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水扶貧公益新招:打掃衛生考核積分可換愛心超市日用品(組圖)

全縣在精准扶貧工作上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

建立了7鎮1辦八個“扶貧扶志心連心超市”,並在今年投入運營。記者 毋夢堯 攝

陝西網渭南站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強起來便意味著脫貧攻堅有了更多、更切實的舉措。白水縣地處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區,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區縣,屬國家級貧困縣。為了讓全縣63個貧困村,6536戶貧困戶,22223名貧困人口奔小康,白水縣委縣政府出臺一系列的精准脫貧政策。

幫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摸索出很多好經驗、好做法。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套脫貧攻堅組合拳?

扶貧公益心連心 脫貧路上出實招

堯禾鎮黨委書記高世龍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全縣在精准扶貧工作上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建立了7鎮1辦八個“扶貧扶志心連心超市”,並在今年投入運營。“扶貧扶志心連心超市”由各鎮辦無償提供場地,

縣扶貧提供專項資金,企業單位、社會各界人士義捐配套貨架設備等硬體設施。“扶貧扶志心連心超市”集慈善捐助資金、物品接收、分類、發放,安置部分貧困家庭人員物件就業,開展扶貧濟困活動等職能於一體。

“扶貧公益心連心超市”服務物件為各鎮辦轄區內所有建檔立卡貧團戶,每逢扶貧日和鎮集會日9:00-17:OO營業,物品領取發放實行“分值卡”制度,開放運行。

統一製作“分值卡”,一戶一卡發放各村。由村“四支力量”負責對貧困戶進行考核打分,考核內容涉及門前衛生、社會道德、勤儉持家、就業務工等18項內容,貧困戶憑積分卡兌換物品。

彙聚社會愛心善舉,整合慈善資源,形成幫困合力,助力扶貧攻堅戰,“精准”推進、“精細”落實,架起党群服務連心橋。“扶貧公益心連心超市”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榮譽感,更讓大家對脫貧致富充滿信心。

扶貧電子商務中心 精准幫扶暖民心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上指出。我國有7億線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的穩步增長,多省都實現了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山村裡的人們也能邁過“數字鴻溝”,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白水縣人民群眾。

為解決白水縣貧困山區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白水縣各個鎮的第一書記搭建了“扶貧電子商務中心”,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將各個村的特色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放到網站上、微店上進行銷售,打通線上線下銷售管道,實現農村與城市、農產品與市場的互通和對接,以農村電商倒逼農業轉型升級。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送錢給物的救濟式扶貧,只能解一時之困,而白水縣在脫貧路上的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為脫貧攻堅、追趕超越注入持久動力,不斷促進“授人以漁”的產業扶貧,不僅能説明貧困地區實現穩定脫貧,更能使其搭上致富快車奔小康。

心連心超市,貧困戶憑積分卡兌換生活物品。記者 毋夢堯 攝

堯禾鎮黨委書記高世龍向記者介紹心連心超市的基本情況。記者 毋夢堯 攝

前來心連心超市進行積分兌換,挑選生活用品。記者 毋夢堯 攝

堯禾鎮第一書記扶貧電子商務中心。記者 毋夢堯 攝

扶貧公益心連心超市積分卡。記者 毋夢堯 攝

堯禾鎮黨委書記高世龍向記者介紹優質農副產品。記者 毋夢堯 攝

為脫貧攻堅、追趕超越注入持久動力,不斷促進“授人以漁”的產業扶貧,不僅能説明貧困地區實現穩定脫貧,更能使其搭上致富快車奔小康。

心連心超市,貧困戶憑積分卡兌換生活物品。記者 毋夢堯 攝

堯禾鎮黨委書記高世龍向記者介紹心連心超市的基本情況。記者 毋夢堯 攝

前來心連心超市進行積分兌換,挑選生活用品。記者 毋夢堯 攝

堯禾鎮第一書記扶貧電子商務中心。記者 毋夢堯 攝

扶貧公益心連心超市積分卡。記者 毋夢堯 攝

堯禾鎮黨委書記高世龍向記者介紹優質農副產品。記者 毋夢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