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寒冬裡的溫暖」暖心的“板凳爺爺”

小編常常在想,如果退休之後,自己會選擇怎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恐怕都不一樣,有的人想找個舒適的地方安享晚年;有的人喜歡看著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有的人想要追逐夢想,

去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心願,有的人則是執著於自己的愛好……

在長安東區,有這樣一位老大爺,他堅持親手製作小板凳13年,並且免費贈送給別人,從來不收錢。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這位熱心的“板凳爺爺”。

這位“板凳爺爺”名叫呂慶生,今年已經76歲了,別看這麼大的年紀,特別勤快,身體硬朗,樂於助人。

呂慶生年輕的時候,做過瓦工,也接觸過木匠的活。退了休之後,在家閑來無事,就想發揮點餘熱,為大家做些什麼。正好家裡裝修後,有些廢棄的木料,他就合計著用自己的手藝做幾個板凳。做好了板凳之後,先是送給了朋友和周圍鄰居,大家都覺得很好用,很方便,後來有相熟的人找他要板凳,

他都會認真的幫人家做好,慢慢的,呂慶生會做板凳這事就在街坊四鄰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找他製作板凳,有的人還會找他訂制。

這樣一來,倒是堅定了他製作板凳的信心,只要別人需要,他就一直做。呂慶生家住在一層,樓下有個小車庫,

被他改造成了工作室,裡面擺著很多工具、木料和製作好的小板凳。在社區裡,大家經常看見他坐在自家車庫的門口,叮叮噹當的敲打著,為大家製作板凳。

社區裡,經常會有一些來密雲打工的外地人,有一次,一個河北來的年輕人,租住在這個社區,

從建材市場打工回來後,看到呂慶生在門口做板凳,年輕人就過來跟他打招呼:“您就是板凳爺爺吧。”“對啊,你認識我”“住這個社區的,誰不認識您啊。”一陣攀談過後,呂慶生送給他一個小板凳,還囑咐道,“把板凳拿上,家裡用得上,你們來這打工不容易啊。”因為天氣冷,細心地呂慶生還在板凳上面訂了一層絨布。小夥子接過板凳,心裡暖暖的。

板凳製作起來,並不複雜,製作一個板凳,

大概需要一刻鐘。可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板凳,堅持製作13年,前前後後大概做了300多個,光釘子就用了幾十斤,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多少心血、多少精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也有人勸過他:你就把板凳往門口一擺,十塊錢一個,肯定有很多人買。可他覺得那樣不好,還是照常白送給別人。

社區裡,很多人都用上了他做的板凳,而且他還做了一些攤煎餅用的刮板,拌餡的抿子,放刀具的架子,擠壓餡料湯的袋子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這些東西除了自己用,他還送給街坊鄰里。他說:別看我已經70多歲了,只要我有精力,能幹我就幹,為大家做點事,我心裡也舒坦。

“板凳爺爺”的晚年,也許並不像我們的答案那樣豐富,那樣有趣。可他卻用自己的付出,去一點點溫暖別人的心。

“能跟老呂做鄰居,真是我們的福氣。”這是社區居民對呂慶生的評價。也許,這就是他覺得最幸福的事吧。

文並攝:郝凱

社區裡,很多人都用上了他做的板凳,而且他還做了一些攤煎餅用的刮板,拌餡的抿子,放刀具的架子,擠壓餡料湯的袋子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這些東西除了自己用,他還送給街坊鄰里。他說:別看我已經70多歲了,只要我有精力,能幹我就幹,為大家做點事,我心裡也舒坦。

“板凳爺爺”的晚年,也許並不像我們的答案那樣豐富,那樣有趣。可他卻用自己的付出,去一點點溫暖別人的心。

“能跟老呂做鄰居,真是我們的福氣。”這是社區居民對呂慶生的評價。也許,這就是他覺得最幸福的事吧。

文並攝:郝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