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女人為了世人眼裡的貞潔,必須堅持守寡一生,她們如何做到?

縱觀整個世界古代歷史,由於性別的差異,女性的地位普通都不高,而且目前為止,在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女性還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例如越南、伊拉克、印度等等。一些國家的女性出門必須蒙住臉,

不能裸☆禁☆露脖子以上的部位,否則連路人都能把她打死,還有一些國家的女子連上街都有危險。

在中國古代,女子也一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下,整個社會推崇“男尊女卑”的社會心態,年輕的女子只能呆在閨房,

家中女眷吃飯還得專門跑到偏房。不僅如此,整個封建體制為了維持這種狀態,還形成了“三從四德”、“貞潔觀”的道德規範。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下的女子還受到許多迫害,例如從小就要裹小腳,不能求學等等。而且如果年輕的女子自由戀愛,不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有可能進豬籠的風險。而且女子的裝扮要嚴謹,依照古代的標注,現在穿短裙、刺青、染頭髮的女子統統要接受家法的伺候。

也是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古代女子根本無法享受愛情自由。對於婚姻,只能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物件是個傻子,你也只能接受,不能拒絕,而且終身只能侍奉他,更不要談離婚了,只能丈夫休妻,被休之人會遭到十裡八鄉的唾棄。

我們經常在史料與影視劇中,經常可以能聽到幾個詞:守寡、貞節牌坊。在中國古代守寡是常事,但它做起來確實很艱難。一旦寡婦聲明要終身守寡,整個村子都會監督你,官府還會對守寡之人進行獎勵,有的還能受到皇帝的表彰,建立貞潔牌坊。

肯定會有人有疑問,那不守寡改嫁不就好了?現在來說,離婚、出軌好像都是社會常態,但是在古代事情就非同小可。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一旦女子喪偶,只要有男性經常出入寡婦的門,不管做什麼,都會受到村裡的指指點點,當時的女性講究名聲,大多數都會終身守寡。

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年輕女子過早喪偶怎麼辦?那就只能忍。在明朝的野史中就有記載了一個故事,

一個孤寡老人在臨終之前拿出了一百枚銅錢給自己的女兒,這些銅錢個個都是鋥亮,老人告訴自己的女兒,自己12歲嫁人,20歲就守寡,守了50多年,有時候也會感到寂寞,於是便將這100枚銅錢撒到地上一枚一枚撿回,如此反復,直到有了睡意,如今將這100枚銅錢傳給女兒。

老人為貞潔扔了50年的銅錢,值得敬佩,可看起來又是那麼的可悲,那年代的愛情真的讓人難以理解,兩個人第一次見面便是結婚當日,卻能廝守一生,而如今,相處十年,陪你到老的未必是他/她。

老人為貞潔扔了50年的銅錢,值得敬佩,可看起來又是那麼的可悲,那年代的愛情真的讓人難以理解,兩個人第一次見面便是結婚當日,卻能廝守一生,而如今,相處十年,陪你到老的未必是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