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非最大城市:表面金碧輝煌紙醉金迷,背面卻一月吃一次肉

每個城市都有兩道不同的風景線,從富人集中的生活區往往看不出這個城市的內涵,反倒是大眾生活區能解讀出更多的文化底蘊,以及真實的生活狀態。但非洲東部最大的一個城市,

卻有著令人詫異的兩面極端,至少在我去過的百多個國外城市中,屬於很少見的極端。

奈洛比,非洲東部國家肯亞首都,以696平方公里的面積生活著654萬人口(大都市區)而成為東非最大的城市。2007年,通用電氣,穀歌,可口可樂以及思科等等上百家大型國際公司,

集體決定將非洲總部搬往奈洛比,連聯合國環境署總部也設在這裡,引起了全球矚目。

很多人沒想到的是,百年前的奈洛比只是一個英國海外殖民地的鐵路中轉站,1907年後開始飛速發展成為首都並沿用至今。然而,風光的背後卻是滿目蒼夷,

迅速富起來的小部分人與白人後裔佔據了肯亞總財富的85%,形成了如今除了富人區之外,其他都是貧民窟的情景。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奈洛比人口在30年時間內增長了6倍,除開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後,當地人口增長依舊達到了4.5倍之多。

短時間內湧入大量沒有技能與學歷的底層民眾,導致奈洛比人均年收入被拉低到不足1700美元,而貧民窟居民實際年收入不足500美元(約3308元人民幣)。去過奈洛比的遊客都會有相同的感覺:一面是金碧輝煌紙醉金迷,另一面則是水電都不通的矮小棚戶區。

或許很多人說國內也有不少人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卻忽略了奈洛比的物價水準。舉例來說:一根黃瓜約4塊錢,一斤大米7塊錢,一斤豬肉38塊錢...按這樣的消費水準來算,他們的生活狀況會是怎樣的?

因此,奈洛比也出現了大量的跳蚤市場(二手市場)與手工藝品市場,二手市場幾乎都是當地人主要消費的地方,不怎麼需要技能與學歷的手工藝品市場則是遊客聚集的區域,並且售價還相當的高。

如果說大米是肯亞高收入人群才能消費的商品,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相信。但實際上確實是這樣,絕大部分肯亞人都以一種名為烏伽黎的玉米糊為主食,每個月才有一兩次機會把肉沫搗碎攪拌一起吃。

每逢節假日或週末時,奈洛比街道或郊外經常能看到成堆聚集的二手市場,富人淘汰後的衣服或歐美舊衣物被集中在這裡二次售賣,其中不乏國際大品牌,也著實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尋寶。

如果經常關注旅行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南非跟團遊的價格基本在一萬左右,而肯亞的價格卻幾乎都在2-3萬,這個消費已經可以在歐洲玩個十來天了。除了當地物價偏高之外,肯亞旅遊業基本都在保護區內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而保護區內的物價比市場價還高出很多,為了安全,旅行社也只能這麼選擇了。

當然,喜歡水果的朋友可以在肯亞大快朵頤,這裡的水果無論是甜度還是價格,都遠比泰國與馬來西亞要好的多,只要你敢去......

富人淘汰後的衣服或歐美舊衣物被集中在這裡二次售賣,其中不乏國際大品牌,也著實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尋寶。

如果經常關注旅行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南非跟團遊的價格基本在一萬左右,而肯亞的價格卻幾乎都在2-3萬,這個消費已經可以在歐洲玩個十來天了。除了當地物價偏高之外,肯亞旅遊業基本都在保護區內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而保護區內的物價比市場價還高出很多,為了安全,旅行社也只能這麼選擇了。

當然,喜歡水果的朋友可以在肯亞大快朵頤,這裡的水果無論是甜度還是價格,都遠比泰國與馬來西亞要好的多,只要你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