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奧迪獲得了和特斯拉類似的高科技汽車公司的形象以後,再回頭看特斯拉也就沒什麼特別的了……丨奧迪全新A8L測試報告

奧迪A8 L 55 TFSI

當你已經知道賓士S級的各種“不能再好”,寶馬7系科技的“不能再黑”之後,

BBA中最晚一個更新換代的旗艦車型A8反而成了本年度最讓人好奇的一款新車。帶著這份好奇心,我們啟程去到西班牙的巴倫西亞開始試駕全新奧迪A8。

我是想知道,A8會不會爆出一些高於S級和7系的科技,會不會給旗艦車設定一個新的讓人爭相效仿的標準?這份期待偏高了,

但此行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奧迪這次非常果斷地把“AI”(人工智慧)的概念付諸量產。在具備智慧駕駛模組的全新A8車型裡,你可以在中控台最就手的一排按鈕的最中間找到一個大大的,刻著“Audi AI”字樣的按鈕。這個按鈕不是一個擺設,也不是一個新概念的灌輸,它有著實際的用處。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當駕駛者想解放雙手,讓車自己來幫你幹點什麼的時候,

無需選功能表,無需輸入複雜的口令或者類似禱告一樣的啟動儀式,只需要按下AI按鈕就可以了。

我們來舉個例子:自動停車。當你如其他具備自動停車功能的汽車一樣選定了可以泊入的車位以後,你就可以按下AI按鈕了,這時候與其他車不一樣的是,

你不需要掛擋,不需要打方向,不需要踩刹車和油門,你就按著按鈕直到整個程式完成就可以了。中間有任何突發狀況,鬆開按鈕就好;這個按鈕在你手機上還有個虛擬替身,也就是你下帶著手機下車,站在一旁用手機上的AI按鈕來遙控完成整個泊車過程。好處就是你可以把車停進一個特別窄的車位裡,而無需擔心車門只能開一條細縫,尷尬地擠出腦袋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肚腩還留在車裡。
出於安全條例和法律的限制,遙控泊車時人必須站在車的6米範圍之內。

然而這些冠以AI名義的小伎倆只是開胃菜而已,並不算是奧迪獨家,也不是首創。只有當你清晨開車走在北京東三環那樣的城市快速路上,

發現自己的速度並沒有快速起來的時候,Audi AI的獨門秘技才會真正顯現。這個時候按下AI按鈕,全世界第一款實現了第三階段自動駕駛的車才開始綻放智慧的光輝,“Audi AI擁堵巡航系統”(Audi AI traffic jam pilot)是世界首秀。這個時候你被允許雙手離開方向盤,右腳離開油門和刹車,暫時將控制權完全交給A8自己來處理。也就是說,奧迪全新A8是世界上第一款被允許在特定條件下長時間雙手離開方向盤進行智慧駕駛的量產車。也就是說,你每天一個人開車從通州到國貿這一個半小時的上班路上是可以打著盹兒,看著微信,吃點早飯度過。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車實現的是主動巡航,也是自動駕駛的第一階段;實現了自動跟車和轉動方向盤的增強型主動巡航是自動駕駛的第二階段,駕駛員仍然需要雙手握緊方向盤,並不能將駕駛權完全轉移給車輛自身。例如特斯拉、S級;有條件地將駕駛權完全交給車輛自身的自動駕駛稱之為第三階段,就像這款奧迪A8(目前的唯一),在60km/h以下的自動巡航模式下,你可以暫時解放你自己。但是具備此功能的A8要在中國上市,尚需通過法規許可。

另外,這款A8上還有些AI的功能是並不需要你去按那個按鈕的。比如,你開車門的時候,如果後面有台自行車沖過來,你就根本開不了車門,安全隱患被AI扼殺在萌芽之中;又比如,你是個手潮的老(剮蹭)司機,社區裡的墩子、柱子、無辜的白牆,你全蹭過。全新A8的AI就只允許你低速行車時在不會碰到任何物體的軌跡上打方向,一旦方向盤接近危險角度,就直接在上面加一股你無法抵抗的力,阻止你往任何物體上蹭,如果阻止不了,就會停車。所以未來,當你看到一款全新的奧迪A8車身上面有剮蹭,那麼這個車主不是一般人,要麼鼓起勇氣去認識一下,要麼永遠不要靠近他。

