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方投1億美元研究遺傳滅絕 引發國際擔憂

薑唯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英國衛報報導,一封依資訊自由法公佈的電子郵件顯示,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投資了1億美元於遺傳滅絕技術。根據該郵件,Darpa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驅動”(gene drive)研究資助者。

此消息一出,5日於蒙特利爾召開的聯合國專家委員會議,局勢頓時變得緊張。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正在辯論明年是否暫停基因研究,幾個南方國家擔心可能被移作軍事用途。

用遺傳滅絕技術當做生化武器是個恐怖的想像,

但已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害蟲控制。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以合成的核糖核酸(RNA)切割DNA鏈,然後插入、改變或去除目標性狀來達到目的。例如,改變蚊子的性別比例,進而有效地消滅瘧疾。

但是部分聯合國專家擔心意想不到的後果。匿名專家向衛報表示:“你或許能夠消滅病毒或蚊子,但是也可能對依賴它們的下游物種產生生態影響。我擔心的是,儘管出發點良好,但在我們完全理解這種技術的運作方式之前,

我們還是對環境做了一些不可逆轉的事情。”

獲得電子郵件的監督組織ETC,其共同主任湯瑪斯(Jim Thomas)說,美國軍方的影響力將增加遺傳滅絕技術被禁止的機會:“改變和消滅整個族群的雙重用途,對生態系統構成了威脅,

也就是對和平和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基因驅動技術的軍事化甚至可能因將環境改變技術應用于軍武用途而違反Enmod公約 [1]。”

參與GBIRd計畫(該計畫獲Darpa資助640萬美元)的學者奎肯(Todd Kuiken)說,美國軍方若成為基因技術的重要投資者,依賴這些資金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可能調整自己研究計畫,以迎合這些軍事機構的研究目標。”

從2008年到2014年,美國政府共花費大約8.2億美元于合成生物學。奎肯說,

2012年後,大部分經費來自Darpa和其他軍事機構。

一位元美國政府的生物學家指出,6月一場美國軍事單位召開的研討會上,Darpa的生物技術計畫經理韋格津哈德(Renee Wegrzynhad)說安全基因專案總額為6500萬美元,隨後又提到了其他的資金,總共1億美元。

Darpa發言人稱,這個數字是“一個概括的、假設性的估計”,涵蓋了Darpa透過相關工作資助的與會研究人員。“Darpa並不是、也不應該是基因編輯研究的唯一出資者,但是對於國防部來說,

保護其人員和做好軍事準備至關重要。”

Darpa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成本急劇下降讓敵對勢力更有機會嘗試這項技術。“Darpa有責任為此做準備,開發可防止意外和蓄意濫用的技術。”發言人說。

基因驅動頂尖研究人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克利斯蒂(Andrea Crisanti)獲Darpa以250萬美元聘請進行相關識別和反制活動。

克利斯蒂說,擔心這項研究可能被用於生化武器純粹是“幻想”:“這種技術不可能用於任何軍事目的。一般的研究重點在於開發系統來限制基因驅動的不良影響。我們從來沒有被要求做消除瘟疫以外的應用。”

[1]:《環境改變公約》(Environmental Modifcation Convention,ENMOD),正式名稱是《禁止將影響環境手段用於軍事目的公約》。公約在1978 年生效,目前共有 77 個國家簽署,明確規定禁止各國研發環境和氣候改變的技術,避免造成大範圍、長期或嚴重的後果。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7年12月4日),US military agency invests $100m in genetic extinction technologies

一般的研究重點在於開發系統來限制基因驅動的不良影響。我們從來沒有被要求做消除瘟疫以外的應用。”

[1]:《環境改變公約》(Environmental Modifcation Convention,ENMOD),正式名稱是《禁止將影響環境手段用於軍事目的公約》。公約在1978 年生效,目前共有 77 個國家簽署,明確規定禁止各國研發環境和氣候改變的技術,避免造成大範圍、長期或嚴重的後果。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7年12月4日),US military agency invests $100m in genetic extinction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