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社區新零售熱度升溫,“鮮稻屋”獲俞敏洪領投2000萬PreA

已熱鬧一段時間的社區新零售市場,終於有公司開花結果。近日,業內人士爆料,專注鮮米鮮蛋的無人貨櫃零售商“鮮稻屋”已於今年中完成了由俞敏洪、騰訊前副總裁劉成敏、合眾資本聯投的2000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

據查,鮮稻屋是中米(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無人售貨機產品,主營大米、雞蛋等家庭廚房常用食品。

另外消息人士還透露,鮮稻屋目前正在進行A輪融資,公司估值已達10億人民幣,PreA輪投資者俞敏洪、追遠創投、上市公司龍生股份系資本均將跟投A輪融資,

聯想農業、中民投,以及另一家大型物業公司基金均有意參與此次A輪融資,目前新一輪融資大體架構已基本敲定,月底將會對外公佈。

據瞭解,俞敏洪在去年參加深圳衛視創投節目《一塊投吧》時,曾對一個沙漠種大米的專案頗為感興趣,並自曝是農民出身,“從小是吃豬糞養殖的稻米長大的”,“14歲時就已經是縣裡的插秧冠軍了。”最終俞敏洪成功投資了這家公司,

據查這家公司的全稱是內蒙古新中農沙地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劉成敏也這家公司的投資人之一。

通過對“沙米”專案的追蹤查詢,鮮稻屋在成立之初就與沙米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目前鮮稻屋所銷售的25.8元/斤的沙米也正是由這家公司提供。

從產業鏈關係上來看,俞敏洪和劉成敏參投了沙米原產地專案,自然需要一個銷售管道,所以順理成章的投資了鮮稻屋這個社區新零售項目。

此外,據消息人士透露,在打算參與鮮稻屋A輪的投資公司中,聯想農業和中民投均表現出了積極的投資意向,從這兩家公司近幾年的業務佈局來看,確實有理由選擇投資鮮稻屋這家公司。

其中,聯想農業的載體是佳沃集團,近年來聯想一直對農業板塊持續投入,先後佈局了水果、飲品、農業互聯網、主糧和海鮮等多個細分領域,旗下已擁有水果板塊的“佳沃鑫榮懋集團”、白酒板塊的“豐聯集團”和“酒便利”、農業互聯網領域的“雲農場”以及在主糧領域與黑龍江北大荒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去年4月,公司還宣佈並購澳大利亞知名家族式海鮮企業Kailis,今年9月份,還剛剛投資控股了主營生鮮半成品的九橙(上海)餐飲服務有限公司。

此次想參投鮮稻屋也不足為奇,據瞭解鮮稻屋CEO田浩本就聯想出身,有近10年的聯想工作經歷。

而背景是民生銀行的中民投這兩年悄然崛起,民生銀行是國內最早推動社區銀行發展的民營銀行,其深感社區市場的價值。所以中民投非常看重社區市場,默默的在全國範圍大勢收購物業公司,並已組建了自己的物業公司“中民物業”,後改名“中民未來”。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去年底中民未來全國物業服務面積已達3.5億坪,規模堪比彩生活,截止今年6月彩生活自主的物業服務面積為4.2億坪。

另外,在爆料消息中並未直接指明另外一家有意向參投的是哪家物業公司,但從目前各物業公司的發展情況和投資喜好來分析,很有可能是綠城或者彩生活這兩家港股上市物業公司中的一家。前不久綠城剛剛參投了連鎖便利店好鄰居專案,同時自己也在杭州試點無人便利店,可見綠城對社區新零售頗有想法。而彩生活這兩年一直在搭建社區生態平臺,參投了諸多E專案,前不久也與天虹無人便利店達成戰略合作,所以彩生活對鮮稻屋有意也不足為奇。

隨著新零售持續走熱,獲得投資的公司越來越多,而社區成為這些公司爭相競逐的重要場景,鮮稻屋是首家獲得投資的社區無人貨櫃新零售公司,無人零售終端進社區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包括繽果盒子和俞敏洪的泰基金投資另一家無人便利店“小麥鋪”都有全面進入社區市場的打算。社區將在明年取代辦公室市場,成為新零售競爭最為激烈的重要線下消費場景。

文/王利陽 《社區新零售》作者

科技自媒體,社區商業研究者、創業者

更多社區商業關注:言區社

其深感社區市場的價值。所以中民投非常看重社區市場,默默的在全國範圍大勢收購物業公司,並已組建了自己的物業公司“中民物業”,後改名“中民未來”。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去年底中民未來全國物業服務面積已達3.5億坪,規模堪比彩生活,截止今年6月彩生活自主的物業服務面積為4.2億坪。

另外,在爆料消息中並未直接指明另外一家有意向參投的是哪家物業公司,但從目前各物業公司的發展情況和投資喜好來分析,很有可能是綠城或者彩生活這兩家港股上市物業公司中的一家。前不久綠城剛剛參投了連鎖便利店好鄰居專案,同時自己也在杭州試點無人便利店,可見綠城對社區新零售頗有想法。而彩生活這兩年一直在搭建社區生態平臺,參投了諸多E專案,前不久也與天虹無人便利店達成戰略合作,所以彩生活對鮮稻屋有意也不足為奇。

隨著新零售持續走熱,獲得投資的公司越來越多,而社區成為這些公司爭相競逐的重要場景,鮮稻屋是首家獲得投資的社區無人貨櫃新零售公司,無人零售終端進社區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包括繽果盒子和俞敏洪的泰基金投資另一家無人便利店“小麥鋪”都有全面進入社區市場的打算。社區將在明年取代辦公室市場,成為新零售競爭最為激烈的重要線下消費場景。

文/王利陽 《社區新零售》作者

科技自媒體,社區商業研究者、創業者

更多社區商業關注:言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