臥龍鳳雛生來無法相容?

荊州風雲

東漢末年,劉表割據荊州,在他治下,荊州暗流湧動,恩怨叢生。

劉表是東漢宗室,被封為荊州刺史後,他先跟襄陽蔡家聯姻,然後招攬荊州名士蒯氏兄弟,從而消解了荊州土著的提防。而後,他又任用傅巽之類的流亡士人,形成另一股盤踞荊州的外地勢力。

憑藉在本地豪族與外來流亡士人兩股勢力之間周旋,劉表鞏固了自己統治荊州的地位,最終雄霸一方。

不過,除了本地豪族、流亡士人,荊州還有一股勢力,就是在野派,這一派的代表就是龐統的叔叔龐德公,因為某些原因,

這一派人沒有在劉表那裡當官,還對劉表十分不滿。

這些人不當官,以品評人物為主要活動,龐德公作為在野派的領軍人物,跟水鏡先生司馬徽關係十分好。而司馬徽是一座橋樑,連接了荊州在野派和其他勢力。

司馬徽是潁川人,潁川系勢力在三國中影響很大,比如荀彧、郭嘉、荀攸、陳群、鐘繇、徐庶都是潁川望族。

荊州在野派雖然沒有公職,關係網卻遍佈天下,連諸葛亮也想投靠,

最終,靠著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諸葛亮順利加入了在野派。

劉表是一個守成人物,不想銳意進取,再加上為人好猜忌,他的統治越來越不穩。孫堅就曾經受袁術的指派,進攻劉表,但卻死在襄陽城下,從此之後,劉表便與孫家結下了大樑子。

孫劉兩方的怨仇,也給了龐家機會,龐家人就積極的與東吳來往,孫策孫權也樂得和其勾搭,所以龐統在吳國在就婦孺皆知,如《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周)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邵、全琮皆往。……皆與統相結而還。”

由此可見龐統與東吳淵源頗深。陸績是陸遜的堂兄,東吳豪族;顧邵則是顧雍(吳國丞相)的長子;全琮為孫權寵信的臣子,這些都是東吳的決策者,

而且“吳人多聞其名”,也證明龐統在江東的知名度。

荊州風雲變幻的局勢很快被曹操刺破。

曹操破局

西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勢力土崩瓦解。原來劉表的手下紛紛歸順曹操,龐家此時面臨了抉擇,曹操極有可統一天下,但原本的對頭也都投入其麾下。這時,孔明與徐庶當機立斷,入幕劉備,成為座上賓。

龐統也可以效仿二人去投靠劉備,或者走另一條路,就是入仕江東,不過投奔劉備或孫權,都冒了相當大的風險,因為二者當時都朝不保夕,隨時可能會被曹操消滅。

此時,龐統選擇了按兵不動這條路。

赤壁之戰後,荊州的情勢迅速的穩定下來,劉備佔領了大半個荊州。局勢明朗,龐統遂投靠劉備謀求一官半職,劉備任命他為耒陽令,但龐統卻因“在縣不治”而被免官,這時,他的深厚關係也就派上了用場,《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當縣令的人才),使處治中(總務官)、別駕(行政官),始當展其驥(驥:千里馬)足耳。’諸葛亮易言之先主,先主見與善譚(談),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歲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諸葛亮與龐統大致上是極為友好的。原因有二:

其一,孔明因為二姐外嫁的緣故,其實跟龐家有姻親關係;

其二,孔明不會笨到去引薦一個敵人來奪自己的權。

其實,劉備重用龐統,除了龐統真有才幹之外,還想加強荊州豪強對劉備的信心,劉備的做法,可以說是與劉表如出一轍。在荊州大亂之後任用孔明,得了流亡士人的心;任用龐統,則抓住了荊州土豪。

不過,劉備面對的局面比劉表簡單:劉表手下的荊州豪強互相掣肘,各懷鬼胎。而劉備底下的只有一派,因為與龐家等人作對的豪門與流亡士人,幾乎都和曹操一同回到北方了。

事實上,劉備對龐統的器重更甚于孔明,這也是必然的,因為龐統這時已經成為了一面旗幟,他對荊州人士的影響力和他與東吳的淵源,都是諸葛亮所有沒有的資源。只是令人扼腕的是,前途一片大好的鳳雛,卻在雒城中箭身亡,如果龐統不死,夷陵之戰或許不會發生,三國的歷史也將改寫。

如果喜歡本文,還想看到更多顛覆常識的歷史,請關注龍門茶館小夥計。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侵犯版權,後果自負。

這時,孔明與徐庶當機立斷,入幕劉備,成為座上賓。

龐統也可以效仿二人去投靠劉備,或者走另一條路,就是入仕江東,不過投奔劉備或孫權,都冒了相當大的風險,因為二者當時都朝不保夕,隨時可能會被曹操消滅。

此時,龐統選擇了按兵不動這條路。

赤壁之戰後,荊州的情勢迅速的穩定下來,劉備佔領了大半個荊州。局勢明朗,龐統遂投靠劉備謀求一官半職,劉備任命他為耒陽令,但龐統卻因“在縣不治”而被免官,這時,他的深厚關係也就派上了用場,《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當縣令的人才),使處治中(總務官)、別駕(行政官),始當展其驥(驥:千里馬)足耳。’諸葛亮易言之先主,先主見與善譚(談),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歲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諸葛亮與龐統大致上是極為友好的。原因有二:

其一,孔明因為二姐外嫁的緣故,其實跟龐家有姻親關係;

其二,孔明不會笨到去引薦一個敵人來奪自己的權。

其實,劉備重用龐統,除了龐統真有才幹之外,還想加強荊州豪強對劉備的信心,劉備的做法,可以說是與劉表如出一轍。在荊州大亂之後任用孔明,得了流亡士人的心;任用龐統,則抓住了荊州土豪。

不過,劉備面對的局面比劉表簡單:劉表手下的荊州豪強互相掣肘,各懷鬼胎。而劉備底下的只有一派,因為與龐家等人作對的豪門與流亡士人,幾乎都和曹操一同回到北方了。

事實上,劉備對龐統的器重更甚于孔明,這也是必然的,因為龐統這時已經成為了一面旗幟,他對荊州人士的影響力和他與東吳的淵源,都是諸葛亮所有沒有的資源。只是令人扼腕的是,前途一片大好的鳳雛,卻在雒城中箭身亡,如果龐統不死,夷陵之戰或許不會發生,三國的歷史也將改寫。

如果喜歡本文,還想看到更多顛覆常識的歷史,請關注龍門茶館小夥計。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侵犯版權,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