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酒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 調動情緒方面酒的確是難得的好東西:喜悅的時候舉杯歡慶,

難過的時候借酒澆愁,緊張的時候喝一杯壯膽,即使是獨處的時候也能來一杯,感受酒和情緒的水乳☆禁☆交融。

特別是現在大家越來越喜怒不形於色,能說一個字絕對不說一句話,能發表情包絕對不發文字語音。不是因為性格本高冷,而是因為跟對方不熟,以及,沒有合適的契機表現真實的自己。

然而,酒就是這麼神奇,它能讓人自然而然地放下偽裝,全身心放鬆,

創造和諧融洽的氛圍,讓每個人都找到感覺,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流露真實情感。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大家為何喝酒、如何喝酒更是因人而異,但是正如做人有態度一樣,喝酒也有態度,而且喝酒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正反映了做人的態度。所以我們也常說,

酒品見人品。

喝酒應該有什麼態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只管自己三杯酒下肚,全然不管對方酒量大小,甚至認為如果對方不能乾杯的話那就是對不起自己。這時候對方酒量好還能應對,若是碰上酒量不好的,往往會覺得非常難堪。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用這句話來詮釋喝酒的度恰到好處。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

“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

勸酒在一定程度上會使酒桌氛圍更加高漲,

也更加盡興,但實際情況是,每個人的酒量和對酒的喜好程度等都是不一樣的。

不論是宴請別人還是赴宴,首先就應該克服酗酒的態度、提倡量力而行。所謂唇齒間覺酒然以甘,腸胃間覺欣然以悅。

酒雖然是一種飲品,滿足了大家的口腹之欲,但其實它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對人的心理和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酒的核心就是失控。

我們通過酒這種外在力量釋放內心。

酒的種類很多調製方法很多,滋味無疑是美妙的,但是更美妙奇妙的是喝下去以後那微微的醺醺然的狀態。

根據自己和對方的酒量和喜好把握喝酒的尺度,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尊重,這也是當代國人酒桌上很重要的一點。畢竟酒桌不是戰場,

不必費力拼個你死我活。

實際上,喝酒最能直觀展現一個人的處事風格和人生態度,也更容易讓別人瞭解自己。我們會發現,很多會喝酒的人大都幽默開朗,豪爽大方,也更容易成功建立社交關係。

那麼,你喝酒又是一個什麼態度呢?不如說出你的態度,歡迎與焦陂特曲小編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