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師?——分析師人群的特徵分析

供職于券商、基金、諮詢等大型機構的證券分析師們,往往憑藉各種各樣的研究報告煥發出一種高端的色彩,而這一切又伴隨著種種薪酬、風雲、成敗的故事沾染上了神秘和神奇的味道,

並成為一個令許多人神往的職業。

事實上作為一個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分析師的確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市場中的非專業投資者眾多,實際上分析師專業化的分析結論和內容實際上給普通投資者提供了指導意見,也緩解了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程度,

此外分析師對企業的跟蹤,也對上市企業產生了外部監督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這個職業意向受到各方的關注,尤其是受到求職人群的廣泛青睞。那麼如何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呢?或許通過分析國內券商的分析師是怎樣的一群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這個群體。

根據CNRDS(中國研究資料服務平臺)中國券商與分析師資料庫的相關內容,我們搜集到了2328名分析師的相關資料,

然後做了一下簡單的統計描述。

在2328名分析師中,有1587名是男性,727名是女性(有14個樣本相關資料空缺,後文中只統計非空樣本),男性占比68.58%,而女性占比31.42%。

而從學歷情況來看,分析師絕大多數都是碩士生,在2317個有相關資料的樣本裡,有1792名分析師的最高學歷是碩士(占比為77.34%),而本科生和博士生的數量分別為284名和239名,此外還有兩名分析師是大專學歷,不過這兩位的入職時間都已經是90年代。

這意味著,如果你有志于從事分析師的行業的話,你需要去考個研。

而從教育經歷來看,有349名分析師曾經有過海外留學的經歷,占總人數的14.99%。而更為突出的是,國內證券機構的分析師有接近4成有過頂尖高校經歷,

比如我們以“C9”高校名單進行檢錄發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有906名分析師有過在這九所院校就讀的經歷,占總數的38.91%,如果我們把名單擴大為985高校,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擴大。除此之外,還有412名分析師曾經就讀於國內的財經類院校(這裡指專業財經類院校,比如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安財經學院),
占總數的17.69%。從這一點來說,儘管三組人群會存在一定的交叉,但很顯然分析師這個職業存在一定的教育門檻,名校和相對高學歷的求職者更受青睞,當然這與這個行業的專業化要求相關,不過教育背景的集中性,也使得所謂校友圈成為相關研究中的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最後我們來看看從業者的年齡結構,當然由於具體的年齡資料暫未獲得,我們以相關人員的工作開始時間作為替代,需要指出的是,這裡不是指進入證券行業的時間,而是值職業生涯開始的時間,時間越早顯然年齡越大。資料庫中樣本的工作時間橫跨1976年至2015年,結果顯示,大部分從業人員是04年之後入職的,這意味著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年齡在40歲以下(假設04年入職人員的年齡為25歲),也就是說國內分析師是一個相對偏年輕的行業,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11年之後入職人數越來越少(2015年的資料並不完整),從現狀來說,這個行業是相對飽和的。

從以上統計分析來看,如果你有志于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師的話,那麼你恐怕要趁年輕趕緊去頂尖高校念個碩士鍍下金,畢竟在這個出名要趁早的世界裡,連新財富評出來的分析師,頭髮都越來越濃密了。

風險管理工具 / 量化投資知識 / 金融大講堂——"有金有險"

(歡迎金融機構從業的朋友申請BAR系統的試用)

最後我們來看看從業者的年齡結構,當然由於具體的年齡資料暫未獲得,我們以相關人員的工作開始時間作為替代,需要指出的是,這裡不是指進入證券行業的時間,而是值職業生涯開始的時間,時間越早顯然年齡越大。資料庫中樣本的工作時間橫跨1976年至2015年,結果顯示,大部分從業人員是04年之後入職的,這意味著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年齡在40歲以下(假設04年入職人員的年齡為25歲),也就是說國內分析師是一個相對偏年輕的行業,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11年之後入職人數越來越少(2015年的資料並不完整),從現狀來說,這個行業是相對飽和的。

從以上統計分析來看,如果你有志于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師的話,那麼你恐怕要趁年輕趕緊去頂尖高校念個碩士鍍下金,畢竟在這個出名要趁早的世界裡,連新財富評出來的分析師,頭髮都越來越濃密了。

風險管理工具 / 量化投資知識 / 金融大講堂——"有金有險"

(歡迎金融機構從業的朋友申請BAR系統的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