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小一枚老茶票,蘊含著多少故事

普洱老茶的茶票分為兩種,一種被稱之為“大票”,通常位於每筒七餅中的第一與第二餅間,

以避免破損。其用途類似於產品包裝中附帶的使用說明書,或是夾帶的廣告單和保證書,因面積較大,通常用以說明制茶商號的經營理念和所產茶的品質。

現代生產的“七子茶餅”,大票都放在了每餅茶的棉紙包裝紙內。

另外一種被稱為“內飛或小票”,是茶品緊壓時在茶葉中埋入的一張小小的辨認紙條,有的茶莊在製作茶葉時,將“內飛”埋入在茶餅中央,以少量茶葉覆蓋固定,露出大部份票面。而有的茶莊則將整個內飛埋在茶餅中。

內飛主要是起“注冊商標”的作用。

在六大茶山興盛的時期,依託各大茶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茶莊,各家茶莊生產的茶品要有所區別,在視覺上,往往就是通過“內飛”來加以辨認。在清末明初,由於受印刷技術的限制,加上雲南地處邊陲,普洱茶的茶票印刷大抵以單色凸版印刷為主,亦有少數採用手工蓋印或油印製作。

由於這些老茶票多是採用糯米紙或手工紙印製,所以經過百年歲月的洗禮,常被蠹蟲、茶蟲蛀蝕,因而穿越時空仍舊完整無缺的茶票,就顯得尤為珍貴。

就像是風行歐洲的“藏書票”一般,每一張普洱茶老票的背後,

都意味著一個茶莊的興衰,意味著一餅餅普洱茶的旅行史,也意味著許多早已消散在時光中的馬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