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歡送2017,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不知不覺已是12月初,時間把我們打的措手不及。

有些事還沒做,有些人還沒見,2017就這樣過去了。

就像《活著》裡面的歌詞,所說的那樣: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為何生活總是這樣……”

“12月,請對我好一點”,

“召喚錦鯉,12月一路運氣到底”,“12月,你好!”

發完狀態,放下手機,回歸現實。

回首此年,三省吾身:

持續發酵的喪病,痊癒了沒有?

想要保持的習慣,堅持了多久?

年初制定的計畫,完成了多少?

01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喪文化漸漸走紅,大家都在調侃著失敗,嘲諷著現實。

這些喪裡喪氣的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年輕人嘛,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

然後就去洗洗睡了。”

“生活會讓你苦上一陣子,等你適應以後,再讓你苦上一輩子。”

..........

句句頹廢紮心,負能量爆棚,營造出一種人人皆喪的感覺。

很多人表面上喪的要死,背地裡同時在考五個證,無比熱愛,奮力追求。

那些總是標榜自己是廢柴的,現實生活中可能已經升職加薪,成功保研;

那些總說自己是死宅的,現實生活中可能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那些總說自己是土肥圓的,

現實生活中可能在健身房大汗淋漓;

這種人,就是學生時代半夜偷偷複習,第二天告訴你沒看書的那種人。

其實,沒有人都做到每天被正能量加持,元氣滿滿。

偶爾喪一下,當作宣洩,也沒什麼不好。

但12月份,希望你不要被“喪”侵蝕。

希望你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就像《李宮俊的詩》裡所說的那樣:“不開心的時候請假裝樂觀,裝著裝著可能就像了。”

負能量和懈怠並不是常態,

那只是尚且年輕的你,對生活偶爾撒的一個嬌。

要是一直對生活撒嬌的話,生活就會掄圓它的大巴掌,扇哭你。

02

年初時,你許諾自己要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堅持運動,堅持看書,堅持早睡。

但是渴求改變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心,

想用更少的時間,更簡單的方式達到最大的效果。

於是,到網上搜索“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多長時間?”

最著名的說法就是「21天習慣養成計畫」了。形成或改變一個習慣,只需21天。

於是你也這麼做了。

你堅持了21天鍛煉身體,每天打卡,然後第22天的時候,對自己說“終於完成了,我應該有鍛煉的習慣了。”

你堅持看書,數著手指頭,期待第21天的到來,到了那一天,覺得自己終於成功了,發了一條朋友圈,

點贊無數,隨即把書扔進了櫃子裡。

「形成一個習慣只需21天」就是利用這個時代,人們普遍焦慮的心態。

被動習慣和主動習慣是不一樣的,也許這兩個概念在傳播的過程中出現混淆。

21天能養成習慣固然美好,可終究是一個傳說。

但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可完成的階段性目標,一個自律的參照。但不能把它當作最後的結束和解脫的藉口。

如果想要養成一個習慣,不妨從12月開始,制定計劃,保持耐心,保持毅力。

如果之前快要養成的習慣丟掉了,不妨從12月拾起來。

就像盧思浩在《你想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一書中所說:

看一部劇集覺得最無聊的只是開頭那幾集,

背單詞最頭疼的也只是你開始背的那幾天,

看一本書最厭煩的往往只是開頭的第一章。

堅持做下去,不停地變著法子激勵自己,直到那變成你的一種習慣,變成你的一部分,你就會發現其實習慣沒有那麼難。

03

“今天,我下定決心開始寫方案,於是,我從早上8點就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但……不知不覺逛起了淘寶,買了電熱速食麵杯,買了球鞋,買了帽子,買完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後,我看了一集美劇、一集韓綜、兩段演講視頻,磨蹭到了夜裡11點,我終於開始寫了。”

這就是拖延症患者真實寫照,總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在做。

樂嘉說,拖延症的實質,只有兩個:一是逃避,二是相信自己臨時抱佛腳的功夫。

但往往事情不如意,結果不理想。

拖延也分兩種,一種有截止日期的,一種無截止日期。

有截止日期的,你可以拖到最後一天完成。

但有些事情一開始就是沒有截止日期的,比如你想鍛煉身體,你想再某個領域自學成才,你想創業,你想從一段不合適的感情中抽身......

