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來康熙、乾隆幾次下江南的錢根本不是花他們自個兒的!

江蘇泰州的泰壩衙役一旁,是江蘇鹽稅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和景觀設計,都以當地文化為根本,充分發掘基地的歷史文化優勢,營造出江蘇鹽稅文化園濃厚的文化氛圍。

國內尚無“鹽稅”專業博物館,此博物館乃開創了全國先河,從江蘇兩淮鹽業入手,再拓展、延伸至全國古代鹽稅,同時兼顧泰州,古代鹽業以兩淮海鹽為主,兩淮又以泰州為先,由泰州看兩淮觀全國。

主要介紹古代鹽稅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及其重大作用,同時介紹古代鹽業的管理,側重於鹽稅的徵收管理,展示我國(主要是兩淮)古代鹽業的生產、運輸、銷售概況;再現泰州古代的鹽業生產、運輸、管理、掣查的過程。

屆時,博物館將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多媒體、智慧化、數位化,結合聲、光、電及雕塑、模擬等手法,立體展現鹽稅文物,力求生動形象。

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是古泰州鹽場的開拓者。當時,他召集被流放人員在黃海邊“煮海水為鹽”,為了把古泰州鹽場的鹽迅速運往揚州,然後銷往不產鹽的地區,他還下令開挖了從揚州灣頭到泰州蟠溪(今屬如皋)的邗溝,也就是古老的運鹽河,即現在的老通揚運河。

建築採用清代民居風格,青磚灰瓦,花格窗,通過增加門廳、連廊、玻璃頂等手段將原有三座倉庫聯合成一個整體,並將中間狹長的巷道劃成一大一小兩個庭院,及一個將前後建築連為整體的玻璃房,

既滿足功能需求,也將空間變得趣味盎然。

這裡專門提到,康熙、乾隆兩朝,清帝六次下江南,當時的鹽商十分富有,於是包攬了清帝出巡的所有費用,並大肆修建豪華園林別苑,以供清帝遊玩,為獲恩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故而在江淮沿線出現很多豪宅,而現在又以泰州保存最為多。

這些鹽商雖然出了很多銀子,但是也得到兩位皇帝的一些優惠政策,比如特許淮商在捆運引鹽時,每引無償增捆若干斤,稱“加斤”。

接著又來到博物館的一個多功能放映廳,剪輯了一些電影故事片段,配以專業解說來反映當時鹽商和鹽官的勾結腐敗,以及後面清政府的嚴厲打擊,但是又一想,不是康熙、乾隆的六巡和縱容,鹽商和鹽官有那麼大的膽子嚒?真是先養肥了他們,以供後面的皇帝宰啊!

這裡複製的清宮兩淮鹽務奏摺也將是博物館的一大亮點。奏摺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兩淮鹽務的方方面面,大致有以下特點:一是皇帝有御批類;二是涉及重大鹽稅案件類;三是名人奏摺(如陶澍、林則徐、曾國藩等);四是鹽務管理類(如考核獎懲)等等。

這些官吏的那一手毛筆字是相當漂亮,寫得是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而看到的清朝歷代皇帝的批閱,大多都是:“知道了”,或者就是:“轉戶部知道”等等,諸如此類的答覆,不光有些敷衍了事之感,皇帝們的字跡也多為潦草,跟官吏們的字一比較,立見高下。不知道當時皇帝們在批奏時,是否想到這些奏章會留下來,還會被現代的人所議論呢?

鹽,在今天許多人的眼中,只不過是個調味品而已,鹽稅,在今天國家財政收入中,只占全國稅收總量的極少部分。但鹽稅收入曾經在一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一直是當時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昔日的海邊,曾經有多少鹽民在那裡煮海水為鹽;昔日的運鹽河,年復一年,航行著數以千計的運鹽船;昔日又有多少鹽稅是用於賠款和還債?從古到今,泰州地區共為國家貢獻了多少鹽稅已經無法統計,但是這段歷史,我們不能遺忘。

每引無償增捆若干斤,稱“加斤”。

接著又來到博物館的一個多功能放映廳,剪輯了一些電影故事片段,配以專業解說來反映當時鹽商和鹽官的勾結腐敗,以及後面清政府的嚴厲打擊,但是又一想,不是康熙、乾隆的六巡和縱容,鹽商和鹽官有那麼大的膽子嚒?真是先養肥了他們,以供後面的皇帝宰啊!

這裡複製的清宮兩淮鹽務奏摺也將是博物館的一大亮點。奏摺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兩淮鹽務的方方面面,大致有以下特點:一是皇帝有御批類;二是涉及重大鹽稅案件類;三是名人奏摺(如陶澍、林則徐、曾國藩等);四是鹽務管理類(如考核獎懲)等等。

這些官吏的那一手毛筆字是相當漂亮,寫得是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而看到的清朝歷代皇帝的批閱,大多都是:“知道了”,或者就是:“轉戶部知道”等等,諸如此類的答覆,不光有些敷衍了事之感,皇帝們的字跡也多為潦草,跟官吏們的字一比較,立見高下。不知道當時皇帝們在批奏時,是否想到這些奏章會留下來,還會被現代的人所議論呢?

鹽,在今天許多人的眼中,只不過是個調味品而已,鹽稅,在今天國家財政收入中,只占全國稅收總量的極少部分。但鹽稅收入曾經在一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一直是當時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昔日的海邊,曾經有多少鹽民在那裡煮海水為鹽;昔日的運鹽河,年復一年,航行著數以千計的運鹽船;昔日又有多少鹽稅是用於賠款和還債?從古到今,泰州地區共為國家貢獻了多少鹽稅已經無法統計,但是這段歷史,我們不能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