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是中國鐵路史上修建時間最長的鐵路,也是中國的第一條民營鐵路

1915年,這條僅有0.6米軌距的寸軌鐵路開始修建,歷經21年才完成,是中國鐵路史上修建時間最長的鐵路,也是中國的第一條民營鐵路。這條寸軌於1970年改為米軌,一直運營至今,被稱為鐵路的“活化石”。

來到建水旅行,如有機會,一定記得來感受一下建水米軌小火車。

米軌小火車的路基窄,不能跑快,一小時最多也就三四十公里。

雲南十八怪,其中一怪叫做“火車沒有汽車快”,說得就是這種米軌小火車。

這條新開放的鐵路屬於個碧石鐵路的一段。

個碧石鐵路也叫做個碧臨屏鐵路,是中國最早的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03年的時候,個碧石鐵路客運停止運行,到2010年的時候,貨運也全面停運了,從此個碧石鐵路進入了歷史。

一直到2014年,建水縣政府與昆明鐵路局達成了合作意向,依託個碧石鐵路建水段的資源,開啟了建水古城至團山的米軌旅遊項目。這一項目以原來的建水火車東站為基礎,重啟米軌運營。

整個小火車計畫共設置9個網站,一期工程於2015年05月01日開通了4個網站,分別是臨安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以及團山站,全程12.82公里,行駛時間約40分鐘。

建水米軌小火車與普通火車大有不同,整個火車從內到外都散發出一股文藝的氣息。米軌小火車採用了半開放式的車廂,車身與車內的座椅都是黃色木頭的裝飾,充分融合了中歐藝術的特點。

建水古城小火車還有專門的礦泉水。

建水古城小火車文藝范兒十足,非常的適合拍照,一上火車,小夥伴們就各種凹造型。

拍出來的照片稍微處理一下就既文藝又小清新。

火車從臨安站駛出來,從田野穿過,從民居旁邊穿過,鐵路兩邊的路人們會放下手裡的活兒來向火車行注目禮。還沒拍幾張照片,火車就到第一站雙龍橋站,到站後遊客有時間下火車遊玩兒。我們就下車之後跟著導遊一起遊覽雙龍橋。

雙龍橋建於乾隆年間,俗稱“十七孔橋”,是一座三閣十七孔的大石拱橋。雙龍橋在建水古城以西五公里處,是建水米軌小火車第一個停靠的網站。

雙龍橋是雲南省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從建築學上來說,雙龍橋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雙龍橋的建造時間跨度較長,在乾隆時期先建了三個孔,到了清道光年間,又建了十四個孔與之相連。

橋中有一個三層閣樓,在橋的兩端還各有一個亭閣。

雙龍橋中央的三層閣樓建造精美,就算是不懂建築的人也能夠看出其工藝上的複雜性。

左擁右抱,幸福的小夥伴。

雙龍橋上也是凹造型的好地方。

那天的天氣不錯,橋上的遊客也不多。雙龍橋的造型奇巧,是我國現在保存完好的優秀古橋之一,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的時候又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覽完雙龍橋,繼續登上小火車,前往下一個網站鄉會橋站。

小夥伴們在火車上也是各種凹造型,唔,奇怪的造型。(我只是一個盡責的攝影師)

到達鄉會橋之後,火車停住了,乘客們全都下了車。我讓小夥伴留在車上,自己跑下來從外部拍了幾張照片,感覺很有意境,慢慢的文藝范兒,慢慢的小清新。

停下來的小火車,火車頭上還寫得有東風兩個字。

下了火車繼續凹造型,米軌就是不錯的場景。

在鄉會橋站的建築面前拍照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個季節的雲南依然有許多的鮮花盛開,沒法更愛。鄉會橋站是當年法國人修建的,典型的黃色法式建築,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鄉間小站,現在已經很陳舊了,留下了不少時光的印記。

大家還沒拍夠,火車就又要出發了,強烈建議火車在每個站停留的時間稍微長一點點兒。

列車在終點站停留的時間較長,給乘客預留了充足的時間去遊覽著名的團山民居,這是我們接下來的目的地。

旅遊小攻略

建水米軌小火車的票價比普通火車貴了不少,一期開放的四個網站往返票價硬座為100元/人,軟座票價為120元/人;先期開通的四個網站分別是臨安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和團山站。

如果不坐完全程也是可以的。從臨安到雙龍橋、雙龍橋到鄉會橋、鄉會橋到團山的票價均為軟座票價為50元/人,硬座票價為40元/人;臨安到鄉會橋和臨安到團山的的票價一樣,均為軟座為100元/人,硬座為80元/人;團山到臨安的返程票價為60元/人。

拍出來的照片稍微處理一下就既文藝又小清新。

火車從臨安站駛出來,從田野穿過,從民居旁邊穿過,鐵路兩邊的路人們會放下手裡的活兒來向火車行注目禮。還沒拍幾張照片,火車就到第一站雙龍橋站,到站後遊客有時間下火車遊玩兒。我們就下車之後跟著導遊一起遊覽雙龍橋。

雙龍橋建於乾隆年間,俗稱“十七孔橋”,是一座三閣十七孔的大石拱橋。雙龍橋在建水古城以西五公里處,是建水米軌小火車第一個停靠的網站。

雙龍橋是雲南省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從建築學上來說,雙龍橋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雙龍橋的建造時間跨度較長,在乾隆時期先建了三個孔,到了清道光年間,又建了十四個孔與之相連。

橋中有一個三層閣樓,在橋的兩端還各有一個亭閣。

雙龍橋中央的三層閣樓建造精美,就算是不懂建築的人也能夠看出其工藝上的複雜性。

左擁右抱,幸福的小夥伴。

雙龍橋上也是凹造型的好地方。

那天的天氣不錯,橋上的遊客也不多。雙龍橋的造型奇巧,是我國現在保存完好的優秀古橋之一,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的時候又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覽完雙龍橋,繼續登上小火車,前往下一個網站鄉會橋站。

小夥伴們在火車上也是各種凹造型,唔,奇怪的造型。(我只是一個盡責的攝影師)

到達鄉會橋之後,火車停住了,乘客們全都下了車。我讓小夥伴留在車上,自己跑下來從外部拍了幾張照片,感覺很有意境,慢慢的文藝范兒,慢慢的小清新。

停下來的小火車,火車頭上還寫得有東風兩個字。

下了火車繼續凹造型,米軌就是不錯的場景。

在鄉會橋站的建築面前拍照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個季節的雲南依然有許多的鮮花盛開,沒法更愛。鄉會橋站是當年法國人修建的,典型的黃色法式建築,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鄉間小站,現在已經很陳舊了,留下了不少時光的印記。

大家還沒拍夠,火車就又要出發了,強烈建議火車在每個站停留的時間稍微長一點點兒。

列車在終點站停留的時間較長,給乘客預留了充足的時間去遊覽著名的團山民居,這是我們接下來的目的地。

旅遊小攻略

建水米軌小火車的票價比普通火車貴了不少,一期開放的四個網站往返票價硬座為100元/人,軟座票價為120元/人;先期開通的四個網站分別是臨安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和團山站。

如果不坐完全程也是可以的。從臨安到雙龍橋、雙龍橋到鄉會橋、鄉會橋到團山的票價均為軟座票價為50元/人,硬座票價為40元/人;臨安到鄉會橋和臨安到團山的的票價一樣,均為軟座為100元/人,硬座為80元/人;團山到臨安的返程票價為6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