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風光系列之:成都都江堰風光欣賞!

天地網路將推出人文地理系列,介紹大中華大好河山,敬請關注我們,共同欣賞祖國風光!

一直以來很想到都江堰看看,今天終於來到這裡!都江堰是建設于秦國的利民水利工程,

昂立幾千年,來到這裡心裡無比敬畏,先上圖一張發、大門圖.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歎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都江堰的創建,又有其特定的歷史根源。戰國時期,刀兵峰起,戰亂紛呈,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國儘快統一。適巧,經過商鞅變法改革的秦國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他們正確認識到巴、蜀在統一中國過程中特殊的戰略地位,“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秦相司馬錯語)。

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後,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創造經濟基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元前256年),李冰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

依靠當地人民群眾,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建成了都江堰。

1982年,都江堰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2000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大會上,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第二款有關文化遺產定義的規定,

由於都江堰水利工程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佈局合理、運行科學,且與環境和諧結合,在歷史和科學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因此都江堰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與長城,大運河一樣偉大,但都江堰少來很多血腥,在血腥的歷史進程中,要乾淨了許多!

要乾淨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