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建三局工程師胡薛平:鋼筋翻樣是一生的事業

長江網訊(通訊員 洪旭 劉燃諭)胡薛平,中建三局瀋陽寶能專案鋼筋翻樣工程師。1990年參加工作,27年來,他始終紮根一線,從一名普通的勞務工人成長為技術骨幹,先後轉戰20多個項目,

曾多次被評為優秀鋼筋翻樣員,累計算量鋼筋20多萬噸,超過北京“鳥巢”的兩倍用鋼量,巧用廣聯達軟體和規範圖集合理進行成本管控,實現鋼筋使用效益達到最大化。

專注:對600多頁的規範圖集爛熟於心

“胡薛平善於吃苦、勇於鑽研,600多頁的平法圖集他爛熟於心,

精確到頁,甚至批註都能隨口說出。”項目商務總監全文寶介紹道。

“胡工,四區裙房梁錨固短了20mm,監理要求全部返工,混凝土沒法澆築了!”T2塔樓工長劉健沖著對講機焦急地說道。正在現場檢查鋼筋的胡薛平拿起卷尺,安慰道:“別急,等我10分鐘就過來!”現場,甲方監理張斌正沖著片區管理人員發火:“C60混凝土Φ25鋼筋錨固長度為725mm,你們這裡調配的卻是705mm,明顯是有問題,要立即整改!”說罷,

便要揚袖而去。如果全部返工,當天已發出的4車混凝土就沒法澆築,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費,同時會耽誤5天的工期。“等一下,讓我看看!”胡薛平叫住了監理,拿出卷尺開始測量,同時翻開圖紙進行比較。“咱們705mm的錨固長度沒問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品質驗收規範》第25頁明確指出:縱向受力鋼筋錨固長度負偏差不大於2公分。”見張斌滿臉狐疑,胡薛平便把包裡的那本厚厚的規範圖集翻了出來……

當問到為什麼會對厚厚的施工規範如此熟悉,他坦言,從買回到現在,這幾本圖集翻過不下萬次,每天晚上都會將內容在腦海裡進行溫習,“每天都要翻看一遍”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他為人踏實嚴謹,做事細心專注,對成本管控都會精確到一分一厘,同事們都說他愛斤“筋”計較,可他卻鄭重其事地說:“規範圖集是我們的靠山,作為成本管控人員,我們要善於運用規範中的要求,

合理使用短料鋼筋,將損耗降到最低。”

執著:操作鋼筋翻樣“神器”精於客服

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廣聯達軟體作為鋼筋精確翻樣“神器”,在建築行業廣泛運用。2014年3月,他被廣聯達公司評為“明星用戶”;2016年10月,他參加廣聯達公司組織的“雲施工”杯翻樣大賽榮獲二等獎;2016年6月,

在廣聯達發行的刊物中,瀋陽寶能專案作為經典工程案例被展示,而他也被列為優秀使用人進行介紹。

初中畢業現已50多歲的老胡對廣聯達軟體卻如此精通,不得不令許多人刮目相看。他告訴記者,自己曾在江浙滬一帶幹了8年鋼筋,同時在海外有著6年的工作經歷,現場經驗比較豐富,手工算量較為嫺熟。隨著科技的發展,廣聯達精准算量軟體誕生,他也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掌握這門技術。2007年,他花“天價”買了台電腦,從鍵盤打字開始學起,軟體操作更是一片空白。白天工作之餘,他爭分奪秒翻看電腦教程,向身邊同事學習請教,晚上熬夜到兩三點,直到眼睛被螢幕刺激的流眼淚他才肯去休息,如此堅持三個多月,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一次,鋼筋翻樣員祁金寶在運用廣聯達軟體基礎建模時,三個坑出現坑連坑變坡,圖紙右上方有兩個角未到頂,如果內容沒完整的畫在廣聯達軟體上,實際工程算量就會損失80噸鋼筋。面對難題,項目幾乎無人能解,於是祁金寶便邀請到廣聯達公司客服,運算元十次後客服搖了搖頭,歎了口氣:“你們項目的圖紙太複雜了,鋼筋沒法全部畫上去,要不餘下的你們手算一下吧。”站在一旁的胡薛平卻若有所思:“圖紙複雜就畫不上去嗎?肯定有方法。”於是他又打開了廣聯達軟體,將圖紙看了又看,從平面、立體、剖面反復嘗試,直到半夜2點還是沒成功。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現場,拿了幾根鋼筋模擬排布了起來,“不就多了幾個錯台嘛,現場都能施工,圖形肯定能畫的全!”回去後,他又沉浸在廣聯達軟體中。第三天晚上,他卻如何也睡不著,各種資料、各種模型在他頭腦裡來回閃現,淩晨四點的時候,他突然來了靈感,便起身將坑連坑模型填充完整……

他時常告訴徒弟:“軟體也是有感情的,你怎樣對它,它就會怎樣對你。”廣聯達軟體就是他的心愛之物,只要打開就會愛不釋手,遇到問題立刻去現場求證。他多次指出設計院圖紙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與業主進行溝通,避免了大量返工現象,也減少了許多損失,在鋼筋算量方面得到了業主的高度認可。

“胡師傅善於思考,不迷信權威,在使用廣聯達軟體建模過程中,能及時發現軟體存在的缺陷和不足。2016年,他就提出了10條改進意見,其中有8條被採納,極大地促進了廣聯達軟體的優化和升級,使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符合圖紙規範和現場要求。”廣聯達公司客戶經理趙金春讚揚道。

