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汽總工離職的背後: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人才爭奪戰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新造車勢力不斷興起的同時,也集結了大量傳統車企的人才。

近日,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程驚雷離開上汽,這是繼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亮和CFO穀峰走之後離職的第三位高管。對此,上汽集團內部人員保守地回應記者:“並不清楚。”但已有消息稱程驚雷接下來很大可能將會去新勢力造車。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分析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或許這些高管在傳統車企的工作遇到了‘天花板’。”對他們而言,加入新造車勢力意味著更多回報,

如期權激勵等。

汽車技術和科技跨界產業不斷革新,新造車勢力也已進入量產前夜。在這樣的變革時期,傳統汽車企業核心人才加入新興車企似乎也正在成為一種新常態。

探身新勢力

早在2014年8月,陳虹升任上汽集團董事長,程驚雷亦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成為上汽集團總工程師,職位等同于集團副總裁。程驚雷主要負責上汽集團自主品牌技術統管,

此次程驚雷的離任或將對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業務帶來一定影響。

在程驚雷之前,上汽集團已有兩個高管去了新造車勢力。2016年3月,上汽集團原副總裁張海亮去了樂視汽車,並在今年10月出任互聯網汽車公司北京電咖汽車的董事長兼CEO。1月,上汽集團原CFO穀峰轉戰造車新勢力愛馳億維,出任聯合創始人兼CEO。

事實上,傳統車企高管跳槽新勢力造車企業的現象早在2015年就開始出現苗頭,

以樂視為代表的跨界造車者吸引了英菲尼迪中國區原總經理呂征宇、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丁磊、廣汽豐田原副總經理、廣汽吉奧原總經理高景深等數位傳統汽車大咖加盟。儘管樂視當前的情況難言樂觀,但目前在電咖任職同時保留樂視職位的張海亮則認為:“樂視的理念沒有太大問題,但資金上遇到了困難。”

除一直備受爭議的樂視汽車,

蔚來汽車、和諧富騰、愛馳億維、電咖等新興造車勢力也相繼吸引了不少傳統車企人才。從樂視離開後的丁磊目前擔任東海岸基金董事長,此外還擔任華人運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廣汽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鄭顯聰去了蔚來任執行副總裁、雷克薩斯中國原副總經理朱江在2月去了蔚來任副總裁。目前,蔚來汽車已經擁有包括寶馬、大眾、福特、通用在內的多家車企高管20多人。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跳槽的傳統車企高管在原車企一般都是負責某一單獨領域,在進入新勢力造車後基本都是一把手或二把手或者聯名創始人。

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分析師稱:“傳統高管離職,首先是職位上升的空間可能已經到了天花板;其次是薪酬的上限;第三則是當下轟轟烈烈的新造車勢力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機會,包括職位、薪酬和未來發展規劃等。”有業內人士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統車企高管轉投互聯網造車企業,對傳統車企有很大威脅,人才流失會造成傳統車企處於更加不利的位置。

在張海亮看來,“互聯網企業注重反覆運算思維,產品出來後可以不斷反覆運算更新。但傳統企業往往是反復試驗推敲,多年推一款產品,但往往會錯過時間機會。”

爆發前夜

集結了大量傳統造車人才的新造車勢力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2月4日,2017年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出爐,其中包括不少備受矚目的新造車勢力。推廣目錄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進入工信部目錄意味著這些新造車勢力的車型全面量產及上市的速度將大大加快。此外12月5日,新造車勢力威馬汽車宣佈完成了由百度資本領投、百度集團等跟投的新一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其創始人也是曾任吉利控股副總裁的沈暉。

“首先是政策的支持,政府未來十年甚至20年對於新能源行業是持續發展的態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未來還會有很高的增長;其次是資本的青睞,汽車本身是燒錢的行業。目前各路資本進入市場,新造車勢力能融到很多資金。第三則是電動行業的門檻比較低,和傳統車企相比工藝簡單。”上述汽車分析師看來這三點原因則是新造車勢力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

但在新造車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與傳統行業的爭鬥絲毫沒有停止。“傳統汽車製造商是造不出智慧汽車的。”從傳統汽車業脫離的呂征宇曾直言。但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也曾明確表示:“未來引領汽車工業的將是汽車公司,而不是IT公司。”

上述汽車分析師則坦言道:“未來並不是百花齊放的局面。儘管目前湧入了很多新興的造車勢力,但考慮到汽車行業是若干年持續燒錢的行業,最後應該只會剩下2~3家。樂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特斯拉也沒有盈利。”如何完成成本攤銷和盈利釋放將是新造車勢力量產後面臨的更大挑戰。

”有業內人士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統車企高管轉投互聯網造車企業,對傳統車企有很大威脅,人才流失會造成傳統車企處於更加不利的位置。

在張海亮看來,“互聯網企業注重反覆運算思維,產品出來後可以不斷反覆運算更新。但傳統企業往往是反復試驗推敲,多年推一款產品,但往往會錯過時間機會。”

爆發前夜

集結了大量傳統造車人才的新造車勢力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2月4日,2017年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出爐,其中包括不少備受矚目的新造車勢力。推廣目錄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進入工信部目錄意味著這些新造車勢力的車型全面量產及上市的速度將大大加快。此外12月5日,新造車勢力威馬汽車宣佈完成了由百度資本領投、百度集團等跟投的新一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其創始人也是曾任吉利控股副總裁的沈暉。

“首先是政策的支持,政府未來十年甚至20年對於新能源行業是持續發展的態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未來還會有很高的增長;其次是資本的青睞,汽車本身是燒錢的行業。目前各路資本進入市場,新造車勢力能融到很多資金。第三則是電動行業的門檻比較低,和傳統車企相比工藝簡單。”上述汽車分析師看來這三點原因則是新造車勢力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

但在新造車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與傳統行業的爭鬥絲毫沒有停止。“傳統汽車製造商是造不出智慧汽車的。”從傳統汽車業脫離的呂征宇曾直言。但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也曾明確表示:“未來引領汽車工業的將是汽車公司,而不是IT公司。”

上述汽車分析師則坦言道:“未來並不是百花齊放的局面。儘管目前湧入了很多新興的造車勢力,但考慮到汽車行業是若干年持續燒錢的行業,最後應該只會剩下2~3家。樂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特斯拉也沒有盈利。”如何完成成本攤銷和盈利釋放將是新造車勢力量產後面臨的更大挑戰。