這種無截止日期的拖延,更不易被人察覺。

它常常在無聲無息中折磨著人們,有時感覺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觀者。

讓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沒有實現夢想,而是他們甚至還沒有開始追尋夢想。

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裡克說,世上93%的人都因拖延的惡習而最終一事無成。

所以不要把人生境遇的改善,寄託在歲月變更上。

就算到了2018年,你也不會改變,你也不會變好。

改變要就從當下開始。

最近很流行OMP,它是「One Month Plan」的縮寫。

簡單而言,就是大約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用盡可能專業的態度來做一件事。

以我的朋友為例,她今年制定並完成了3項OMP:

夜跑5公里,每兩天一次,一個月後體重下降8公斤,堅持鍛煉讓他體型更加勻稱,精力也越來越充沛;

看了20部豆瓣Top100清單中的英語原聲電影,堅持下來,現在可以聽懂一些臺詞簡單的無字幕原聲電影;

讀完6本相關專業書籍,經過自己的研究,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專業論文。

在這個碎片化資訊時代,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制定一項OMP,來專注做一件改變自己的事情,知行合一,提升自己。

你就會發現,你將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12月,你要學會做一個果斷的人,不逃避現實的重負;

12月,你要學會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被謀生的孤單擊敗;

12月,你要學會做一個很酷的人,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是的,我們即將要對2017說聲再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顧來路。

來路不可眷戀,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制定計劃,保持耐心,保持毅力。

如果之前快要養成的習慣丟掉了,不妨從12月拾起來。

就像盧思浩在《你想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一書中所說:

看一部劇集覺得最無聊的只是開頭那幾集,

背單詞最頭疼的也只是你開始背的那幾天,

看一本書最厭煩的往往只是開頭的第一章。

堅持做下去,不停地變著法子激勵自己,直到那變成你的一種習慣,變成你的一部分,你就會發現其實習慣沒有那麼難。

03

“今天,我下定決心開始寫方案,於是,我從早上8點就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但……不知不覺逛起了淘寶,買了電熱速食麵杯,買了球鞋,買了帽子,買完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後,我看了一集美劇、一集韓綜、兩段演講視頻,磨蹭到了夜裡11點,我終於開始寫了。”

這就是拖延症患者真實寫照,總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在做。

樂嘉說,拖延症的實質,只有兩個:一是逃避,二是相信自己臨時抱佛腳的功夫。

但往往事情不如意,結果不理想。

拖延也分兩種,一種有截止日期的,一種無截止日期。

有截止日期的,你可以拖到最後一天完成。

但有些事情一開始就是沒有截止日期的,比如你想鍛煉身體,你想再某個領域自學成才,你想創業,你想從一段不合適的感情中抽身......

這種無截止日期的拖延,更不易被人察覺。

它常常在無聲無息中折磨著人們,有時感覺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觀者。

讓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沒有實現夢想,而是他們甚至還沒有開始追尋夢想。

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裡克說,世上93%的人都因拖延的惡習而最終一事無成。

所以不要把人生境遇的改善,寄託在歲月變更上。

就算到了2018年,你也不會改變,你也不會變好。

改變要就從當下開始。

最近很流行OMP,它是「One Month Plan」的縮寫。

簡單而言,就是大約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用盡可能專業的態度來做一件事。

以我的朋友為例,她今年制定並完成了3項OMP:

夜跑5公里,每兩天一次,一個月後體重下降8公斤,堅持鍛煉讓他體型更加勻稱,精力也越來越充沛;

看了20部豆瓣Top100清單中的英語原聲電影,堅持下來,現在可以聽懂一些臺詞簡單的無字幕原聲電影;

讀完6本相關專業書籍,經過自己的研究,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專業論文。

在這個碎片化資訊時代,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制定一項OMP,來專注做一件改變自己的事情,知行合一,提升自己。

你就會發現,你將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12月,你要學會做一個果斷的人,不逃避現實的重負;

12月,你要學會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被謀生的孤單擊敗;

12月,你要學會做一個很酷的人,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是的,我們即將要對2017說聲再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顧來路。

來路不可眷戀,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