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態產業促脫貧 牡丹花開奔小康

入冬以來,永樂街道辦孫家砭村以脫貧攻堅工作為統攬,緊緊圍繞“生態強村、綠色富民”發展戰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推進油用牡丹基地建設。


12月11日清早,太陽剛爬上山頭,山間的薄霧還未完全散去,記者來到該村一組雞上架峽谷東岸的高地。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場景,在引擎的怒吼與轟鳴中,三台挖掘機用鋒利的抓鬥掘開泥土、斬碎石塊、翻出草根,將這片荒草萋萋、沉寂多年的300餘畝撂荒地變作即將為群眾帶來財富的油用牡丹產業園。

挖掘機破土碎石

牡丹產業建園

今年以來,孫家砭村“兩委”班子、團縣委-國土執法監察大隊-海源生態農業公司駐村聯合工作隊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結合村內多山地、丘陵,可耕地面積少的地理環境,通過反復調研論證,在鞏固原有核桃產業基礎上,大膽開展油用牡丹種植,實現村域農業朝著生態產業化發展。全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1500餘畝,投入挖掘機3台、耕牛8頭,業已完成油用牡丹產業用地的整理工作。

牡丹園遠眺

就在發掘機的轟鳴響徹雞上架峽谷的同時,一輛大卡車就在村廣場上,帶來牡丹公司送來的第一批牡丹苗。村裡的幾輛農用三輪車一次次來回運輸,很快就把六萬多牡丹苗分到各組產業戶家裡。

轉運油用牡丹種苗

苗子回來了,還需要種好、管好才行。在該村二組小西溝腦,一場田地裡的技術培訓會正在進行之中。孫家砭村集中黨員幹部、脫貧產業戶二十餘人,在田間地頭接受宏法油用牡丹公司專家的指導。

農業技術專家吳鳳聲用竹竿放線,掘土挖窩,耐心細緻的傳授栽培技術:“牡丹栽培先高山、後矮山,先陰坡、後陽坡。翻地要到邊,不留隔子,打碎土塊,一畝地實打實能栽培一千六百棵苗子……”

如何栽培、如何修剪、如何管護,村民們認真聆聽專家的教導。培訓結束後,這一批接受了實地培訓的村民將手把手帶動更多的鄉親,按照技術要點,照顧好這些未來的“搖錢樹”。

一位老鄉聽了授課,大笑著說:“這下我心裡就亮堂了,牡丹的技術要求比栽烤煙簡單,我肯定能種好!”

實地培訓油用牡丹栽植技術

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農戶栽種牡丹

專家指導農戶確定花苗栽種間距

熱火朝天牡丹種植現場

村幹部表示:全村到12月底可完成“千畝油用牡丹基地”的全部栽植任務。未來油用牡丹作為孫家砭村長期產業,可以使農戶獲得土地流轉租金,賺取花苗管理勞務報酬,學習新技術。同時,還將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未來牡丹花還能帶動發展旅遊,為村民帶來更多增收管道。

想和團團一起愉快的玩耍?

微信公眾號:共青團鎮安縣委

投稿郵箱:2444250283@qq.com

實地培訓油用牡丹栽植技術

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農戶栽種牡丹

專家指導農戶確定花苗栽種間距

熱火朝天牡丹種植現場

村幹部表示:全村到12月底可完成“千畝油用牡丹基地”的全部栽植任務。未來油用牡丹作為孫家砭村長期產業,可以使農戶獲得土地流轉租金,賺取花苗管理勞務報酬,學習新技術。同時,還將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未來牡丹花還能帶動發展旅遊,為村民帶來更多增收管道。

想和團團一起愉快的玩耍?

微信公眾號:共青團鎮安縣委

投稿郵箱:24442502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