還沒說完呢。如果有一台車從側面沖過來,撞到了你的車上,你的車會作何反應?這顯然是個奇怪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問:你會作何反應?對,想必你會本能頭往後躲,身體往後側傾一個角度對吧?(試試請邊上的人打你一拳,看看自己是什麼反應?)至於車,除了加固自己的側面防撞杆,安裝側面安全氣簾,你還想得到有什麼更智慧的措施讓側撞化險為夷呢?這台A8就有一個和人類本能的反應相類似的動作,就是瞬間側傾8度,用下盤去直面危險。具體怎麼做的?我們這裡有視頻。

以上是A8在智能駕駛上的突破,是能夠讓賓士S級和寶馬7系黯然失色的電子武器。奧迪在這套智慧駕駛系統上之所以能夠領先它的對手,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換代週期剛好來的比較遲,也是因為它在智慧駕駛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成熟度都非常之高。比如A8周身佈滿了12個超聲波探測器、4個360度全視角攝像頭、4個中距離雷達、1個遠距離雷達、1個鐳射掃描器、1個紅外線攝像頭以及一個前置俯視攝像頭,而這麼多密密麻麻的探測器並不被賦予某項單一的功能,它們由一個中央控制系統來調配出40種駕駛輔助系統,互相配合,互相滲透,細思極恐。

然而A8畢竟是一台要和賓士S級直面競爭的旗艦車型,再多的高科技附身,都不能懈怠車輛的舒適性和豪華本質。

我坐在全新A8 L的後座,3128mm的軸距雖然與S級長軸距版(3165mm)和7系長軸距版(3210mm)比是最短的,但是腿部空間上,我感覺和7系相仿,反而賓士S級是最寬敞的。當然資料和真實感覺有時候是相反的。如果用五星級酒店來形容A8的座艙的舒適度和豪華度的話,A8的座艙有點像萬豪酒店的風格,奢華不做在表面,用料看上去以舒服為最大目的,卻仿佛刻意在反對車廂內的無謂裝飾;賓士S級的車廂有點像麗思卡爾頓,經典豪華的氣氛是需要數十年甚至百年的積澱才能營造出來的,所有的傢俱座椅都是厚實的,堅挺的柔軟帶著恰當的花紋與裝飾以及讓人立刻陶醉的燈光;寶馬7系則有點像萬豪JW,比萬豪多了點什麼,口碑和麗思卡爾頓比肩,卻總是很難表達自己的不同之處。然而在這三個酒店品牌中人們最多選擇的卻反而是萬豪。因為它能直接滿足最大一部分群體對於豪華的追求。

至於全新A8車廂後座的其他功能,比如搖控面板(HTC台積電代工),比如各種氛圍燈和空調、音響、窗簾操作按鈕這些兩年前還可以拿出來炫耀一下的資本現在已經不值一提了。

那麼A8的全鋁車身呢?我們似乎也把這個A8當年轟動車界一時的結構王牌忘了。因為全新的奧迪A8已經不再單一採用鋁來製造整個車身,這也是全球豪華車車身製造工藝的最新趨勢。全新A8的空間結構(Space Frame)採用了鋁、鋼、鎂、碳多重材料混編的工藝(稱之為CFRP),把不同的材料用在最適合的位置,而不是採用單一材料去一體成型整個車身。這樣做的結果是令車身的鋼性比上一代A8提高了24%,而整體依然保持輕量化。惟一的麻煩是如何把這麼多重材料牢固地整合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少有廠家會在一個車身上使用多種材料的原因。為此奧迪研發了14種焊接、鉚接、粘結各種銜接的工藝,複雜的工藝導向是讓使用者擁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堅固、輕量而安全的車身。

汽車工業在近些年裡的變化可謂是巨大的,以至於我們在評論一台車的時候開門見山說的是AI,動力配置被可有可無地放到了最後來說。最先發佈的這批全新奧迪A8,汽油發動機只有一種配置,就是340匹馬力的3.0L排量渦輪增壓的V6,對應車型是A8 L 55 TFSI。但很快也會有4.0L排量,460匹馬力的A8 60 TFSI和配備W12發動機的585匹馬力的頂級版本上市。然而最值得期待的是一款神秘的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混合動力A8 L 60 e-tron quattro將會稍後推出。在車庫的地板上裝一個充電器,車子入庫的時候就能無線充電,這個聽上去非常的科幻小說。

