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在朋友圈裡“殺死了”你的孩子

做媽媽這件事情,

從來就不需要外人的認可,

那一聲“媽”,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作者 | 木木 來源 | 有書

朋友娜娜這幾天可算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某種概率性的、只在朋友圈裡被稱為案例的故事,竟然活久見地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是的,她的孩子差點被綁架!

從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開始,娜娜便記錄下了她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後來有了微信,朋友圈便成了她曬娃的公共平臺。

朋友之間,不用聯繫,在朋友圈就能知道她家的近況:

她和兩個女兒去了趟泰國,她去參加了大女兒的家長會,她組織了小女兒的生日party。以及孩子們的興趣班,孩子們的成績單……甚至連孩子們的姓名、班級、學校、興趣愛好、特長、口味都赫然在列。

那個週末,娜娜照例帶孩子去商場購物。

這時,

一個電話打來,對方急迫地讓她下樓挪車。

娜娜離開前,再三交待姐姐照顧好妹妹,在媽媽回來之前,千萬不要離開。

娜娜前腳剛走,後腳就進來一個中年婦女,熟絡地喊出她們的名字,稱自己是她們媽媽的中學同學,剛剛在樓底下碰到,上來接她們一起去遊樂園玩。

為了博得信任,還報出了孩子們的生日、學校、社區、興趣愛好、最近的行程等諸多細節資訊。最後,兩個孩子歡歡喜喜地跟著她走了。

發現孩子丟了以後,娜娜如瘋了一般,在商場裡痛哭,最後在商場管理人員的幫助下,報警,查看監控,封鎖道路。

最後有驚無險,兩個孩子在一個廢棄的工廠被找回。但這段被擄走的經歷給兩個孩子造成的陰影,估計一生也難以忘記。

這是一個分工細緻的團隊作案,他們從娜娜曬出的照片中,一眼就看中了她的寶馬5系座駕。

於是長久地潛伏在了她的朋友圈裡,從她的曬娃照片中,獲取了大量的個人資訊,再根據朋友圈的定位位址,對她們進行跟蹤。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墨菲定律,

意思是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曬娃有風險,可這事縱使警方發過再多的提醒,我們自己也知道風險的存在,仍會有人認為這倒楣事兒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可是,你真的忍心在你的朋友圈,親手害了自己的孩子嗎?

有人會說,還不是因為那些媽媽沒有給自己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我們家娃娃從小被我教導得很好,這種事肯定不會發生。

但是別忘了,你有多高估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就有多低估專業犯罪人員的智商。

一個成年人面對精心設計的騙局,尚且不能識別,更何況是那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孩子們,他們能有多少謀略和膽識?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們都成了超級愛曬孩子的好媽媽。

這是一個全民在朋友圈求抱抱,求贊同,求表揚,求認可的時代,不知從何時開始,育兒已經變成了一場全民朋友圈求點贊的狂歡。

孩子在你眼裡是個寶,說啥做啥都是那麼可愛,成長的每一步都那麼有意義,但是,除了那些真正關心在乎你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寶寶的表現讚歎不已。

而毫無防備地把一些隱私暴露在陌生人面前,讓孩子置身于潛在的危險之中,可能會釀成超乎我們想像的後果。

為了孩子的安全,請謹慎曬娃,也請少花一點時間在朋友圈,給孩子多一些高品質的陪伴吧。

一位媽媽拍下孩子堆樂高的背影,放到朋友圈,配上描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多忙,只為好好陪你!”