創新:匠心獨運提升鋼筋管控效率

“老胡業務能力強,能熟練運用規範,對現場工序進行有效管理。同時,他善於動腦筋,捨得花心思,年長但創新力強,能及時提出新的管理舉措,來優化專案成本管控。”這是專案經理何有林對胡薛平的評價。

由於現場鋼筋錯綜複雜,樑柱結構形式多樣,568米T1塔樓樑柱核心區鋼筋綁紮困難,混凝土無法正常澆築,阻礙著後續施工的進行,通過反復推演和實地考察,他提出了“梁縱筋135度收頭做法”,既保證鋼筋能綁紮成型又確保混凝土順利澆築,同時還將工期由之前的2天縮短到1天。

568米T1塔樓大筏板很特殊,樁直徑小而鋼筋直徑粗,其中筏板主筋有6排,最多處有10排,很難按常規施工,設計師多次現場調研,提出底排筋離墊層面200mm, 採用鋼筋馬凳支撐。一次,在現場鋼筋翻樣時,胡薛平發現工人踏著鋼筋馬凳容易側翻,存在著安全隱患。經過深入思索,他覺得如果每平方米採用一個鋼筋馬凳,整個現場就會消耗幾十噸鋼筋,同時鋼筋馬凳做起來較為麻煩,會影響工期,於是,他提出採用20cm*15cm的混凝土地壟來代替鋼筋馬凳,在同等效果的情況下,既節約了50多噸鋼材,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當記者提及胡薛平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時,他思考良久後說:“數十年如一日,專注幹好一件事情,並將其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

責編:朱德華

他也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掌握這門技術。2007年,他花“天價”買了台電腦,從鍵盤打字開始學起,軟體操作更是一片空白。白天工作之餘,他爭分奪秒翻看電腦教程,向身邊同事學習請教,晚上熬夜到兩三點,直到眼睛被螢幕刺激的流眼淚他才肯去休息,如此堅持三個多月,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一次,鋼筋翻樣員祁金寶在運用廣聯達軟體基礎建模時,三個坑出現坑連坑變坡,圖紙右上方有兩個角未到頂,如果內容沒完整的畫在廣聯達軟體上,實際工程算量就會損失80噸鋼筋。面對難題,項目幾乎無人能解,於是祁金寶便邀請到廣聯達公司客服,運算元十次後客服搖了搖頭,歎了口氣:“你們項目的圖紙太複雜了,鋼筋沒法全部畫上去,要不餘下的你們手算一下吧。”站在一旁的胡薛平卻若有所思:“圖紙複雜就畫不上去嗎?肯定有方法。”於是他又打開了廣聯達軟體,將圖紙看了又看,從平面、立體、剖面反復嘗試,直到半夜2點還是沒成功。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現場,拿了幾根鋼筋模擬排布了起來,“不就多了幾個錯台嘛,現場都能施工,圖形肯定能畫的全!”回去後,他又沉浸在廣聯達軟體中。第三天晚上,他卻如何也睡不著,各種資料、各種模型在他頭腦裡來回閃現,淩晨四點的時候,他突然來了靈感,便起身將坑連坑模型填充完整……

他時常告訴徒弟:“軟體也是有感情的,你怎樣對它,它就會怎樣對你。”廣聯達軟體就是他的心愛之物,只要打開就會愛不釋手,遇到問題立刻去現場求證。他多次指出設計院圖紙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與業主進行溝通,避免了大量返工現象,也減少了許多損失,在鋼筋算量方面得到了業主的高度認可。

“胡師傅善於思考,不迷信權威,在使用廣聯達軟體建模過程中,能及時發現軟體存在的缺陷和不足。2016年,他就提出了10條改進意見,其中有8條被採納,極大地促進了廣聯達軟體的優化和升級,使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符合圖紙規範和現場要求。”廣聯達公司客戶經理趙金春讚揚道。

創新:匠心獨運提升鋼筋管控效率

“老胡業務能力強,能熟練運用規範,對現場工序進行有效管理。同時,他善於動腦筋,捨得花心思,年長但創新力強,能及時提出新的管理舉措,來優化專案成本管控。”這是專案經理何有林對胡薛平的評價。

由於現場鋼筋錯綜複雜,樑柱結構形式多樣,568米T1塔樓樑柱核心區鋼筋綁紮困難,混凝土無法正常澆築,阻礙著後續施工的進行,通過反復推演和實地考察,他提出了“梁縱筋135度收頭做法”,既保證鋼筋能綁紮成型又確保混凝土順利澆築,同時還將工期由之前的2天縮短到1天。

568米T1塔樓大筏板很特殊,樁直徑小而鋼筋直徑粗,其中筏板主筋有6排,最多處有10排,很難按常規施工,設計師多次現場調研,提出底排筋離墊層面200mm, 採用鋼筋馬凳支撐。一次,在現場鋼筋翻樣時,胡薛平發現工人踏著鋼筋馬凳容易側翻,存在著安全隱患。經過深入思索,他覺得如果每平方米採用一個鋼筋馬凳,整個現場就會消耗幾十噸鋼筋,同時鋼筋馬凳做起來較為麻煩,會影響工期,於是,他提出採用20cm*15cm的混凝土地壟來代替鋼筋馬凳,在同等效果的情況下,既節約了50多噸鋼材,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當記者提及胡薛平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時,他思考良久後說:“數十年如一日,專注幹好一件事情,並將其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

責編:朱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