那麼最後我們來評價一下全新奧迪A8給我的整體感覺。有人說奧迪對於未來科技的探索與渴望以及目前達到的成就是唯一可以向特斯拉看齊的傳統車企。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但確實奧迪在包括智慧駕駛在內的幾乎所有汽車科技領域的成就都是遙遙領先整個汽車工業的平均水準的。我們參觀了奧迪在總部英戈爾施塔特最新落成的設計中心,其研發能力堪稱“駭俗”,這個我們留待合適的機會再講。

假設全新奧迪A8在一開始就是以具備無線充電功能加上實現了第三階段自動駕駛及全套Audi AI先進功能的A8 L 60 e-tron的形象出現,並且以特斯拉Model S相仿的價格區間進入市場的話,相信人們會自發地將整個奧迪品牌單提出來和特斯拉長期相提並論。而當奧迪獲得了和特斯拉類似的高科技汽車公司的形象以後,再回頭來看兩家公司的體量,我們就會發現奧迪會把特斯拉甩得很遠很遠。當然以上都是我自己的臆想。

內部生活

(*點擊大圖觀看)

參考資料

*建議與合作意向請發信至:liuxin@omgchina.com.cn

也就是說,你每天一個人開車從通州到國貿這一個半小時的上班路上是可以打著盹兒,看著微信,吃點早飯度過。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車實現的是主動巡航,也是自動駕駛的第一階段;實現了自動跟車和轉動方向盤的增強型主動巡航是自動駕駛的第二階段,駕駛員仍然需要雙手握緊方向盤,並不能將駕駛權完全轉移給車輛自身。例如特斯拉、S級;有條件地將駕駛權完全交給車輛自身的自動駕駛稱之為第三階段,就像這款奧迪A8(目前的唯一),在60km/h以下的自動巡航模式下,你可以暫時解放你自己。但是具備此功能的A8要在中國上市,尚需通過法規許可。

另外,這款A8上還有些AI的功能是並不需要你去按那個按鈕的。比如,你開車門的時候,如果後面有台自行車沖過來,你就根本開不了車門,安全隱患被AI扼殺在萌芽之中;又比如,你是個手潮的老(剮蹭)司機,社區裡的墩子、柱子、無辜的白牆,你全蹭過。全新A8的AI就只允許你低速行車時在不會碰到任何物體的軌跡上打方向,一旦方向盤接近危險角度,就直接在上面加一股你無法抵抗的力,阻止你往任何物體上蹭,如果阻止不了,就會停車。所以未來,當你看到一款全新的奧迪A8車身上面有剮蹭,那麼這個車主不是一般人,要麼鼓起勇氣去認識一下,要麼永遠不要靠近他。

還沒說完呢。如果有一台車從側面沖過來,撞到了你的車上,你的車會作何反應?這顯然是個奇怪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問:你會作何反應?對,想必你會本能頭往後躲,身體往後側傾一個角度對吧?(試試請邊上的人打你一拳,看看自己是什麼反應?)至於車,除了加固自己的側面防撞杆,安裝側面安全氣簾,你還想得到有什麼更智慧的措施讓側撞化險為夷呢?這台A8就有一個和人類本能的反應相類似的動作,就是瞬間側傾8度,用下盤去直面危險。具體怎麼做的?我們這裡有視頻。

以上是A8在智能駕駛上的突破,是能夠讓賓士S級和寶馬7系黯然失色的電子武器。奧迪在這套智慧駕駛系統上之所以能夠領先它的對手,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換代週期剛好來的比較遲,也是因為它在智慧駕駛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成熟度都非常之高。比如A8周身佈滿了12個超聲波探測器、4個360度全視角攝像頭、4個中距離雷達、1個遠距離雷達、1個鐳射掃描器、1個紅外線攝像頭以及一個前置俯視攝像頭,而這麼多密密麻麻的探測器並不被賦予某項單一的功能,它們由一個中央控制系統來調配出40種駕駛輔助系統,互相配合,互相滲透,細思極恐。

