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庭教育專家:教育孩子不止是表揚,爸媽還要善於運用恰當的懲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孫雲曉曾經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如果說孩子需要表揚、賞識,也同樣需要批評、懲罰。但是懲罰僅僅是打那麼簡單嗎?懲罰不等於“打”,而且水準高於打。適度的懲罰往往能收到別樣的效果。

一、懲罰的方式

口頭懲罰

包括警告、說理、斥責、威脅、恐嚇等。這是家長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其實,

3歲以上的孩子才能形成獨立的思考及記憶能力,能聽懂口頭懲罰是在對犯錯表示生氣責怪;3歲以下的孩子則更多從家長的語氣、語調及神態中接收“做錯了”的資訊。

物質懲罰

包括賠償、減免、剝奪孩子的直接利益或替代利益。因為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切身利益,能讓他體會到“犯錯的代價”,便還需明確指正孩子如何避免再犯。

精神懲罰

包括冷戰、孤立、關禁閉、給臉色、宣揚錯事等。通常家長在發怒時,都會施加精神懲罰。但精神懲罰我們並不提倡,因為容易給孩子帶來負面壓力,傷害親子關係。

身體懲罰

體罰是家長對幼兒常用的方式,包括挨打、罰站、面壁等。由於體罰總伴隨著家長的情緒爆發,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委屈情緒,

反而遮避了孩子反思或認錯的空間。

二、懲罰的態度

嚴厲型

用家長的權威指出孩子所犯錯誤,但態度只能單身糾錯,不利於溝通及建議,偶爾適合於孩子犯錯誤時。

消極型

對孩子犯錯表達失望情緒,以刺激其改正,容易因放棄了“教”的權利和職責使孩子感到無助、自我放棄。

技巧型

通過類比、借鑒、情景重現等方式,不動聲色地引導孩子認識錯誤,潛移默化地灌輸改正方法,能使孩子牢記經驗,避免再犯。

循循善誘型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適合年齡稍大,有一定思考和自製能力的孩子,便要就事論事,避免借題發揮。

苦口婆心型

用勸誡的方式及愛的姿態表達家長立場,倘若說不到“點”上,容易演變成嘮叨,使孩子厭煩和麻木。

恩威並重型

“嚴厲”+“苦口婆心”+“略施小惠”,只要拿捏得當,生活裡孩子犯的不少錯誤可以採用,關鍵在於掌握“批”和“哄”的藝術。

三、懲罰的善後

安撫情緒

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加深印象

加深印象不是指加深懲罰的印象,是要讓孩子加深犯錯後果的印象。

幫助改正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適當管教,讓孩子明確知道日後如何避免重複錯誤。

監督檢查

家長要注意反復監督鞏固,適時提醒、總結經驗、舉一反三。

懲罰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樣;犯錯的性質不同,家長要表現的態度也必須有所調整。用合適的方法、情緒來引領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偶爾的小懲罰可以試著用用。“嘉媽育兒經”願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討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悟,歡迎關注。

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加深印象

加深印象不是指加深懲罰的印象,是要讓孩子加深犯錯後果的印象。

幫助改正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適當管教,讓孩子明確知道日後如何避免重複錯誤。

監督檢查

家長要注意反復監督鞏固,適時提醒、總結經驗、舉一反三。

懲罰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樣;犯錯的性質不同,家長要表現的態度也必須有所調整。用合適的方法、情緒來引領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偶爾的小懲罰可以試著用用。“嘉媽育兒經”願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討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