然而,在陪孩子的兩個小時裡,她所有的關注點,都在那個紅色小圓圈裡變化的數字上。而也在這兩小時裡,她拒絕了孩子12次一起堆樂高的苦苦哀求,無視了孩子35次渴望的小眼神。

孩子想不通媽媽為什麼總是同手機那麼親,她當然更不會知道,媽媽已經在朋友圈的萬眾矚目中陪過她了。

上週末跟一位許久不聯繫的朋友吃飯,我與她的孩子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未見面。

記憶中還是個頑皮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彬彬有禮的儒雅小紳士。

只是在上小學五年級的他,已會在進門的時候為我扶門,點菜的時候充分照顧我的口味,會貼心地為我推薦八分熟的牛排,還會對上菜的服務員認真地說謝謝……

在與朋友的閒聊中才知道,這個孩子獲得過全國作文比賽一等獎,全國跆拳道比賽金獎。

我驚異于她孩子的優秀,更驚異于這些年從來就不知道她的孩子如此優秀。

她自己很少更新朋友圈,更是幾乎從來沒有在她的朋友圈裡放過任何有關孩子的資訊。

面對我的疑惑,朋友淡淡地說:“這沒什麼好稀奇的,我只是覺得生活是自己的,別人的認可與不認可都與我無關。我們的陪伴,從來就不在朋友圈裡!”

朋友圈裡的認同,大抵上都只是在收到別人點贊的時候,生出一絲“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關注我”的慰藉。

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這場母子相伴,有一粥一飯的煙火氣息,也有著一花一世界的精神交流,我們用我們的陪伴,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

做媽媽這件事情,

從來就不需要外人的認可,

那一聲“媽”,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但是別忘了,你有多高估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就有多低估專業犯罪人員的智商。

一個成年人面對精心設計的騙局,尚且不能識別,更何況是那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孩子們,他們能有多少謀略和膽識?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們都成了超級愛曬孩子的好媽媽。

這是一個全民在朋友圈求抱抱,求贊同,求表揚,求認可的時代,不知從何時開始,育兒已經變成了一場全民朋友圈求點贊的狂歡。

孩子在你眼裡是個寶,說啥做啥都是那麼可愛,成長的每一步都那麼有意義,但是,除了那些真正關心在乎你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寶寶的表現讚歎不已。

而毫無防備地把一些隱私暴露在陌生人面前,讓孩子置身于潛在的危險之中,可能會釀成超乎我們想像的後果。

為了孩子的安全,請謹慎曬娃,也請少花一點時間在朋友圈,給孩子多一些高品質的陪伴吧。

一位媽媽拍下孩子堆樂高的背影,放到朋友圈,配上描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多忙,只為好好陪你!”

然而,在陪孩子的兩個小時裡,她所有的關注點,都在那個紅色小圓圈裡變化的數字上。而也在這兩小時裡,她拒絕了孩子12次一起堆樂高的苦苦哀求,無視了孩子35次渴望的小眼神。

孩子想不通媽媽為什麼總是同手機那麼親,她當然更不會知道,媽媽已經在朋友圈的萬眾矚目中陪過她了。

上週末跟一位許久不聯繫的朋友吃飯,我與她的孩子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未見面。

記憶中還是個頑皮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彬彬有禮的儒雅小紳士。

只是在上小學五年級的他,已會在進門的時候為我扶門,點菜的時候充分照顧我的口味,會貼心地為我推薦八分熟的牛排,還會對上菜的服務員認真地說謝謝……

在與朋友的閒聊中才知道,這個孩子獲得過全國作文比賽一等獎,全國跆拳道比賽金獎。

我驚異于她孩子的優秀,更驚異于這些年從來就不知道她的孩子如此優秀。

她自己很少更新朋友圈,更是幾乎從來沒有在她的朋友圈裡放過任何有關孩子的資訊。

面對我的疑惑,朋友淡淡地說:“這沒什麼好稀奇的,我只是覺得生活是自己的,別人的認可與不認可都與我無關。我們的陪伴,從來就不在朋友圈裡!”

朋友圈裡的認同,大抵上都只是在收到別人點贊的時候,生出一絲“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關注我”的慰藉。

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這場母子相伴,有一粥一飯的煙火氣息,也有著一花一世界的精神交流,我們用我們的陪伴,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

做媽媽這件事情,

從來就不需要外人的認可,

那一聲“媽”,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