然而A8畢竟是一台要和賓士S級直面競爭的旗艦車型,再多的高科技附身,都不能懈怠車輛的舒適性和豪華本質。

我坐在全新A8 L的後座,3128mm的軸距雖然與S級長軸距版(3165mm)和7系長軸距版(3210mm)比是最短的,但是腿部空間上,我感覺和7系相仿,反而賓士S級是最寬敞的。當然資料和真實感覺有時候是相反的。如果用五星級酒店來形容A8的座艙的舒適度和豪華度的話,A8的座艙有點像萬豪酒店的風格,奢華不做在表面,用料看上去以舒服為最大目的,卻仿佛刻意在反對車廂內的無謂裝飾;賓士S級的車廂有點像麗思卡爾頓,經典豪華的氣氛是需要數十年甚至百年的積澱才能營造出來的,所有的傢俱座椅都是厚實的,堅挺的柔軟帶著恰當的花紋與裝飾以及讓人立刻陶醉的燈光;寶馬7系則有點像萬豪JW,比萬豪多了點什麼,口碑和麗思卡爾頓比肩,卻總是很難表達自己的不同之處。然而在這三個酒店品牌中人們最多選擇的卻反而是萬豪。因為它能直接滿足最大一部分群體對於豪華的追求。

至於全新A8車廂後座的其他功能,比如搖控面板(HTC台積電代工),比如各種氛圍燈和空調、音響、窗簾操作按鈕這些兩年前還可以拿出來炫耀一下的資本現在已經不值一提了。

那麼A8的全鋁車身呢?我們似乎也把這個A8當年轟動車界一時的結構王牌忘了。因為全新的奧迪A8已經不再單一採用鋁來製造整個車身,這也是全球豪華車車身製造工藝的最新趨勢。全新A8的空間結構(Space Frame)採用了鋁、鋼、鎂、碳多重材料混編的工藝(稱之為CFRP),把不同的材料用在最適合的位置,而不是採用單一材料去一體成型整個車身。這樣做的結果是令車身的鋼性比上一代A8提高了24%,而整體依然保持輕量化。惟一的麻煩是如何把這麼多重材料牢固地整合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少有廠家會在一個車身上使用多種材料的原因。為此奧迪研發了14種焊接、鉚接、粘結各種銜接的工藝,複雜的工藝導向是讓使用者擁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堅固、輕量而安全的車身。

汽車工業在近些年裡的變化可謂是巨大的,以至於我們在評論一台車的時候開門見山說的是AI,動力配置被可有可無地放到了最後來說。最先發佈的這批全新奧迪A8,汽油發動機只有一種配置,就是340匹馬力的3.0L排量渦輪增壓的V6,對應車型是A8 L 55 TFSI。但很快也會有4.0L排量,460匹馬力的A8 60 TFSI和配備W12發動機的585匹馬力的頂級版本上市。然而最值得期待的是一款神秘的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混合動力A8 L 60 e-tron quattro將會稍後推出。在車庫的地板上裝一個充電器,車子入庫的時候就能無線充電,這個聽上去非常的科幻小說。

那麼最後我們來評價一下全新奧迪A8給我的整體感覺。有人說奧迪對於未來科技的探索與渴望以及目前達到的成就是唯一可以向特斯拉看齊的傳統車企。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但確實奧迪在包括智慧駕駛在內的幾乎所有汽車科技領域的成就都是遙遙領先整個汽車工業的平均水準的。我們參觀了奧迪在總部英戈爾施塔特最新落成的設計中心,其研發能力堪稱“駭俗”,這個我們留待合適的機會再講。

假設全新奧迪A8在一開始就是以具備無線充電功能加上實現了第三階段自動駕駛及全套Audi AI先進功能的A8 L 60 e-tron的形象出現,並且以特斯拉Model S相仿的價格區間進入市場的話,相信人們會自發地將整個奧迪品牌單提出來和特斯拉長期相提並論。而當奧迪獲得了和特斯拉類似的高科技汽車公司的形象以後,再回頭來看兩家公司的體量,我們就會發現奧迪會把特斯拉甩得很遠很遠。當然以上都是我自己的臆想。

內部生活

(*點擊大圖觀看)

參考資料

*建議與合作意向請發信至:liuxin@omg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