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珺:實體經濟的主體結構性問題是實體經濟發展破題關鍵

日前,在“第二屆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2017”上,中投公司副總經理,

全國金融青聯副主席劉珺表示,實體經濟的主體結構性問題是實體經濟發展破題關鍵。

劉珺認為,目前,強監管在強調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但是,中小企業、微型企業面臨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來的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

一是實體經濟存量結構不是很好。實體經濟存量結構越來越重、越來越厚,越來越沒有靈動性。

二是政府與市場邊界能力不是很清楚。

政府管的範圍一定不能過大,政府政策覆蓋的範圍應該集中於全面性、導向性和扶持性領域,而不應該過度在市場管理之中,這樣才能保證政府對市場之間的互動是良性的互動。

三是實體經濟本身發展方向並不是很明確。人工智慧,無人機,自動駕駛,機器學習……科技的發展導致我們對未來實體經濟方向判斷出現重大的擾動,而這個擾動因素使得很多實體經濟參與者都不知道未來到底什麼樣的實體經濟代表著明天發展方向。

四是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不夠。跟國際社會做對標,發現我們實體經濟真正領先於國際的還不是很多,核心競爭力沒有牢固的建立起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實體經濟要求金融體系完全給它很好的金融服務,這在邏輯上有點說不過去。實體經濟本身是主體,金融體系是客體。實體經濟的主體結構性問題才是我們下一步實體經濟發展破題的關鍵。

如果這個破題解決不好的話,很多的資產配置不一定會像政策要求的那樣,順利的流入到實體經濟所需要的相關產業中去。

高端產業的發展不足,新動能跟新產業的發展動力不夠,同時低端過剩,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呈現相對來說比較粗放的發展方式。十九大提出來有品質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改革經驗,要真正使實體經濟改革有下一步的破局。

金融要使資金這個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以最快的效率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提升了整體經濟發展的速度跟水準。在這個程度上,虛擬經濟發展呈現加速度的過程。虛擬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迴圈、自我膨脹的衝動,這個衝動的結果就是把它原有的目的給模糊了。虛擬經濟原有的目的很清楚:讓資源更有效的配置,

風險高度分散,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但是現在的金融陷入兩化:第一是資本市場化,變形為市場資本化,就是一切物品都可資本化,而資本化過程就是不斷的使得資本市場運轉來取代實體經濟真實的運轉,而成為獨立一套運行體系,而這套運行體系催生了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第二個傾向,投資銀行化。大家都在追求高回報,拿著資金進入一定程度高風險業務,結果代理人身份變成主人身份,也催生了很多道義風險。所以虛擬經濟的初心是服務實體經濟,高效資源配置,而發展到今天出現一定程度的偏軌,我們要迅速把這個軌調整過來。

如果把實體經濟作為中國傳統太極的實,把虛擬經濟作為中國太極的虛,就是陰陽之間的互配之下,這個太極圖會不斷的加速旋轉,到最後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分得清楚到底哪個邊界是實體,哪個邊界是虛擬。

第四次產業革命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趨勢性的調整呢?趨勢特點之一,消失了產業邊界。模糊的產業邊界決定未來怎樣趕上創新的節奏和抓上創新的腳步。第二個,反覆運算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之後,會發現市場跟進者,產業跟進者又會不斷的優化,加速,調整這種模式,它是反覆運算創新跟顛覆創新的同步在往前走。這種並行方式是現在產業的特點。第三,產業的流態和柔性加速度。產業發展無論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特徵一定是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造成了產業方面的瞬間的躍升,而這種躍升帶給人類社會不斷進入未知領域,同時使我們本身的生活品質和文明的品質越來越高。

(見習編輯:陳蓉蓉)

結果代理人身份變成主人身份,也催生了很多道義風險。所以虛擬經濟的初心是服務實體經濟,高效資源配置,而發展到今天出現一定程度的偏軌,我們要迅速把這個軌調整過來。

如果把實體經濟作為中國傳統太極的實,把虛擬經濟作為中國太極的虛,就是陰陽之間的互配之下,這個太極圖會不斷的加速旋轉,到最後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分得清楚到底哪個邊界是實體,哪個邊界是虛擬。

第四次產業革命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趨勢性的調整呢?趨勢特點之一,消失了產業邊界。模糊的產業邊界決定未來怎樣趕上創新的節奏和抓上創新的腳步。第二個,反覆運算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之後,會發現市場跟進者,產業跟進者又會不斷的優化,加速,調整這種模式,它是反覆運算創新跟顛覆創新的同步在往前走。這種並行方式是現在產業的特點。第三,產業的流態和柔性加速度。產業發展無論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特徵一定是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造成了產業方面的瞬間的躍升,而這種躍升帶給人類社會不斷進入未知領域,同時使我們本身的生活品質和文明的品質越來越高。

(見習編輯: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